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鳥市極是興旺,養鳥是北京人生活娛樂之一,明末發其端,清代蔚為風尚。乾隆盛世,八旗子弟閑散成習,養鳥逐漸盛行。
張三正在細細觀鳥,忽聽鳥房主人對一個青年書生道:\"羅先生,你是戲曲裏手能寫一手好戲文,不知你對鳥有無研究,你若說出我賣的這鳥的名稱和飛性,我讓你不花分文挑一隻最好的鳥帶走。\"
張三回頭瞧那書生,身材修長,風度翩翩,長長的濃眉,高挺的鼻梁,曲線優美的嘴唇,平添了英俊的神采。
張三想:這位鳥房主人真是會做買賣,借顧客之嘴,炫耀他的貨物。
那位書生不緊不慢地來到一隻隻鳥籠前,笑著對鳥房主人道:\"你說話可要算話喲,可不要後悔喲。\"
鳥房主人嚴肅地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今日張三爺也在,眾人都在場,我是不會反口的。\"那書生笑吟吟地點了點頭,從懷中抽出一本《談藝錄》,卷成一卷,先指著第一個鳥籠道:\"這隻鳥羽呈青色,頦下靛藍環紫,有兩道環、三道環、一塊紫之分。其聲清細,善學草蟲,能叫上出蛐蛐、蟈蟈、油葫蘆、金鍾兒、琵琶軸兒、伏天兒、秋涼兒等絕俏之音。冬夜聞之,如臨草塘柳岸。因其產於蘆葦叢中,習聞而能。然葦叢產蛙,卻又以學蛙為髒口。這是藍靛兒。\"鳥主人聽了,用手撚著雜須,點了點頭。書生又來到第二隻鳥籠前:\"這隻黑白灰三色其羽,體小而輕捷。蓄之於籠,跳躍攀緣。其聲音響脆,響脆中又翻音階,音階中又分音色,音色中又分音調,有滴滴水、杠杠水等高矮音色。最佳者能叫十餘音,音音不同;次者亦能叫出七八個音。這種鳥名為'子子紅',俗名'紅子'。\"鳥房主人又點點頭,亦步亦趨。
\"這隻是黃鳥,性格易台,入籠即啄飲,隻吃蘇子和穀穗,不必喂蟲……\"
張三見這書生說得在理,愈聽愈入神。
\"這隻是粉眼兒,它的羽毛呈暗綠色,體稍長,喙尖細,眼圈白色,玲瓏雅潔,這是雄鳥。肋下紫色,色濃而長者貴。它婉轉其鳴,聲細而幽,能學驢叫馬喚。滬人尤喜養之,又名為'繡眼兒'。春日產者曰'桃花',夏日產者曰'荷花'\"。
\"這隻是畫眉,畫眉產於南方,有江西畫眉、湖南畫眉、雲南畫眉、四川畫眉之分。畫眉性喜鬥,每晨結群,聚鳴於山巔,稱之為'爭山頭。'戈而獲之,野性難台,必須以板籠避其'抓籠'、'揚頂'之瑕。二三月後,性柔而就範,始移於'主籠\"中。所謂行籠,亦設一杠,隻能左右跳躍,不能飛攀,杠必粘裹細砂、曰沙杠',供其勵爪磨喙。每早必須提籠遠遛,用臂力晃動籠子,使其爪緊握沙杠而挺立。由於養畫眉鳥大籠高,留又須用力晃以動,隻有武林拳客、摔跤高手才願養之。因此畫眉又有'武鳥'之稱,如這位壯士。\"書生用書指指張三。張三笑了笑,問道:你這小兄弟肚子裏也真有點文章,依你看,我籠中這隻畫眉產於何地?\"書生看了看,笑道:\"你這隻體長尾修,其色紫褐,眼上白眉細長,清答可餐,是一隻四川畫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