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良意誌的品質
①意誌的自覺性差。對行動的目的、意義認識差,做事動搖、缺乏信心、盲目輕信他人、屈從環境彭響,缺芝獨立性及首創精神。②意誌果斷性差。缺乏遇事采取果斷決策的能力,優柔寡斷或草率決定。③意誌堅韌性差。遇到困難不能克服堅持,行動達到目的,而虎頭蛇尾。④意誌自製力差。不能控製自己的言行和情緒,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約束自己。
五、需要與動機
1.需要層次論
馬斯洛認為需要是人的全部發展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他括需要劃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種需要的基礎,隻有當人的一些基本的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向上一層次的需要發展。第二層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層次的需要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層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
2.動機定義與分類
動機是指能引起、維持一個人的行動,並將該行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意念活動。動機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需要的存在與外部刺激誘導的存在。可分為生物動機、社會動機。動機決定行為,但他們不是一對一的關係。
3.衝突的類型
動機衝突是指在同一時間內如存有兩種或以上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動機時,使人難以取舍,產生鬥爭而稱乏。它有三種類型,即①雙趨衝突,兩個目標對人有相同的吸引力,無法同時實現,二者必擇其一時的衝突。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②雙避衝突,人同時受到兩種威脅,產生同等程度的逃避動機,但迫於形勢隻能擇其一時的衝突。如“前有狼,後有虎”。③趨避衝突,人對同一事物同時產生相矛盾的動機,既向往得到它,又想拒絕避開它。如好吃糖的人既想吃它,又怕引起肥胖。
六、人格
1.人格的定義
人格也稱個性,是指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麵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主要包括:人格傾向性、人格特征和自我意識。氣質的概念、生理基礎、分類與意義
氣質是指人在進行心理活動時的動態心理活動特質(強度、速度、穩定性、靈活性),例如情緒產生的快慢、體驗的強弱、變化的頻率等―。
生理基礎,國內傾向於以高級神經活動類型來作為氣質活動的基礎。巴甫洛夫通過動物實驗發誠高級神經係統具有強度、均衡性和靈活性三種基本特性。強度是指大腦皮層接受外界的刺激的承受力和持久力。.這種大腦興奮過程的強度以建立條件反射的速度表示,如理解學習得越快,表示興奮過程越強烈,則條件反射越容易建立;均衡性是指大腦興奮過程和意誌過程力量對比;靈活性是指興奮與抑製過程相互轉化的速度與能力。這三種特性在個體上存在的差異和不同組成了四種基本高級神經活動類型。與希波哥拉底的體液學說相對應。
第三單元 心理衛生
一、心理衛生概述
①心理衛生的概念;②心理健康的標準。
二、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衛生
①兒童階段的心理健康常見問題;②青少年階段的心理健康常見問題;③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見問題;④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見問題。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心理衛生概述
1.心理衛生的概念
針對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教育與訓練,培養人們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過程,能以身心完美的狀態去適應社會。心理健康可定義為:以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當前發展著的社會環境保持良好的適應功能。
2.心理健康的標準
(1)體驗標準
以個人的主觀體驗把心理世界作為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良好的心境和恰當的自我評價。心情愉快需要自我調控,自我調控是為了更加愉快。當然,良好的心境還包括適當的緊張。無論自卑還是自大都是缺乏恰當的自我評價的表現。
(2)操作標準
操作標準是用可操作的方法了解人的心理活動的效率如何。包括兩條:一條是人的社會效率或社會功能,另一條是個人的心理效率。心理效率可用實驗、測驗等手段對人的各種心理功能進行定性或定量的評定,看他的聰明才智在他的工作、生活中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社會效率主要包括:工作效率和人際關係兩個方麵。
(3)發展標準
人們心理上的差異,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心理的年齡差異,如對於成人,情緒不穩定,好不切實際的幻想,極力吸引別人的注意,自控力差等都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二、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衛生
1.兒童階段的心理健康常見問題
兒童常見心理問題是偏食、口吃、肥胖、場所恐懼、兒童感覺整合不良。
①優生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基礎。選擇好配偶,孕期注意圍產期衛生,防止分娩時胎兒缺氧,加強圍產期教育。②母愛、擁抱、撫摸兒童是使兒童產生安全感,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③感覺整合訓練是促進腦發育、心理正常發展的關鍵之一。感覺整合訓練即同時能剌激多種感官的遊戲或運動,如爬行、滑板、秋千、墊上運動、木馬等。④抓住不同心理發展關鍵期,促進心理發展。語言發展關鍵期是1~3歲,多訓練聽、說、讀、寫。人格發展關鍵期在3~7歲;智力發展關鍵期在7歲前;自製能力培養關鍵期在2~3歲;兒童期是培養健康行為的關鍵期。⑤家庭教育要民主協商式,利於健全人格。⑥學齡前教育注意人際交往、社會化。青少年階段的心理健康常見問題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是學習問題、性問題、社會適應不良。青少年是性生理發育成熟和自我意識形成期。
①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防止早戀、未婚先孕、性罪錯等。②正確世界觀、價值觀教育。青少年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③正確友誼觀和戀愛觀教育。選擇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作風正派與正直的人交友。戀愛觀應建立在雙方相互理解,感情融洽,理想、價值觀、興趣相似性多,行為、習慣、衛生相適應的基礎上。④自我意識形成。正確認識自己的潛力、價值觀,並使自我經驗相統一。
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見問題中年人常見心理問題是心理壓力大、工作家庭問題、不良行為。
①事業上要量力而行,不可超負荷工作。成人正處於成家立業、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扮演角色多,易導致緊張。而大多數慢性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的發生多與工作緊張、心理壓力大、不良行為生活方式相關。②保持家庭穩定和幸福。家庭穩定、幸福是中年人情緒穩定、樂觀、事業成就的基石。所以,要擔負好家庭中的角色,如孝女、賢妻、賢媳、良母的角色並求同存異,以維持家庭和睦的大局,心胸寬大處理好家庭矛盾。③矯正不良行為,培養健康行為是預防各種慢性病的關鍵。所以要保證充足睡眠,吃好早餐,平衡膳食結構、不吸煙、不酗酒、低鹽食,改變人型和(型行為。老人心理健康的常見問題老人常見心理問題是老年癡呆和老年抑鬱。
①老人要消除對老年不正確的看法,使心理得到解脫。如不要把老年期看成是病理過程,而應看做生理現象;老年不等於癡呆、殘疾、喪失性功能和喪失工作能力。老人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能力,具有正常性功能和智力水平,以保持自尊、自信。②保持樂觀情緒,適當參加社會活動和工作,積極鍛煉身體防止癡呆。③具有健康的行為習慣才能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