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入社會,在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接觸最多的就是同事。而在我們的單位裏,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同時也需要很密切的合作。時代的發展,決定了在同事間合作與競爭的辯證關係。那些善於處理同事關係,巧妙贏得同事支持的人,工作自然順利;而那些自命清高,不善於同同事合作的人必然舉步維艱,在競爭中失敗。作為年輕人,要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這種學問更是要學的。
27.與同事保持和諧交往
同事是人們在工作時間內彼此相互交往、接觸最多的人。現今這個社會的人,除去睡覺的八小時,那麼,十六個小時中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時間是與公司的同事度過的,因此,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係,將是重中之重。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與同事保持和諧交往呢?
(1)初到單位要會融入集體
單位是一個集體,工作時間是你和同事相處,爭取早日融入同事圈子的最好機會。俗話說得好:“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隻要你做到工作中認真學習,與人和諧交往,無論多堅固的舊圈子都會漸漸接納你的。在你和同事們之間,本為沒有什麼牢不可破的障礙,隻不過因為陌生,或者僅僅因為你自己內心設置的屏障,所以使你感覺到他們排拒,實際上未必是事實。需要注意的是:你千萬不要為了盡快投入舊圈子,而刻意改變自己去適應別人。比如在言語和行為上故意應和同事,心底裏挺冷淡,而表麵上卻裝成極熱情的樣子……這樣是沒有必要的,很累,且容易有反效果。一段時間以後,他們看出你虛飾,反而會鄖棄你的為人,倒不利於你融入集體之中了。
在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中,要真誠相待、勤學為主。對於初來乍道者而言,不要有什麼顧慮。隻要你本著真誠待人、勤學為主的原則,相信可以開拓較為良好的人際局麵。當然,因為初來,同事對你的感覺還比較陌生,可能有一些人會產生自卑的感覺,好象覺得自己是局外人一樣。這點可以理解,但不應成為你的負擔。你可以通過自身實力展現自己,並使自己盡快融入工作氛圍中。這裏尤其得提到勤學。勤學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勤快、二是肯學習。尤其是前者,比如說:你提前半個小時搞好清潔衛生。同時,你應通過學習,盡快掌握技能並熟悉公司業務。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自己應思考在先,實在不明白的,可以請教同事。注意:不要忘了道謝。如果你能在工作中表現出良好的個人修養和素質,相信會給同事留下較好的印象。
另外,在單位集體旅遊或者度假時,盡可能地活潑、活躍起來,跟大夥一塊說說笑笑,真實地顯現你的個性,真誠地表示你的熱心。一定不要獨來獨往,另辟蹊徑,那樣會讓同事們覺得你很難接觸。
在工作之餘要學會用細心去關懷、體貼同事,你不要怕主動表達你的關愛,隻要你是真心誠意的。比如去收發室取報紙時,順便就把樓上幾個辦公室同事的信和報刊都帶上了去送給他們;比如哪位同事工作忙,中午加班,你就主動幫他買午餐;再比如哪位同事病了,下班後晚上打個電話過去問候一下,誠懇地問他是不是需要幫忙,明天能不能上班等。即便同事不需要你的幫忙,你的心意他是會領受的。這樣,你隨時細心地體察同事的需求,時時抱著善意和助人的心態,那麼同事圈子就一定會很快地認同和接受你的。
不求十全十美,但求盡心盡力。我們要學會寬容,懂得知足,你永遠不必希望一個團體裏的每一個人都認同和接受你,因為人的性情總是多種多樣的,你隻需要被大多數人接納和喜歡就足夠了。所以麵對個別人的排拒和冷漠你要寬容,認定它是一種正常現象,並且對他一樣地微笑和處事,至於他對你的態度如何你完全沒有必要計較。如果你一直緊張,甚至有所抱怨,那麼你就不容易融入人群,因為人們總是歡迎那些給他們帶來快樂的人,而不是帶來尷尬和壓抑的人。
在工作中要加強與同事們的溝通、展現實力。工作是一大機器,員工就好比每個零件,隻有各個零件凝聚成一股力量,這台機器才可能正常啟動。這也是同事之間應該遵循的一種工作精神或職業操守。
