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叫道:\"哎呀,原來是存義,快進屋。\"來人正是\"單刀李\"李存義,連日來他也參加了攻打東交民巷使館的戰鬥,昨天在攻打肅王府炮台的戰鬥中負了傷。卻說李存義一屁股坐在炕上,氣憤地說:\"清廷真是可惡,今日一早他們派人在北禦河橋豎立'欽奉懿旨,力護使館'的木牌;慈禧那老賊已下旨停止進攻使館,義和團正被調離東交民巷前線;榮祿也給清兵下了命令,令他們不要猛攻;總署大臣慶親王奕匡力也致函各國公使;中國自應加派隊伍,嚴禁團民不得再向各國使館放槍攻擊。……我們被人家賣了!\"說著潸然淚下。
張三問:\"王五兄那裏不知如何?\"
李存義道:\"適才聽楊班侯講,義和團一萬多人和眾多清兵包圍了西什庫教堂,因教堂洋兵眾多,火炮太猛,已有多時沒有攻下……\"
張三道:\"我們到那裏去助他們。\"李存義點點頭:\"攻打西什庫教堂的義和團指揮部就設在西四的磚塔胡同……\"
西安門內天主教北堂,是高聳挺拔的哥特式建築,高達30多米,比清宮太和殿還高;頂端由11座挺秀的尖塔組成,門和窗的上部飾有用漢白玉雕成的尖拱形花邊。堂內裝飾講究,共有361根巨大明柱和48組尖形拱肋;正麵是耶穌主祭台;大堂四周有大小不一的80扇花窗,鑲嵌著五光十色的彩色玻璃。大堂後邊還有一座可供400人活動的唱經樓;堂院內還有兩座黃色玻璃瓦頂、紅漆圓柱、鬥拱飛簷、飾以彩繪的中式亭子。北堂最早建在中海西畔蠶池口,光緒十一年,慈禧太後要修葺中南海,她顧忌坐落在池口的北堂塔樓太高,人在其頂部能望見宮苑內的活動,故下令讓其搬遷,用鴿子房舊西什庫地20英畝和搬遷費45萬兩白銀作為代價。北堂由法國傳教士參照巴黎聖母院式建築設計,內有意大利名畫家格拉迪尼的繪畫。除了北堂之外還有宣武門內左側的南堂、王府井八麵槽天主教東堂、西直門天主教西堂、東直門內東正教堂等著名天主教堂。北堂在此時是洋教士盤踞的重點,各國洋教士在義和團進城之前,已在堂內儲存了大批火炮彈藥和糧食蔬菜,一些小教堂的洋教士也蜂擁來此。因此雖然義和團調集了一萬多人攻打這個教堂,但遲遲沒有攻下。
張三和李存義先來到西四南大街丁字路口的磚塔胡同,這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創建於元代,在元、明、清三朝,是\"勾欄\"、\"瓦舍地帶,梨園脂粉書香不絕。胡同東口有一座八角形,七級密簷式青灰色磚塔,名為萬鬆老人塔\"。萬鬆老人是金元兩朝極負盛名的佛學大師,元代丞相耶律楚材就是他的弟子。萬鬆老人圓寂後,人們為他建造了這座樸素別致的磚塔。這裏還做過神機營所轄右翼漢軍排槍隊的營地,但不久這條胡同又恢複\"閭閻撲地,歌吹沸天。金張少年,聯騎結駟\"的興盛景象。
義和團的指揮部就設在萬鬆老人塔下的一座宅院裏,張三和李存義來到院內,隻見義和團三三兩兩正坐在槐蔭下歇息,有的負了傷,正在包紮傷口,有的正破口大罵朝廷。此時,有個白巾纏頭的大不從屋內走出來,張三一看,正是於紀聞,於是叫道:\"於大哥,王五在哪裏?\"
於紀聞一見,喜出望外,一所握住張三的手:\"哎呀,張三爺,原來是你!王五爺正帶著源順鏢局的弟兄與義和團一起攻打西什庫教堂呢!\"
張三急問:\"教堂那邊怎麼樣了?\"
於紀聞歎口氣:\"洋人和教民仗著洋炮洋槍死守,咱們的弟兄傷亡很大。\"
張三皺皺眉:\"要用火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