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烤肉季英雄三結義 賽詩會才子吟風雅(2 / 3)

張三、張策、羅癭公三人漫步來到什刹海東岸,雖值冬日,更有一番景象。羅癭公歎道:\"這裏名園薈萃,風景優美,要是夏日風景更佳,元代書畫家趙鬆雪吟道:'輕燕受風迎落絮,遊魚吹浪動新荷。'明代詩人於慎行讚美說:'西城別苑勝瀛州,十裏平湖靜不流。岸草離迷橋畔雨,宮槐隱映水邊樓。'清初的大詞人納蘭性德曾住湖北岸。\"

張三指著那些小攤對張策道:\"你聽聽,這些小販的叫賣可有意思了。\"張策側耳一聽,果然有趣。賣蘿卜的吆喝:\"賽梨味!辣了換。\"剃頭的,不時撥動一隻大鋼鑷子,其聲嗡嗡,叫道:\"喚頭!\"耍猴的敲一麵大鑼,哐哐作響。要耗子的吹一柄嗩呐,其聲淒婉。賣酸梅粉、桃脯、果子幹、玫瑰棗的,專敲兩隻小銅碗。賣鐵壺的用一鐵棍敲打壺底,其聲如鼓。磨剪刀的,以銅鐵片連成五頁,隨走隨振動,把號筒吹得嗚嗚作響。賣豬頭肉的吆喝著:\"炸麵粉……肉!\"賣各種糖塊的小販推一個小車,小車上有個方盤,內粘各種彩環。另有一個布袋,內盛棋子樣兒的骰子。要買骰子的人每次抓四枚骰子,與方盤中的彩球相對,合則得彩。那小販吆喝著:\"抓彩來,得彩,好抓來,又好得,抱子加一彩!\"

張策被這熱鬧的景象吸引了,他又看那粘扇麵的臂挎小箱,邊走邊晃動小鐵鈴串兒,發出嘩啷的聲響。賣炭的則手搖大貨郎鼓,其聲嘣嘣。賣煤油、香油、醬油醋的敲一個大木梆子為號。賣豌豆糕的手裏敲著一麵小銅鑼。跑旱船的鑼鼓鐃一齊敲,修腳上的手持兩個小木板,說著快板書……

什刹海前海與後海之間,有一石橋橫鎖,橋麵上的石板之間,鑲嵌著一個個鑿成銀錠形的鐵塊,形成別致的圖案,這就是有名的銀錠橋。過了銀錠橋,羅癭公叫道:\"烤肉季到了。\"張三猛聞一股烤肉的飄香,但見有個精致的小樓出現在麵前,上書\"烤肉季\"三個金黃大字。

三個人進了烤肉季,一個胖胖的人走了過來,叫道:\"羅公子,你們幾位呀?\"

羅癭公道:\"三位,季傻子,你要好好照應。\"此人正是烤肉季老板季宗斌,這個鋪子就是由他的父親季彩德創辦的。季彩德在鹹豐年間從通縣牛堡屯來此設攤烤肉,烤肉季由此而來。季彩德死後,其子季宗斌繼承父業,由於他為人忠厚老實,人們叫他\"季傻子\"。

季宗斌一哈腰,憨笑道:\"三位請上樓,有雅座,怎麼,今日是羅公子請客了,我來親自伺候你們。\"

三個人上了二樓,揀一個雅座坐下。張三見那大圓桌上放著一口板沿大鐵鍋,鍋沿有一個大鐵圈,放著鐵條炙子,鐵圈留一火口,是投木柴用的,旁邊放著鬆柴和柏木柴。一忽兒,季宗斌端著羊肉片和佐料上樓來,他笑著說:\"這可是張家口一帶黑頭、團尾的'西口'綿羊,體重四十多斤呢,切的是'上腦'和'後腿'兩個部位,可鮮嫩了!您幾位來點什麼酒?隔壁就是酒鋪。\"羅癭公問張三和張策:\"你們二位的意思呢?\"張三道:\"來三斤老白幹就行。\"張策點點頭,道:\"就聽張三爺的。\"

季宗斌下樓,一會兒端上來幾個砂酒壺和一盤熱氣騰騰的吊爐燒餅。\"爺幾個快趁熱上烤吧,保證味正!\"說著下樓忙乎去了。

三個人邊烤邊喝,羅癭公道:\"我最愛吃這烤肉,跟這裏都混熟了。載灃王爺也喜歡吃烤肉,他經常點名要吃季傻子烤的肉,每次都是季傻子用小手推車,拉著烤肉的炙子、肉片、調料和木柴,前去應差。文人墨客來這裏的更多了,這烤肉季的買賣十分熱火。\"

張策舉杯道:\"今日咱們幸會實是不易,算是患難之交。張三爺是北京有名的好漢,羅小弟也是有學問的人。你們若不嫌棄,咱們不如結拜為兄弟,以後如有需要照應的,盡管招呼一聲。\"

張三、羅癭公齊聲稱好。三個人舉杯一飲,張三比張策大一歲,為大哥,張策為二哥,羅癭公年紀尚輕,稱為小弟。三個人談天說地,說古論今,愈發投機。酒過三巡,張三對羅癭公道:\"小弟是有文章的人,不如猜個詩謎,誰不會就罰誰的酒。\"張策、羅癭公都稱好。羅癭公道:\"讓張三爺先猜,我先說一個。'盧溝清絕霜晨住,步落月問倚闌柱。薊門東直下金台,仰看樓台飛雨瀑。道陵前夕照蒼茫,疊翠遙望居庸去。玉泉邊上派西山,太液畔秋風緊處。'打燕京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