其實生活中不難發現,有的企業因為內部人事鬥爭,不僅企業本身“傷了元氣”,整個社會輿論也產生不良影響。所以作為一名在職人員,尤其要加強個體和整體的協調統一。因為員工作為企業個體,一方麵有自己的個性,另一方麵,就是如何很好的融入集體,而這種協調和統一很大程度上建立於人的協調和統一。所以,無論自己處於什麼職位,首先需要與同事多溝通,因為你個人的視野和經驗畢竟有限,避免“獨斷獨行”的印象。況且,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這種溝通協調也是必須的。當然,同事之間有摩擦是難免的,即使是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想法,我們也應具有“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及時有效的調解這種關係。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此時也是你展現自我的好機會。用成績說話,真正另同事刮目相看。即使有人對你有些非議,此時也會“偃旗息鼓”。當然有了成績,也不應滋生驕傲的情緒,好象覺得“高人一等”。我們應該意識到:工作是一種團隊合作活動,成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順便帶一筆,如果你有了物質獎勵,不妨拿出一部分和同事一起分享。
(2)別人自己表現得太優越
驕傲自大,讓自己過於優越的人,最容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評判事物的標尺就會失衡。所以,即便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也不應該自鳴得意、沾沾自喜。
如果通過自己長期的奮鬥最終取得了成功,心中充滿巨大的快樂,以至一時間欣喜若狂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人生中還有什麼比成功更值得高興的事情呢。但是如果一個人因一次成功,從此就一直這麼欣喜若狂自以為高人一等,到處顯耀自誇,總是表現出一種優勝者的得意忘形和驕傲自滿,人們雖然不至於說他是瘋子,大概也絕不會敬佩他,而隻會鄙視他。
當然,如果微微自豪者隻是優勝者良好的自我感覺,而且能以此感覺而不停頓地勇敢向前進擊,這當然是一種美好的心理狀態,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他可以不斷地取得新的成功。但是不謙虛的人往往很難把自己的感覺控製在這個境界。恰恰相反,他隻是自以為很了不起,而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自認清高的人大多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並且最容易走進自己重複自己的怪圈。因為他被自己頭上的那層光環迷住了雙眼,有些眼花繚亂,有些飄飄然,頭重腳輕,搖搖晃晃,如同醉漢。伴隨著歲月無聲的流逝,你自以為已經走了很遠的路,有一天當你突然醒來一看,才知道自己還停留在當初的出發點上。
也許直到那時候,你才會發現,同齡人,周圍的世界已經變得麵目全非。山上已是旌旗爛漫,你卻仍然躺在山下的池塘邊,顧影自憐。也許直到那時候,你才會爬起來,扔掉頭上的光環,走出怪圈,不再重複自己。
在工作中不乏這樣的人,他們思維敏捷,但說起話來令人感覺狂妄,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從而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評價,都在不自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他的談話對手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無形之中就成為對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
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自己是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還優越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從而羨慕和嫉妒我們。
