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東暖閣內珍妃指津 源順鏢局英雄聚義(1 / 3)

李瑞東帶張三和王五推開閣門,隻見有個美麗的貴妃正坐在榻上彈古琴。她的釵環雖已卸去,卻還鬢邊簪著一朵鮮紅的寶石珠花,襯著耳朵上的兩顆碧玉鑲就的綠寶石耳墜。更顯得紅嬌綠嫩,豔麗無比。白皙的臉蛋上有一雙微蹙的纖秀的眉毛和一雙脈脈含情的秋眸。她就是光緒帝的寵妃珍妃。珍妃見李瑞東領著兩個陌生男人進來,大吃一驚,急忙放下古琴。李瑞東道:\"這二位是我的朋友,一個是醉鬼張三,一個是大刀王五,都是武林豪傑,王五先生是譚嗣同先生生前的好友,他們刺殺老佛爺,現正被追捕……\"

這時,外麵人聲鼎沸,火把熊熊。

珍妃沉吟一會兒,道:\"你們快隨我來。\"說著引二人來到閣後一口井前,珍妃道:\"這是一口常年不用的枯井,裏麵有一條暗道,能通到煤山,你們到煤山後再想法脫身……\"王五和張三不由分說,分別跳下,沿著井壁匍行十尺,果然見有個兩尺長的洞口。鑽進洞口,漆黑一團,隻有潮濕的水滴聲。二人隻管揀道而行,行了約有一裏,見上麵隱約有光亮,撥開野草一瞧,也是一口井,下麵深不可測,有涓涓水聲。二人沿著井壁攀緣而上,上來後才知已到煤山腳下。原來這個暗道是光緒帝乘慈禧在頤和園養息之時,派人秘密挖的,以防不測,沒想袁世凱告密,慈禧來得突兀,沒有派上用場,這一番倒是救了張三和王五。

張三和王五見附近沒有禁衛,便往東摸來。煤山以叫景山,明代叫萬歲山,到了清代才改名景山,據說山下曾經堆過煤,因此又有煤山之稱。遠在13世紀中葉,這裏曾是元代皇帝的禦苑,建有金殿花亭,又有四地八頃。元代皇帝曾在這裏耕稼種植,而且裝有水碾,引北海之水來澆灌花木。根據傳說,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個星宿,各有部位,清宮北麵是玄武之位,必須有山,明成祖朱棣便令人將挖掘紫禁城護城河的渣土堆積起來,成為大內的\"鎮山\"。並把它放在縱貫城中軸線的頂端,取名\"萬歲\"。清代順治皇帝把它改名為景山;乾隆皇帝又在山上分建了萬春、周賞、富覽、觀妙、輯芳五亭,使景山致於完美。

張三和王五來到東牆下,隻見東門口立著幾個握刀持戟的禁衛,二人悄然攀上院牆,又悄然而下,來到街上。

二人來到大刀王五開辦的源順鏢局時,隻見鏢局內燭火通明,院裏黑匝匝的有三四十人。原來鏢師們聽說鏢頭王五深夜入宮行刺,都為王五捏了一把汗。這時,王五的妻子王章氏從人群裏擠出來,上下打量了一番丈夫,急火火問道:\"咋的了?\"王五苦笑著搖了搖頭。王五的一個弟子說:\"師父沒傷著就好。\"王章氏疑惑地望著張三:\"這位大兄弟是誰?好麵生!\"王五指著張三道:\"這次多虧了他幫忙,他就是北京城裏有名的'醉鬼'張三爺。\"眾鏢師裏有認得張三的,也不有認的張三的,不認識張三的想看個清楚,認識張三的因為方才沒瞧清楚,反正個個伸長了脖子。王章氏道:\"喲,敢情是張三爺駕到,來,快屋裏坐,肚子逛蕩了吧,我給你們下麵條去!\"說著,\"蹬蹬蹬\"地到灶房去了。王五叫道:\"別忘了給張三爺弄點酒!\"

王五讓鏢師們回去歇息了,然後請張三來到正房,兩個人盤著腿絮叨起來。這時,王章氏端著兩大碗熱氣騰騰的麵條走了進來:\"大兄弟,趁勢吃吧!\"張三低頭一瞧,這碗好大,足有半尺長。王章氏抹了抹腦門上的汗珠,道:\"我再給你們燙兩壺酒去!\"說著,一撞門又出去了。

酒醉飯飽,張三沒有回馬家堡,一頭倒在王五家西房的炕上睡著了。一覺醒來已是第二日傍晚,他下了炕,走出房門。王五的弟子二喜正倚著一隻竹椅捏鐵蛋玩,他見張三醒了,站起身來:\"張三爺,師父讓我伺候您。\"\"你師父呢?\"張三問。\"他中午出門去了。\"

張三伸伸懶腰,踱出門來。這源順鏢局就在東珠市口西半壁街,黑底金字的\"源順號\"字匾高懸門首,紅綢子結成花披在匾上,門右上角有麵鏢旗,旗杆有十幾米高,杏黃鏢旗上繡著\"源順鏢局\"四個黑色大字。

這時,二喜也走了出來,他摸摸腦袋說:\"張三爺,我們早就聽說您的懸指功厲害,能不能讓俺開開眼?\"張三笑道:\"你師父武功不在我之下。\"二喜道:\"各村有各村的高招,我也想學學您的功夫。\"幾個在門溜達的鏢師也圍了上來,他們湊上來道:\"張三爺,就讓我們開開眼吧。\"張三道:\"好,那我就班門弄斧了。\"說著,將長煙袋掖在腰間,脫了小褂兒,啐了口唾沫,在手心上搓了搓,抬頭望了望那\"源順鏢局\"的旗杆,一個倒立,竄到旗杆下麵,一下下,倒爬旗杆至頂端,然後雙手抓住杆頭,全身平衡懸在空中……下麵傳出一片喝彩聲。眾人嚷道:\"真是絕妙!\"張三又倒立著往下爬,爬至五米處,一招\"鷂子翻身\",平平穩穩落於地麵,大氣不喘一口,臉無異色。二喜問道:\"張三爺,這叫什麼功呀?\"張三穿了小褂,點了一泡煙:\"小子,這叫'順風扯旗'。\"二喜又問道:\"這功夫怎麼練呀?\"張三磕打磕打煙灰:\"這種功夫在手指和腰,你在牆壁高處釘一個木橛子,粗點兒的,每天站在牆下跳起來用手指捏住木橛子,要將身子懸起。隔幾天就用刀把木橛子削去一塊,一直削到最細程度,還能用手抓住,身體懸起,木橛不折,這功夫就練到家了?\"說著,張三在二喜的肩頭重重地拍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