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低頭想了想,道:\"你這是什麼文詞,我聽不懂。\"
於紀聞道:\"這是陸遊的一句詞,詞牌叫卜算子,詞名叫詠梅,謎底是花自芳。我再說一個,萬水千山花滿園。\"
\"花茶。\"
\"桂林山水甲天下。\"
張三搔了搔頭皮:\"桂林,嗯,沒去過。\"
於紀聞眉毛一揚:\"我告訴你吧,石秀。桂林的山可美極了。\"於雲娘在一旁道:\"桂林的山美水也美,該是甲天下!\"
張三哼了一聲:\"以後我一定去桂林瞧瞧,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怎麼又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了。哼,花裏胡哨,你說完了,該我了。\"
於紀聞道:\"我洗耳靜聽。\"
張三扯了扯衣襟:\"春秋半邊,日月同輝。\"
\"霹靂火秦明。\"
\"愛護樹林\"
\"衛青。\"
\"油煎豆腐\"
\"李白。\"
張三讚歎道:\"你腦子倒還好使。會紮猛子……\"
於紀聞歪著腦袋想了想,說:\"不知道。\"話音未落,於雲娘搶著說:\"八卦掌師祖董海川。\"
張三笑著點了點頭,又說:\"楊樹上的季鳥。\"
於紀聞想了想,又歎了口氣。
於雲娘咯咯笑著,說:\"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
張三吐吐舌頭:\"於大哥,你這姑娘真是閻王爺的閨女,小鬼丫頭!方才這兩個都是你閨女說出來的,嗨,不算數!我再給你出兩個,還是打兩個武術家,聽不見泉水丁冬響。\"
於紀聞還是搖頭。
於雲娘道:\"吳鑒泉!\"
張三又道:\"你於紀聞不回寧夏了!\"
於紀聞此時已大醉,踉蹌著站起來,\"噗\"的一大口,飛了一桌,他用手指著張三道:\"姓張的,你說我不回寧夏了,盼我死哪,不,我的屍骨要埋在寧夏,我要死在寧夏!\"
於雲娘勸道:\"爹,人家張三爺是猜謎呢,你瞧您,您那是盛酒的家夥嗎?人家這謎底是王薌齋!\"
於紀聞\"啪~地打了女兒一個嘴巴,罵道:\"你說我這肚子不是盛酒的家夥,那是什麼,難道是夜壺不成?!\"你給我滾!\"
二喜在旁邊見於紀聞和張三都醉了,立刻叫來王五的老婆王章氏,把二人各自勸回自己的房間。
張三躺在炕上倒了一會兒,酒醒了大半,頭腦也清楚多了,見旁邊無人,便走出房間。月光如水,瀉如白瀑。他見左側院內亮著燭,窗前人影晃動,心想:這麼晚了,是誰還在那兒忙乎,於是來到左側院內,湊到窗前,隻見屋內坐著四個人,當中一人光著頭,辮子纏在頭上,挽了一個椎髻,麵色紅潤,須眉盡白,銀髻飄拂,目光如電,有柄大刀橫在膝上,一手撫著刀柄,一手捋著須尖,此人四十五六歲,正是\"大刀王五\"王子斌。王五左邊那人二十六七歲高高敞亮的額角,微微向上傾斜的劍眉,黑白分明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端正瀟灑的麵容,身穿一件白色長衫,橫握著一柄春秋寶刀,正是\"眼鏡程\"程廷華。程廷華旁邊那人有五十二三歲光景,身材頎長,肌骨強壯,一團正氣,凜稟雙目,斜背單刀。張三見過這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單刀李\"李存義,此人表字忠元,直隸深州人,幼年家貧,無資人塾攻讀,幫人趕車,兼習拳藝,在江湖賣藝度日。他走遍齊、魯、燕、晉諸地,尋訪名師,中年於河間武術大師劉奇蘭門下學形意拳,曆時九載,他還擅長長拳和短拳。以後以保鏢為生。李存義剛從天津趕來,風塵仆仆。李存義旁邊的那人三十七八歲,生得魁偉,氣度軒昂,臉上泛著紅潤,身穿一件寶藍長衫,斜背著一口寶劍。張三也認得此人,此人叫孫祿堂,直隸完州人,自幼好武,曾跟李魁元、程廷華學八卦掌,並得形意拳大師郭雲深之親授,是當今罕見的文武奇才。
李存義說:\"如今國難當頭,朝廷日益腐敗,洋人更加猖獗;洋人借辦教堂,擴充地盤,欺壓百姓,奸淫婦女,愚弄鄉民,隨意槍殺無辜,真是可惡之極!現在山東、直隸都鬧起了義和團、紅燈照,山東朱紅燈領導的義和團、紅燈照很快就要殺進北京,他們燒教堂,嚴懲不仁不義的神父,真是大快人心……\"
正說間,隻聽院內發出聲響,眾人齊到窗前觀望,張三心想:莫非這些人發現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