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學校”不僅讓孩子受益,有了良好的學習成長條件,克服了獨生子女常見的孤僻苦悶心理,讓我們三個母親也收獲良多。
“家庭學校”由三個媽媽創辦,這三個媽媽分別是我、小楊和小韓。我們來自北方,現在同在海南一所師範學校工作,是同事,更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家庭學校”的學生隻有三個,依次為澄澄、點點和坤坤。他們都4歲多一點,在同一所幼兒園讀中班,是我們這三個家庭的獨生寶貝。
為什麼要辦這個“家庭學校”呢?話說有一天晚上,小韓、小楊各自帶他們的寶貝來我家串門。三個小東西在兒子的房間裏玩玩具,做遊戲、尖叫、打鬧,開心極了。我們三個媽媽在這邊卻愁腸滿腹,紛紛訴說著家務的沉重,帶孩子的辛苦。
我們都是雙職工家庭,老人也全在遙遠的北方。孩子白天放在幼兒園還好,下午一接回來,吃飽喝足之後就開始糾纏大人,讓你陪他做遊戲,給他講故事,不理他吧,就這一個,看他孤單得可憐,不忍心。一理他,小家夥花樣百出,一晚上折騰得什麼都幹不成。
我們越說越覺得自己不堪負荷,那邊的三個寶貝卻越玩越興奮,一晃兩個鍾頭過去了,他們沒有一點糾纏我們的意思。看著他們,我心裏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孩子多了好管教”,“易子而教”,孩子更容易成才。何不把這三個孩子集中在一起,每晚由一個母親專門看管,順便再教他們一些東西?這樣既可以擺脫獨生子女的孤獨感,也讓我們這些母親有從容喘息的時間。我把這個想法跟那兩個媽媽一說,她們立刻擊掌叫好。我們湊在一起細細籌劃了半天,“家庭學校”就開張了。
從那時起,每周周一周二兩天,晚上7:30到9:30,三個小家夥準時集中在我家。根據分工,我負責對他們進行語言文字方麵的訓練,重點給他們教一些古詩詞,指導他們按照古詩的意境進行表演。比如教“鬆下問童子”這首詩,我讓一個小家夥站在板凳上手舉一片樹葉扮作老鬆樹,其餘的兩個一個當詩人,另一個做童子,按照詩的本意對話表演,三個小家夥可認真了,非要輪換著把每一個角色演一遍才肯罷休。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方式,他們很快就把這首詩記住了。
除了學習古詩之外,我還耐心地陪他們一起遊戲,在遊戲中教他們掌握一些常用的詞或成語。如我讓他們站在房間的兩端,同時往中間走,碰到一起了,兩人就握握手,然後我告訴他們,兩人碰到一起是“相遇”,相遇後要“握手”,這樣他們很快能領會這兩個詞的意思。用這種辦法,我每晚都可以教會他們好幾個常用的詞語,使他們能夠用詞語準確地進行表達。由於我在教學中注重了寓教於樂,三個小家夥學得津津有味。如果有時間的話,我還會帶他們到操場上散步,或者指導他們自己報幕,表演節目、比賽唱歌、跳舞或背詩。三個小家夥都很好強,爭先恐後,往往到了該回家的時間還戀戀不舍。
在我這裏半年多的時間,一些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小東西們都記住了。一天,我從雜誌上看到香港人最喜歡的一百首經典唐詩的名字,說出來讓兒子背,他一口氣全背了出來。
又一次,澄澄和點點在操場上玩,兩人比賽著背李清照的《聲聲慢》,那麼長的一首詞,竟然一字不落。一個路過的老師聽到了,奇怪地問我:“這麼深奧的一首詞,你怎麼讓他們記住的?”
他不知道,三個孩子在一起,利用他們的好勝心理,再加上直觀生動地講解,他們完全可以記住。千萬別低估了小孩子的學習能力。
周三、周四的同一時間,三個小東西又集中在小楊家,小楊是學校的電腦老師,擅長邏輯思維。她主要對他們進行數學知識的熏陶和訓練。小楊很聰明,點子也多,她買來火柴棒,準備了綠豆,也自己製作各種生動直觀的教具,讓孩子在遊戲娛樂中得到數學知識的啟蒙。比如她讓小家夥們比賽夾豆子或擺火柴,自然而然地引導他們認識數的關係,訓練他們做題。她又常常把女兒點點的一箱子玩具搬出來,擺成一個小商店,讓孩子們在買賣東西的遊戲中學會加減法,學會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