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東暖閣內珍妃指津 源順鏢局英雄聚義(2 / 3)

兩個人又走進院子,張三指著大門道東側上方的匾額問:\"這塊'德容感化'的大匾是誰送的?\"二喜道:\"師父在江湖闖蕩多年,廣交天下英雄,結識四海好漢,為源順鏢局立下幾條規矩:一是押送銀兩多是重要鏢車,由師父親自走鏢,師娘喊鏢;在行鏢時,師父多是憑機智將衝突善了,既使遇上強橫之徒,也是以武功取勝,力求血不染刃,使對方心服口服,因此江湖上稱師父是俠義之士。二是江湖朋友來訪,隻要提'大刀王五',都要盛情款待,贈送盤纏,周濟困難。三是年年冬施寒衣,夏施單衣,逢年過節時,親套馬車周濟貧困百姓。這塊'德容感化'的匾額就是附近的老百姓送的。\"二喜又指著對麵的一塊匾額說:\"這塊'義重解驂'的匾額是江湖豪俠馬三保胡致遁等人送的。那邊掛的'尚武'和'濟貧'兩塊匾額也是百姓們送的。\"

二人往院裏走來,這源順鏢局非常齊整,灰瓦房磚滿地,二人穿過外櫃房,沐浴禮拜院、馬棚、內櫃房、存鏢房、鏢師住房。路過後院時,隻聽有女子嬌聲喚道:\"您就是張三爺嗎?\"張三回頭一瞧,隻見是個秀麗姑娘,風姿綽約,亭亭玉立。張三有點詫異,說道:\"你找我有何事?\"女子道:\"我就是被您和梁爺救出來的於雲娘,方才清宮裏的尹大總管跑來告訴梁爺的徒弟李國泰說,梁爺的案子還挺棘手,一是殺的人太多,二是那趙六的家人往上麵送了不少銀兩,刑部要將梁爺判死罪,李國泰雖然也送了不少銀兩,但是不太管事。\"張三問:\"李國泰在家嗎?\"於雲娘道:\"他方才又出去找門路了,尹爺說明日上午與你一起去刑部侍郎王金亭家,說王大人是個正直的官兒,他明兒一早派車來黃酒館接您,方才我們到處找您,尹爺說昨晚上你與王五爺在一起,八成在這兒,我才找到您。\"

這時,從院內走出一位中年壯漢,頭纏白布,身穿杏黃長衫,手拿一柄湘扇,清瘦的臉閃著一雙濃眉大眼。於雲娘見到他,親熱地拉著他的手說:\"爹,他就是梁爺的好朋友張三爺,我的救命恩人。\"

原來這位壯漢就是寧夏銀瓶拳大師於紀聞,他一月前來到北京源順鏢局來尋好友大刀王五,正值王五送譚嗣同靈樞未歸,便宿在源順鏢局。王五返京見到於紀聞,自然高興萬分,二人敘個不休,各抒抱負,此時王五聯絡天下好漢,他請於紀聞也回寧夏聯絡回民同胞,共同舉義。昨日,於雲娘在黃酒館的夥計伴同下來到源順鏢局,終於見到於紀聞,父女倆淒淒切切,各敘一番離愁別緒。

於紀聞請張三到後院屋裏坐,又叫女兒取過火鍋,幾個人涮起羊肉,邊涮邊聊,話語甚是投機。二喜找來幾壇山西汾酒,一忽兒,張三和於紀聞都喝得酩酊大醉。張三喝了足有一斤半汾酒,酒助人興,話兒像炒豆般蹦出來。張三道:\"於老弟,咱們猜個酒謎吧?\"

於紀聞打了一個哈欠:\"猜幾個響當當的人物!\"

張三舉著酒杯,打了幾個晃兒:\"你先說五個,我猜,然後我再說五個,你猜!\"

於紀聞打了一個酒嗝:\"好,你聽著,粗中有細。\"

張三不假思索地說:\"張飛!\"

於紀聞哈哈大笑:\"不對,我該撞你腦門。\"

\"怎麼不對,張飛可不是粗中有細嗎?他長阪阪上一聲吼,嚇得曹兵個個憂愁……\"說著,他舉著酒杯轉了兩個圈,唱起《甘露寺》喬玄公那段京劇清唱。

於紀聞笑道:\"是魯智深,這才是真正的謎底。你再聽著,寒來暑往。\"

張三答道:\"時遷!\"

於紀聞點點頭,又道:\"寂寞開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