所以說我們隻有學會謙虛,才能永遠贏得他人的歡迎。戴爾卡耐基曾有過一番相當精彩的論述:“你有什麼可以炫耀的呢?你知道是什麼東西使你沒有變成白癡嗎?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隻不過是你甲狀腺中的碘罷了,才值五分錢。如果醫生割開你頸部的甲狀腺,取出一點點的碘,你就變成一個白癡了。五分錢就可以在街角藥房中買到的那一點點的碘,是讓你沒有住進醫院的東西。價值五分錢的東西,有什麼好談的?”由此可見,在同事中顯示自己優越感的人,往往是最愚蠢的人。
(3)與你的同事化敵為友
當你在工作中非常需要另一個人的幫助,而這個人曾與你有某種不和的時候,你該做些什麼,顯然,放棄並不是好辦法,雖然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做到,但會使你失去一個得力夥伴。你應該做的是如何化敵為友,使之成為你的朋友。
要想讓對方對你有好感,並願意成為你的朋友,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他的興趣加以注意。對威脅性的問題不要理會。有時,我們會聽到別人威脅性的問題,“你以為你是誰?”“你們那所高級學校難道沒教你點什麼東西嗎?”“你從來就沒聽過什麼叫應急計劃嗎?”這些問題以及它們那些數不勝數的變種,根本就不是詢問什麼信息,它們隻是為了使你失去平穩的心態。不要帶著感情色彩去回答他們?根本就不要回答它們。索性假裝它們壓根兒就沒從你同事的嘴裏迸出來,你隻管回到你的主題:你感受到了什麼(而非它是什麼)?你計劃做什麼?以及你希望怎樣做?這樣,你不給你的同事向你破口大罵的機會,就有可能減少他(她)對這一類威脅性問題的依賴。
讓對方知道你非常需要他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調起對方的積極性。當然,你是否真的需要,那是另外一回事。我們的想法是利用這樣的一種接納,抬高對方的自尊,對方一高興,就可以避免把談話激化,盡可能減少或消除將來的敵對怨恨。你可以提到,自己工作中的兩三個方麵,需要你的同事提供意見或指導。如果你要把這些方麵進一步加以確定,你的同事大概也不會太反對。
28.贏得同事的支持與歡迎
公司是集體,在這個大集體中個體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方式與同事和諧交往。人際交往的最基本功能在於傳遞信息、交流感情,並逐漸形成較和諧的人際關係。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在公司這個大集體中和同事良好的相處,並廣泛贏得同事的支持與歡迎呢?
1.要懂得和你的同事站在一起
在公司中,切莫劃分公私,斤斤計較,不知道把自己的報酬與公司的成績結合在一起,隻懂得在背後為自己打好私人的小算盤,那麼最終隻會成為自己前途的絆腳石。
有人認為工作之餘和同事聚會純屬浪費,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同事偶爾一起在下班後去喝一杯,正是發泄的好機會。或許你根本不喜歡向別人吐苦水,又怕卷入是非漩渦,但請冷靜想一想,從各同事的苦水中,你就可以多了解各部門存在的問題和公司的政策,這不是對你有莫大幫助嗎?所以,隻管做傾訴的對象就是了。
其實,許多事情都需要跟同事、別的公司的職員或顧客進行麵麵對麵的商談,如果靠電話,恐怕效果欠佳,若能在工作之餘,約對方聊聊,這樣不是既節省時間,又顯得誠懇親切嗎?此外,利用工作之去約見舊同事、新相識,互相交流工作經驗亦是對自己的一種充實,因為一方麵可以建立工作上多方麵的良好關係,另一方麵將來有合作機會,不是更好嗎?
如果你總是隻顧默默地耕耘,盡忠職守地做事,那麼同事有了變化,舊同事已另謀高就,新同事愈來愈多,你將會慢慢地變得和他們格格不入。原因就在於你一直以來不太注視周圍的人事變化,沒有刻意與他們聯絡。
補救的方法不困難,揀一個特別的日子(目的隻是出師有名),例如順利完成一個計劃或你的生日,做東請同事吃一頓。這一頓意義重大,借此機會多了解每一位同事的背景,包括公與私,這對你有莫大好處,方便日後工作,憑著聯絡一點,加入他們的午飯圈,當然不必天天如此,這樣太突兀,也對你未必太適合。安排一個星期兩天就夠了,目的是保持一定的聯係,同時可獲取公司裏一定的情報。除了午飯,下班後去娛樂一番也是好主意,遠離了辦公室,所有人都會放輕鬆,談起話來也隨便得多,更易熟絡。
