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病人心理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病人角色
①病人角色的概念;②病人角色的變化。
二、求醫與遵醫行為
①求醫行為;②遵醫行為。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病人角色
1.病人角色的概念
病人角色又稱病人身分,是以社會背景為基礎的概念。角色是作為主觀條件的角色扮演者和社會條件的統一。所謂病人角色,是一個人被疾病的癰苦所折磨,並有治療和康複的需要和行為,通過患病和康複的過程,病人與家庭、社會、醫務人員:間產生互動。
病人角色具有一定的權力和義務:①病人可從常規的社會角色中解脫出來,並根據疾病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相應減輕他平時承擔的社會責任。②病人對其陷入疾病狀態沒有責任,因為通常一個人得病自己無法控製;應盡可能使他早日康複。③病人有義務力求痊愈。生病不符合社會的願望和利益,社會希望每個成員都健康,以承擔應有的責任和角色。生病是暫時的非正常狀態,病人應主動力圖恢複常態。④病人應該尋求可靠的治療技術幫助,必須與醫生、護士等合作,共同戰勝疾病。
1.病人角色的變化
人們期望病人的言行完全符合病人角色的要求,但在現實中實際角色與期望角色常有一定差距。就是說,從生病以前的常態向病人角色轉化,或者病後向常態轉變,都有一個角色適應過程。如果適應不良,往往導致心理障礙,而且可能進一步影響健康和生活。病人角色的適應不良大致有五種類型:
①角色行為缺少。即患者未能進人角色,雖然醫生診斷為有病,但本人否認自己有病,根本沒有或不願意識到自己是病人。②角色衝突。同一個體總是承抱著多種社會角色。當患病需要從其他角色轉化為病人角色時,病人一時難以實現角色適應。③角色行為減退。已進人角色的病人,由於更強烈的情感需要,不顧病情而從事力所不及的活動,表現出對病、傷的考慮不充分或不夠重視,而影響到疾病的治療。④角色行為強化。由於依賴性加強和自信心減弱,病人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對承擔原來的社會角色恐懼不安,安心於已適應的病人角色現狀。⑤角色行為異常。病人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觀、失望等不良心境導致行為異常,如質問醫務人員的攻擊性言語、病態固執、抑鬱、厭世,以致自殺等。
二、求醫與遵醫行為
1.求醫行為
求醫行為,即尋求醫務我員珣幫助4藥常發端手感科患有某種疾病或感到出現了某些症狀及不適。病人有病或有案螽蒦悟,會不會巣敢求醫行頭,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對疾病或症狀的主觀感受;②症狀的質和量的影響;③心理社會因素影響。
2.遵醫行為(略)
第八單元
一、醫患關係的概念
①什麼是醫患關係;②醫患關係的重要性;③醫患交往的兩種形式;④醫患交往的兩個水平。
二、醫患交往中的問題
①醫患間的衝突;②醫患間交往障礙的原因;
三、醫患關係的模式
①醫患關係的模式類型;②醫患關係模式的轉化。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醫患關係的概念
1.醫患關係的概念
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人,在進行社會生活和生產活動中,總是與其他人有某種接觸或交往,在相互接觸和交往過程中,雙方又總是要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從而建立起這樣或那樣的關係。這種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叫做“人際關係”。醫患關係是人際關係的一種,是人際關係在醫療情境中的一種具體化形式。他是指以醫務人員為一方,以病人為另一方的人際。其中,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是醫患關係的核心。醫患關係包含著醫務人員與病人之間的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