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吉祥園小樓串京戲 隆福寺寶三耍中幡(2 / 3)

二人進了店,剛落了座,隻見掌櫃的走過來,他穿著黑對襟棉襖,大冷天也不戴帽子,身子骨硬朗,嘴皮子利索:\"您二位來多少,咱這爆肚兒,綠的,捂過的凍肚不入鍋:三洗一切一控水,不搞那欺客的大盆湯買賣;講火候看成色,在肚絲兒一挺一白一打卷之間見功夫。你們打聽打聽,北京城裏誰不知道咱爆肚王!\"

張三道:\"人叫人不來,貨好客自來。你瞧,我們這不是來了嗎?掌櫃的,來一斤爆肚兒吧!\"一忽兒,王掌櫃端上兩盤熱氣騰騰的爆肚兒放到桌上。張三一瞧,新焯出的爆肚兒,騰著熱氣,飄著馨香。那百葉切得細如青絲,蔥翠得展開的小菊花瓣,雪白的肚仁象玉雕的蝦仁兒。張三又叫道:\"掌櫃的,再熱一壺竹葉青酒來!\"

酒下肚熱,二人大吃大喝,好不痛快。吃後,羅癭公抹抹嘴就要走,張三拉住他對王掌櫃道:\"這位羅先生是京城有名的才子,你這門上正缺副對聯,何不叫羅先生題一副聯子。\"

王掌櫃一聽,笑道:\"那敢情好,想不到遇上高人了。\"他叫小夥計拿來紅紙和筆硯,請羅癭公題聯,說道:\"題了對子,這爆肚兒錢和酒錢就免了。\"

羅癭公拿起毛筆,想了想,寫道:\"爆字半邊火,名滿京華,全靠火候。\"又在另一張紅紙上寫道:\"肚字半邊肉,化髒為鮮,全憑一焯。\"橫披是:\"王氏一絕。\"

眾人看了,齊聲叫好,王掌櫃當即把對聯貼在門口,看了又看,瞧了又瞧,讚不絕口。

二人酒足飯飽,又來逛隆福寺廟會。隻見摔跤的、拉洋片的、變戲法的、耍大刀的、唱大鼓的、說評書的、馴鳥的、賣大力丸的競相獻藝。數百攤檔的風味小吃,\"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這裏應有盡有。北京的炸灌腸、炒肝、茶湯、豌豆黃、驢打滾、艾窩窩、鹵煮火燒、杏仁茶、搭連火燒;四川的湯元、延吉烤魚、八寶蓮子飯、雙釀團、百果油包,蘭州的牛肉掛麵、釀皮子、烤羊肉串等琳琅滿目。

二人來到廟會西頭,隻聽吆喝聲不止。有五個壯漢手拿長棍正與一個手拿長棍的壯漢廝打。張三道:\"這是花會的五虎棍,這是他們正在表演一個《董家橋》的故事。傳說殘唐五代時,有個叫董家的惡霸建了一座橋,來往行人不管貧富都要交過路錢。有一天,趙匡胤路過此橋,董家要他交錢,他非常生氣,便與惡霸說理,論理不成。惡霸便叫來他的五個兒子與趙匡胤斯打起來。鄭子明賣油路過,見義勇為,抽出扁擔幫助趙匡胤打敗惡霸的五個兒子。因為惡霸的五個兒子稱為五虎,所以這棍就叫五虎棍。以後趙匡胤做了宋代的開國皇帝,鄭子明成為開國元勳。\"

五虎棍表演完畢,那個挑單兒的壯漢跳到張三麵前,鞠了一躬:\"張三爺,您也來逛廟會啊!\"

張三點點頭。那壯漢道:\"三爺,您也給眾位弟兄表演一個吧。\"

張三笑道:\"今日是你們坐會,哪裏有讓我表演的道理。\"那幾個持棍的壯漢也走來勸張三獻藝。

羅癭公道:\"今兒個是大年初二,是高高興興的日子,你就不妨表演一下,助助興。\"

張三道:\"你們出來二位,手持木棍站好,我來表演一招棍上睡覺。\"

兩個壯漢各持一木棍,拉開三尺的距離站好。張三大喝一聲,一翻身,上了棍頭,一根棍支撐他的臂部,另一根棍支撐著他脖頸。張三四肢平伸,若無其事佯做睡覺。兩個持棍的壯士大驚失色,一個壯漢叫道:\"我這棍好輕,好像沒有人在上頭。\"

另一個壯漢歎道:\"張三爺輕功如此厲害,真是妙不可言。\"過了一會兒,張三一招\"鯉魚打挺\",又翻過身子平躺在兩根棍頭上,大氣不喘一口,圍觀者齊聲喝彩。張三大叫一聲,在半空中打一個旋兒,穩穩站於地麵。

張三麵不改色,若無其事地對羅癭公道:\"走,瞧瞧宛八爺耍中幡去。\"但聽中幡場上掌聲不絕。一根三丈來高的竹竿上懸掛著各色彩旗,兩層幡傘五顏六色,中間有條錦繡的布麵子,羅癭公從人群間隙望去,見舉幡的是一伸身材魁梧、英俊瀟灑的中年漢子。他一忽兒將幡頂在頭上,一忽兒又移在鼻尖,一忽兒又移在嘴中,一忽兒又頂在臂上。張三道:\"這位就是善撲營的宛八爺,是南城的跤王,弟子有二百多人,其力無窮,跤法變幻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