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忻安頓好賽金花,急衝衝趕到府邸的客房,隻見有個魁偉的壯漢正端坐在紅木椅上,護院馬貴正與他交談。馬貴見奕忻進來,忙拜伏道:\"王爺,花市武館的八卦掌名家'眼鏡程'程廷華求見。\"
來人正是程廷華,他身負眾弟兄之重長,來到恭王府勸說慶親王奕■幫助義和團剿除洋教堂。
奕忻聽說過程廷華的名字,知道他是已故的八卦掌師祖董海川的高足。他雖然身為顯宦名貴,但也不願怠慢程廷華,他忙請程廷華入座,馬貴侍立在奕忻之側。
奕忻道:\"你來此有何事情?\"
程廷華義正辭嚴地說:\"王爺可清楚如今洋兵壓境?他們在我國設的教學肆意掠殺,我大清朝的國威日趨衰敗?王爺可清楚百姓怨聲載道,怨恨洋人已染及朝廷,深怪朝廷對洋人挾製不力?!自從鴉片戰爭後,喪權辱國的條約紛紛而至,洋人如狼湧入,步步緊逼,不僅西洋人吞噬我中華民族,甲午海戰後,東洋倭人也伸魔爪瓜分我華夏神聖領土,這樣下去我堂堂國土豈不是要支離破碎了?!\"
奕忻聳了聳肩:\"依你之見呢?\"
程廷華道:\"近來國內興起義和團,火燒教堂,殺洋人,朝廷應當支持,應派兵與義和團共抗洋兵的入侵,而不能同室操戈,自相殘殺,使洋人坐山觀虎半,坐收漁人之利!\"
奕忻微笑著說:\"你們恨洋人,怕洋人,我更恨洋人,怕洋人。\"
程廷華搖搖頭:\"百姓並不怕洋人,洋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國家內訌。中國自從春秋戰國以來,內亂不已,割據成籬,猶如一盤散沙,禍水一衝,豈不衝垮?戚繼光抗倭,青史有名,倭人不敢越華夏一步;鄭成功收複台灣,福建至今樹有碑亭,荷蘭人也不敢張揚一聲;林則徐虎門銷煙,炮台有高歌,洋人屁滾尿流膽戰心驚;三元裏抗英一役,轟動海內外,路人皆知,中國人豈有怕洋人的道理?!\"
程廷華愈說愈激動,趨上前來,跪在奕忻麵前,熱淚滾滾,慷慨陳詞道:\"王爺是太後重用之臣,又是資曆深厚的望族,我代表幾千萬國人,請王爺勸諫太後,放義和團入京,給義和團餉銀,讓清軍與義和團共同抗擊洋人,保我國土!\"
奕忻心想:我正是這個意思,不如用義和團鉗製洋人入侵,用義和團抑製異黨勢力發展,洋人退去,再收拾義和團豈不是良策?義和團並不可怕,他們不如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領頭的都是有謀有略的秀才書生,又有拜上帝會招徠鄉民,猶如洪水水猛獸,險些要了大清的老命,最後還是利用曾國藩、李鴻章幾個漢人的勢力,剿了十幾年才將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剿滅幹淨幹淨,如今這義和團不過是一夥烏合之眾,都是舞槍弄棒的鄉民,三五一次,沒有高人策劃,成不了什麼大氣,不如讓他們進京,把洋人的教堂先給端了,也叫洋人知道我大清的厲害,太後也有這個意思。
想到這裏,奕忻上前扶程廷華,說道:\"程義士的愛國之心我領了;我也有這個心思,我一定要稟報太後,勸太後采納你們的意見。\"
程廷華聽了,熱淚潸潸而下,道:\"我給王爺叩頭了。\"
奕忻喚來馬貴端上香茶,程廷華喝了幾口香茶,方才想起自己還給奕忻帶來一件禮物,想著伸手往懷裏摸去,哎呀,糟糕,那隻鳳凰金釵不見了。又伸手往裏掏,還是沒有掏出來。
馬貴在一旁見程廷華手伸在衣襟裏亂摸,急得出了一身冷汗,思忖道:\"哎呀,師叔呀,師叔,你那小褂也該洗洗了,都長虱子了,你在王爺麵前掏什麼虱子呀!\"
原來程廷華今日給奕忻帶來了一份見麵禮,是一隻鳳凰金釵,那隻金釵是他以前從一個強盜手中奪來的,是稀世之寶。
奕忻見程廷華掏來掏去有點發毛了,心想:這家夥掏什麼呢?莫不是什麼凶器吧,想著用一雙老眼瞟著馬貴。
馬貴遮掩道:\"我這位師叔的畫夫在八卦掌眾師叔裏算是一流的,不如讓師叔給王爺您演一回八卦掌……\"
話音未落,隻聽房上傳來了\"嘿嘿\"的笑聲,這笑聲輕微,奕忻竟沒有聽到,程廷華卻聽見了。他想:原來是\"醉鬼\"張三在房上,那這鳳凰金釵肯定是他拿走了。這個張三爺,什麼時候了,還跟我開這個玩笑!可是他是什麼時候從我懷裏偷走的呢?
原來張三見王五、李存義、程廷華等人在源順鏢局密商剿洋的大事,而沒有叫他,心裏有點惱火。他跟尹福從王金亭家裏出來後,一直盯上程廷華,夜裏乘程廷華熟睡之機盜走了鳳凰金釵,以後又隨程廷華進入恭王府,潛入客廳房頂之上,偷聽他們的談話。
程廷華見張三取笑他,心想:\"好呀,來取笑我,看我也來取笑你。他對奕忻道:不知王爺是否喜歡武功?\"
奕忻道:\"多少會一點,大清朝廷有個規矩,凡是清室貴族自小都要入雍和宮學喇嘛拳,由雍和宮住持親自教習。禦前帶刀侍衛,不論是哪一派的武藝,都要經過雍和宮的住持大喇嘛考試合格,才授予侍衛一職,隻有你們的大師兄尹大總管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