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烤肉季英雄三結義 賽詩會才子吟風雅(1 / 3)

那搶鳥之人拍拍身上的塵土,跳了起來。他對那壯士道:\"你是何人?竟敢來此尋事,你知道這百靈是誰要的嗎?是德國公使克林德先生要的。\"說著,回頭用手一指。隻見在廟會一隅停著一輛華貴的轎車,車窗露出一個洋人的腦袋。

壯士義正辭嚴:\"我不管什麼洋人不洋人,你無理搶鳥就是不行,這是中國的地盤,任何人也不得無理!\"

鳥房主人這時悄悄附在張三耳邊說:\"這個少爺是個吃喝嫖賭什麼都幹的惡棍,以前是個古董行的老板,破落後投靠洋人無惡不作。\"正說著,隻見搶鳥之人唰的從腰間拔出一隻左輪手槍,對準了壯士。

張三見勢不好,打了一個旋風,一個飛腿,踢飛了他手中的手槍。此時壯士一動不動,若無其事。

張三心想:這壯士真夠仗義,論他的功夫肯定能躲一躲,可是他恐怕槍殺他人,所以原地未動。旁邊那個提著八哥的惡奴此時已回到轎車旁,洋人與他耳語了幾句,他來到搶鳥之人麵前,悄聲道:\"公使讓你回去,不要再動武了,免得鬧出亂子。\"搶鳥之人見如此說,灰溜溜地隨他回到轎車旁,轎車遠去了,搶鳥之人與那惡奴氣喘籲籲追著轎車,眾人發出一陣大笑。

鳥房主人撿起地上的鳥籠,見那百靈摔死了,十分憐惜。這時書生走上前說道:\"算了,我也沒工夫養,就不要再拿了。\"他走過來與壯士、張三見禮。

原來那書生名叫羅癭公,本名■融,號癭庵,又號癭公,廣東順德人,1880年生於北京,此時年方19歲。他幼年時就讀於廣雅書院,是維新派領袖康有為的學生。他縱情詩酒,流連梨園,能吟會唱,寫了一些京劇劇本和史學著述,是有名的才子。壯士是江湖上有名的通臂拳大師,叫張策。張策36歲,字秀林,直隸香河人。他自幼從其堂叔張大相學少林拳,又從楊露禪學了太極拳。他精於技擊,蹤跡所至,聲譽大振。以後,張策在一深山中遇到一個稱為韓老道的隱士,從此拜其門睛學習通臂拳,苦練磋磨,曆時數載。張策還在深山裏學猴仿虎,進一步創為\"五猴通臂拳\"。他曾赴南京參加比武大會,用通臂拳中的\"五行掌\"挫敗江南群英,又用太極通臂穩取北方豪傑,名聲轟動大江南北。據說張策雙手擊人,一擊能擊出數十丈之外,而自身站立不搖。他在夜間燃香,然後用槍刺去,火滅而香不倒。他有一次他在村裏宰牛,一張六七十斤重的濕牛皮要曬在房頂上。幾個人提皮架梯,手忙腳亂。張策推開眾人,拉架運氣,手提濕牛皮,騰空飛腳,雙手一揚,刹時間,一張六七十斤重的濕牛皮赫然攤曬於房頂之上。因此他被稱為通臂門之傑,又稱\"臂聖\"張策。

張三早就聽說\"臂聖\"張策之名,張策也早就聞說\"醉鬼\"張三的許多軼事,二人相見恨晚,自然親熱不已。

羅癭公道:\"英雄相會,真叫人高興,我請諸位到刹海烤肉季一聚,痛痛快快喝它幾壺,豈不更好!\"張策、張三自然樂意,三人信步朝什刹海而來。

什刹海在北海之後,據《天咫偶聞》記載:\"都人士遊蹤,多集於什刹海。以其去世較近,故裙屐爭趨。長夏夕陰,火傘初斂,柳蔭水曲,圍扇風前。幾席縱橫,菜瓜狼藉,玻璃十頃,卷浪溶溶,菡菡一枝,飄香冉冉。想唐代曲江,不過如是。\"北京曾有\"燕京小八景\"之說,這什刹海就占去了\"銀錠觀山\"、\"石閘聽瀑\"兩景。環岸名園古寺,不勝枚舉,後海北岸有大學士明珠之邸;西段通稱積水潭,南岸有普濟寺,是萬壽寺的下院,軒窗洞敞,可以麵湖賞雪。此寺鬆蔭匝地,曲徑通幽。這一帶人文藏盛,景物繁華,名園、茶樓、酒肆、王府點綴其中,還有估聖寺、火德真君廟、醇王府花園、恭王府花園及鑒園、慶王府花園及怡園、羅王府花園、濤貝勒府花園、棍貝子與德貝子府花園、可園、樂家園、止園、瑞園、晚香園、金氏園、水東草堂、爽襟樓、太師圃、漫園、方家園、鏡園等古典園林。這些園子大都建有樓台,以觀湖景,曾有詩人吟道:\"結侶同幽賞,佳遊不厭■。\"有不少旗民也夾岸而居。沿海還有不少亭台、古橋和寺廟,如望湖亭、望海樓、銀錠橋等。銀錠橋西北的廣化寺是元代建的寺院,有和尚棲身。慶雲樓、天香樓、望蘇樓、會賢堂、集香居、清音茶社等環湖而建,集香居樓上有題聯:\"小樓春雨龍華寺,野水秋風蝦菜亭。\"情趣意境之,取之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