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生如道德權利與義務

①醫生的道德權利

一般來說,法律權利本身也是道德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21條規定的法律權利就是醫師的道德權利。醫師在執業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曰.在注冊的執業範圍內,進行醫學檢查、疾病調查、醫學處置、出具相應的醫學證明文件,選擇合理的醫療、預防、保健方案;、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標準,獲得與本人執業潔動相當的醫療設備基本條件;1從事醫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學術團體;參加專業培訓,接受繼續醫學教育;在執業活動中,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獲取工資報酬和津貼,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對所在機構的醫療、預防、保健工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建議,依法參與所在機構的民主管理。

醫生行使權利時具有三個顯著特點行使權利的自主牲。醫生的診治權是不受他人的指使和控製,而是出於維護病人的健康和整個社會所賦予的醫學目的,是完全自主的。!行使權利的權威性。權威性是由醫生職業的嚴肅性和醫術的科學性決定的。行使權利的特殊性。為了診治的需要,醫生有權得到關於病人的現病史、既往病史、遺傳史、生活方式甚至能與疾病的診斷有關的個人隱私等信息。醫生有宣告病人的死亡權,這種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另外,醫生還享有更廣泛的道德權利,最主要的是特殊的幹涉權,即醫生在特殊情況下,限製患者的自主權利,以確保患者自身、他人和社會的權益,醫生的這個權利稱為“醫生的特殊幹涉權”。但是,醫生的特殊幹涉權不是任意行使的,隻有當患者自主性與生命價值原側、有利原則、公正原則以及社會公益發生矛盾時,醫生使用這種權利才是正確的。特殊幹涉權隻有在以下範圍內才有效舊.精神病患者、自殺未遂等患者拒絕治療時,甚至患者想要或正在自殺時可強迫治療或采取約束措施控製其行為;七.對需要進行隔離的傳染病患者的隔離化.在進行人體試驗性治療時,雖然患者已知情周意,但在出現高度危險的情況時,醫生必須中止試驗以保護患者利益;

危重病患者要求了解自己疾病的真相,但當了解後很可能不利於診治或產生不良影響時,醫生有權隱瞞真相。

情感是指在一定社會條件下,人們根據社會道德觀念和準則,去感知、評價個人和他人行為時的態度體驗。醫德情感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對自己和他人行為之間關係的內心體驗和自然流露。醫務人員的道德情感是與義務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是建立在對病人健康高度負責的基礎之上的。

醫德情感的內容包括同情感、責任感和事業感。同情心是醫務人員發自內心的情感。二個正直的醫務人員,麵對受疾病折磨、盼望救治的病人,會產生同情病人並願為其解除病癰的情感,這是一個醫務人員最起碼的道德情感。責任感是起主導作用的醫德情感,它已經上升到職業責任的高度,是一種自覺的道德意識。事業感是責任感的升華,是更高層次的醫德情感,即把事業看得比個人利益、生命還重要。

醫德情感是建立在對病人健康高度負責的基礎之上,不以個人利益和需要的滿足為前提。醫德情感具有理智的性質,醫務人員熱愛病人的情感並不是盲目衝動,而是建立在醫學科學基礎之上的,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也必須在醫學科學允許的範圍內去滿足病人及其家屬的要求。

醫德情感中的同情感作為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其生理成分較大,表現為對患者深切的同情,是促使醫務人員為患者服務的原始動力;理性成分較大的責任感可彌補同情感的不足(即隨時間的推移同情感將可能慢慢淡化),使醫務人員的行為具有穩定性,並能真正履對病人的道德責任;強烈的事業感能激勵醫務人員為醫學事業的發展發奮圖強,不計較個人得失,並能為患者的利益承擔風險,真正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道德原則。

(2)良心

良心是人們對他人和社會履行義務的道德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是人們對其道德責任的自覺意識。醫務人員的良心是醫德情感的深化,是在醫療活動中存在於醫生意識中、發自內心深處的對病人和社會的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

良心具有能動作用。在行為前,良心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動機給予肯定,對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動機給予抑製或否定;在行為中,良心對人的行為起著監督作用,對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意誌、信念以及行為方式和手段予以激勵和強化,對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欲念或衝動行為等則予以糾正、克服;在行為後,良心對行為的後果和影響有評價作用。醫德良心的作用主要表現為,醫務人員對於履行了醫德義務並產生了良好後果和影響的行為產生自豪感,感到滿意和欣慰;反之,則會產生內疾、羞愧、自我譴責和悔恨。

3.審慎與保密

(1)審慎

審慎是一個人對人對事詳細究、慎重從事的一種道德品質和處世態度。在本質上,審慎是智慧的表現,是以知識、技能和冷靜、客觀的分析為基礎的。審慎作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雖然與個人性格有關,但主要是後天的教育和個人修養形成的。醫療活動的審慎是指,醫生在行為之前的周密思考和行為過程中的小心謹慎、細心操作。

醫療審慎的內容是指醫生在醫療活動的各個環節慎言、慎行,自覺地按操作規程進行,做到認真負責、謹慎小心、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並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做到精益求精。

醫療審慎的作用,有利於醫療質量的提高,防止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有利於醫務人員知識的更新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有利於良好職業道德的培養。

(2)保密

保密是指保守機密,不泄露。保密通常與隱私有關,但隱私一般隻涉及個體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等,保密則可能與多人的行為或關係等有關。隻要不危及他人或社會的利益,在當事人要求的情況下,保密是應當的。醫療活動中的保密是指醫務人員保守在為病人診治疾病的醫療活動中獲得的醫療密,它通常包括患者及其家庭隱私、獨特的征或畸形、病人不願讓別人知曉的病情以及不良診斷和預後等任何患者不想讓他人知道的事情。

保守醫療秘密一般包括兩方麵的內容:第一,為病人保密。詢問病史、查體從疾病診斷的需要發出,不有意探聽病人的隱私;不泄露在診療中知曉的病人的隱私。第二,對於某些可能給病人帶來沉重精神打擊的診斷和預後,應對病人保密。

醫療保密在醫療實踐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是醫學倫理學中最古老、也是最有生命力的醫德範疇,從波克拉底誓言到日內瓦宣言、病人權利法案等,保守醫療秘密是非常重要的道德要求,因為病人是生活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有思想和心理活動的人。醫務人員尊重病人也包括尊重病人保密的要求。若醫務人員隨意地泄露醫療秘密,可能會引起社會中某些人對患者的歧視,造成患者的痛苦,也會使患者產生對醫務人員及醫療措施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