禁衛們把那壯漢逼到一座殿前,那壯漢目光炯炯,身穿一身黑色夜行衣,手握一柄寒氣逼人的大刀。禁衛們高呼:\"殺死他!\"那壯漢也不說話,掄開大刀,一連殺死兩個禁衛,那刀上下翻飛,如龍飛鳳舞,刷刷有聲。秋大太監喝問:\"你是何人?竟敢深夜入宮刺殺太後?!\"壯漢眉毛一揚,答道:\"老子為譚先生報仇,叫你做刀下鬼!\"說著一招\"猛虎撲食\",朝秋大太監砍來。秋大太監揮舞流星錘,錚錚有聲,更不示弱。
秋大太監與那壯漢半了有三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心內有些煩躁,立即下令:\"叫毒怒營來!\"忽兒,清宮毒弩營士兵趕到,這毒弩營有三百多人,個個都是神弩手,弩頭上塗有巨毒,一著人身頃刻死亡,十分厲害。毒弩營士兵們拉弩靜候,秋大太監一招\"偷風換影\",閃到一邊,然後地所大喝:\"放!\"壯漢正要躍身,隻身軀被人輕輕托起,飄然而上宮頂,毒弩齊發,未曾碰他身上半點。他正自疑惑,隻聽旁邊有人嘻嘻笑道:\"子斌兄,嘿嘿,原來你也來偷看老佛爺洗澡!\"來人怒道:\"你這'醉鬼'張三,什麼時候了,還開這種玩笑!\"
這壯漢正是\"大刀王五\"王子斌。王五比張三大八歲,也是京城一個響當當的好漢。王五是回族人,字正誼,名子斌,曾拜\"雙刀李\"李鳳崗為師,因他在師兄弟中排行第五,又善使雙鉤,人稱\"雙鉤王五\"。以後,王五又從山西董義士學單刀,得其刀法,神勇無敵,又被人稱\"大刀王五\"。1878年王五來到京城,在東珠市口西半壁街買下幾間房子,第二年創辦了\"源順號\"鏢局,雖然源順鏢局開創晚於其他鏢局,但是很快就躋身於北京八大鏢局之中,房屋也擴大到二十四間的內外大院,有鏢師五十餘人。由於鏢局結交廣泛,不久王五結識了禮部二品官譚繼詢,當時王家住香廠胡同,譚家住爛漫胡同。譚繼詢之子譚嗣同曾梁白喉大病一場,好不容易治好,但體質虛弱,譚繼詢便將兒子送交王五練武強身,師徒之間關係甚密。以後譚繼詢離京任湖北巡撫,譚嗣同便告別王五,隨父南行。以後,譚嗣同宣傳變法,被光緒帝宣詔放京,授四品銜軍機章京。譚嗣同到北京後與王五過往甚,交誼更深,王五也非常同情和支持變法維新。戊戌變法失敗,王五得知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捕的消息後,召集各方豪傑組織營救,未成功。譚嗣同遇難,王五悲痛欲絕,發誓要為他報仇。不久前,王五親送譚嗣同的靈車,悲悲切切地把譚的屍體運回湖南濟陽安葬。今晚,王五秘密潛入紫禁城,一直尾隨慈禧,伺機謀刺,方才那支飛鏢就是王五所發。
張三拉著王五往後宮退去,後麵追兵不舍,刀光劍影憧憧。正走間,隻見一個人影一閃,攔在前麵。王五揮刀便要砍,張三急叫:\"是鼻子李!\"王五細瞧那人鼻缺上翻,麵容醜陋,但雙目炯炯,不禁叫道:\"果然是'小孟嚐'!\"
\"鼻子李\"為何叫\"小孟嚐\"?原來李瑞東不僅為人忠厚,講義氣,武藝高強,還精通醫術,常為鄰裏看病,不取分文。他家資雄厚,極好布施。凡落魄的武林中人投奔他,他一概收留,家中常有食客數十人,所以江湖上又稱他\"小孟嚐\",與戰國時期齊國孟嚐君媲美。
李瑞東道:\"二位好漢,快隨我來!\"說著,拉著二人迤逶來到一個去處,隻見是一個五彩繽紛的樓閣,瓊閣仙草,怪石嵯峨,竹影搖曳,奇花紛綴,上書\"東暖閣\"三字,閣內傳出嫋嫋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