此外,公事方麵,無論多穩熟,還應公事公辦,但自己有空,不妨多向同事伸出援手,主動一點是必須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與同事們在業餘興趣方麵格格不入,一定很不開心。一則你與同事共處的時間一天就占了三分之一,各走各路,談也談不來,實在不好受;還有,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如果有共同語言,相處會更融洽,合作起來也愉快得多。
可是,難道要強迫自己改變興趣去取悅別人?這當然沒必要。消遣玩意多的是,你大可發掘一種你們都會喜歡的共同興趣,不過,進行時不要過於著痕跡,輕描淡寫、低姿態是最理想的。
例如約同事去看演唱會、電影等,乃是最自然和最理想的,因為這些消遣與性格沒有直接關係,不致與某些原則有抵觸。
要是同事們喜歡講笑話,你卻不苟言笑,怎麼辦?當同事們大講笑話,笑得前仰後合時,記著切勿板起臉孔,如大笑不出的話,也請微笑一下,表示你不介意和尊重他們。相反,你不妨爭取主動,講笑話之餘也與同事輕鬆點,或者鼓勵他們講其他的新鮮話題。
團結就是力量,所以千萬別在公司裏搞小圈子,應當把同事都視為好朋友,同事以和為貴,即使有人故意處處為難你,但你必須耐著性子,不可意氣用事,因為同事間的爭執隻會令生產下降,站在上司的地位,他是不會關心誰是誰非的,總之不合作就是你的錯。
人是有感情的,在愉快的氣氛下工作可以事半功倍,不妨多關心別人,體貼別人,增加親切感,做起事來就更好辦。從今天起,努力做個受歡迎的同事吧!那麼,你升遷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2.受同事歡迎要講技巧
在公司裏,與同事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並決定著你的一切。很難想象一個在公司裏不受歡迎的人能夠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如果沒有一個人際關係融洽的環境,一個愉快的工作氛圍,你必將終日沉浸於沮喪之中,而無法集中精力工作。
然而,還是有很多人一進辦公室,心裏就充滿了怨氣,看到坐在對麵的同事就心煩,而他自己也得不到大家的認可,因而導致衝突時有發生。其實,隻要你為人正直、熱心,做個受歡迎的同事並不是很難的事。
很多人與同事處理不好關係的原因就是過分計較自己的得失,不願多幹一點點不屬於自己分內的工作,偶爾幹了,還不依不饒地索取報酬。總之,在任何時候,這些人都不願讓自己吃一點虧,甚至在言語上也不能讓他人占一點上風,這種惡劣的心態會引起同事們的反感,因為人們都喜歡與隨和、熱情的人相處。因此,這些人因自己的言行傷害了同事,無形中孤立了自己。
那麼,受同事歡迎的技巧有哪些呢?
(1)不在同事之間搬弄是非
作為同事,由於天天在一起工作,因此,同事間難免會有一些小摩擦發生。當同事之間出現矛盾時,你應該盡力調解,但調解時要講方法,不能把調解當成挑撥,否則,不管你的出發點如何,都會成為同事眼裏不受歡迎的人。
小郭與自己的同事小劉常常因為做事的方式不同而爭吵起來。同事小紅是一個“熱心腸”,小郭與小劉鬧矛盾後,他們會分別找小紅吐訴衷腸。小紅為了不得罪她們,當著小郭的麵說小劉的不是;而小劉來傾訴時,她又說小郭的不對。時間一長,小郭和小劉的矛盾就更深了。
有一天,兩人在辦公室裏大打出手,最後驚動了領導。領導把二人分別叫到辦公室細問究竟,方才弄明白是小紅在其中起了不太好的催化作用,使二人固有的矛盾更加激化了。真相大白後,小郭和小劉的關係又和好如初了,隻是苦了小紅,弄得她裏外不是人,在辦公室裏非常尷尬。
這個事例其實也正是告訴人們,作為公司裏的員,要切記:不在同事之間搬弄是非。
(2)比別人多做一點點
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這也是你接近同事並和同事們建立良好關係的機會。如果某同事把自己應做的工作交給你,你很樂意承受下來,並很認真地把它做好,這時彼此都會產生一個良好的印象。
請相信:和諧的同事關係對你的工作不無裨益,你不妨將同事看做工作和生活中的朋友,千萬不要和他們斤斤計較。麵對共同的工作,尤其是遇到一些小利時,你應該謙讓一下,不要與年長的同事比功勞,或是爭一份數額極多的獎金。你寬容地對待了同事,就會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就會為自己贏來好感,從而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