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媽媽的家庭學校(2 / 2)

我兒子澄澄被小楊調教了幾個月,不但10以內的加減法滾瓜爛熟,10以上的進位加減也算得清清楚楚。有一次我隨口問他:“8+7=?”小東西掰著兩隻手算了幾下,立刻告訴我是15,我問他怎麼算的,他說:“湊10唄,楊阿姨說了,先把第一個數湊成10,第二個數剩幾個就是十幾。”看來他不是蒙的,而是掌握了運算法則。

幾個我教過的已經畢業成為小學教師的學生來家裏玩,兒子讓他們出題考他,往往是題目剛一說完,兒子就能準確說出答案。這些學生驚訝不已,說他比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反應還要快,問我是怎麼調教的。其實這全是小楊的功勞,我不止一次看到她從圖書館抱著厚厚一遝幼兒教育的書出來,她說給這三個小家夥上課可比給中師生上課累得多,要吸引住他們,實在不容易。從我兒子的表現來看,她的辛苦並沒有白費。

周五、周六晚上,孩子們自然在小韓家度過。小韓是實驗員,心靈手巧的那種人。當初我們商量學習內容的時候,她說她喜歡畫畫和手工製作,就教他們學這兩項吧。兒子從小韓家回來時或者帶回一幅完整的畫,或者拿回一個折紙或小製作。他常常興奮地找來材料給我演示一下是怎麼做的,把我也教會。

從小韓那裏,兒子收獲最大的是養成了對繪畫的濃厚興趣。他常一個人坐在小課桌邊,塗塗抹抹畫半天。有一天從小韓家回來,他興致勃勃地說:“媽媽,坤坤在他家開畫展呢,韓阿姨把他的畫都貼在牆上,你也要給我辦個小畫展。”

我說:“好啊,你畫出10幅畫,媽媽也給你貼上。”兒子忙碌了一個星期,果然畫出十幾幅充滿童真稚趣的畫,我用透明膠把畫貼在兒子的小房間,一有客人來,兒子就迫不及待地拉上人家去看他的小畫展。現在我隔一段時間就要幫他更換一下牆上的畫。

“家庭學校”已經開辦一年多了,孩子們也在一點一滴地發生著變化。他們的性格開朗了,能夠自己坐下來幹一些感興趣的事,在幼兒園裏的表現也相當出色。

“六一”期間,坤坤被選為園中“慶六一文藝晚會”的主持人,還在繪畫比賽中獲得一等獎。點點和澄澄參加園中“朗誦和講故事比賽”,結果我兒子澄澄獲得朗讀一等獎,講故事比賽第二名;點點贏得了講故事比賽第一名和朗讀比賽三等獎的好成績。他們三個還同時被選為園中小喇叭廣播站的“小播音員”。這些成績與園中老師的辛苦培育分不開,但我們三個母親也功不可沒。

“家庭學校”不僅讓孩子受益,有了良好的學習成長條件,克服了獨生子女常見的孤僻苦悶心理,讓我們三個母親也收獲良多。首先,它逼得我們不得不翻看大量的幼教書籍,想方設法把孩子教好。這樣無形之中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水平,也提高了我們的教育素養;其次,它為我們騰出了大量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周中至少有4個晚上,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安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因此,我覺得有條件的家長相互合作著教育孩子,比自己辛辛苦苦的一肩擔當要好得多,我們的“家庭學校”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