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寬容,尊重與友善才是人類走出陰霾、遠離仇恨、避免悲劇重演的出路。
慘案一:震驚全國的馬加爵事件
事件回顧:馬加爵,雲南大學生化學院生物技術專業2000級學生,2004年2月,已經是大四學生的馬加爵因打牌與同學發生口角,2月13日晚殺一人,2月14日晚殺一人,2月15日再殺兩人,被殺的都是他的大學同學,後從昆明火車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級通緝犯,2004年6月17日他被執行死刑。
警方對馬加爵進行審訊時,馬加爵供出殺人的原因,用他的原話來說,就是“我覺得我太失敗了”“我覺得他們看不起我”和“他們都說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隱私都說給別人聽,讓我感覺是完全暴露在別人眼裏,別人都在嘲笑我”。
在執行死刑前接受記者采訪時,馬加爵有兩段話更是發人深省,一是:“那段時間每天都在恨。必須要做這些事,才能泄恨,至於後果是什麼,沒去想。”二是:“大學生不是‘天之驕子’。以前我認為是,現在很多大學生不配‘天之驕子’的稱呼。確實,他們可能比平民百姓知識水平高。但他們還有更多更大的空間沒有抓住,沒有去珍惜。希望每個人都過得充實一點,有所追求。”
為揭開“馬加爵何以成為殺人凶手”的謎底,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奔赴雲南,對此案進行了全麵調查,還專門為馬加爵設計了心理問卷,做了心理測試,之後寫出了上萬字的《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報告》。報告指出,真正決定馬加爵犯罪的心理問題,是他強烈、壓抑的情緒特點,是他扭曲的人生觀,還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慘案二:轟動中美的盧剛事件
事件回顧:盧剛,生於北京市,18歲考入北京大學物理係,1984年通過CUSPEA考試,1985年本科畢業後進入愛荷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係攻讀研究生,1991年通過答辯獲得博士學位。獲博士學位不久,於1991年11月1日開槍射殺了這所學校的3位教授、1位和他同時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山林華以及這所學校的副校長安妮·克黎利。之後,盧剛自殺身亡。
盧剛在給二姐的遺書中寫道:“我早就有這個意思了,但我一直忍耐到我拿到博士學位,你自己不要過於悲傷,至少我找到幾個墊背的人給我陪葬。”
華裔知名女作家聶華苓說,凶手盧剛與受害人山林華都來過她家做客。盧剛學習成績優秀,但性格孤僻,沒有朋友,這次血案是一次有計劃有預謀的行動,非常可怕。聶華苓估計,盧剛可能從小就得寵,成長過程一帆風順,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來美國深造後,盧剛由於性格因素沒有山林華人緣那麼好,加上這次最佳論文獎為山林華奪得,他因而產生殺機。
在槍擊事件發生後的第3天,安妮·克黎利的3位兄弟在極其悲痛的情況下,以極大的愛心宣讀了一封致盧剛家人的信:“當我們在悲傷和回憶中相聚一起的時候,也想到了你們一家人,並為你們祈禱,因為這個周末你們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驚的。”
“安妮·克黎利最相信愛和寬恕。我們在你們悲痛時寫這封信,為的是要分擔你們的悲傷,也盼你們和我們一起祈禱彼此相愛。”
“在這痛苦的時候,安妮·克黎利是會希望我們大家的心都充滿同情、寬容和愛的。我們知道,在此時比我們更感悲痛的,隻有你們一家。請你們理解,我們願和你們共同承受這悲傷。這樣,我們就能一起從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妮·克黎利也會這樣希望的。”
3位兄弟還捐出一筆資金,宣布成立安妮·克黎利博士國際學生心理學獎學金基金會,用以安慰和促進外國學生的心智健康,減少這類悲劇的發生。
慘案三: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惡性校園槍擊案
事件始末:2007年4月16日當地時間7點15分,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了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惡性校園槍擊案,槍擊造成32人當場死亡,槍手本人亦飲彈自盡。整個案件包括行凶槍手在內,共有33人死亡。死亡名單中有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教授、教師、在讀博士生和本科生。槍擊案犯為23歲的韓籍青年趙承熙,他1992年9月2日從底特律首次進入美國,上一次更新綠卡的時間是在2003年10月27日,案發時仍然保留韓國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