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會寬容,不要太計較

與較自私的人,就應該寬容一些。有一些煩惱不必要和別人爭,應看作無所謂。盡量不要太計較細小的事情,把精力多放在大事情上。

(3)公私分明,公事公辦的原則

與私心較重的人辦事,要公事公辦,避免落下把柄。

(4)避免相求

自私的人一般不願為別人做事,所以盡量不要求他們辦事。

(5)AA製原則

與私心較重的人辦事,最好采用AA製原則,以免對方認為自己吃虧。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有些無關大礙的事就不要相爭。世上自私自利的人為數不少,無論你走到哪兒,總會遇到幾個。

這種人心目中隻有自己,凡事都將自己的利益擺在前頭,要他做些於已無利的事,他是斷然不會考慮的。但是,當我們不得不與其接觸時,隻有暫時抑製自己的厭惡之情,姑且順水推舟,投其所好。對方的利益得到了肯定,與其辦事就容易多了。

49.要懂得感謝折磨你的人

我們要懂得感謝曾經折磨過我們的人,是他們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針鋒相對,隻能走向狹隘;擁抱對手,才能擁有更廣闊的空間。對手倦怠,所以我們慵懶;對手緊逼,所以我們飛翔;對手出色,所以我們拔萃——競爭時代,理解“對手”的意義或許比什麼都重要。

任何人都無法讓自己的對手不存在,他們都渴望與對手公平、公正、公開地競爭。然而,這僅僅是他們自己的渴望,對手為了競爭的勝利,則會采用一切手段,包括明的暗的黑的白的,令你防不勝防。但是,成功的入會尊重對手的各種手段,因為他們永遠都比普通人更能接受客觀現實。

一個人的成功過程,首先應該是一個征服的過程。征服了自己,征服了對手,征服了困難,才會得以成功。世界不會按你的意願而改變,但它會因你的努力而改變。

擁抱對手,自己會擁有更廣闊的天空!但是永遠不要輕視自己的對手,你的對手就在那裏,你要超過他,就要比他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紐約農業貿易銀行的總經理福瑞想在長島設立一個昆士郡銀行,他自以為一切都進展得很順利。但是,有一次,一個大銀行的行長會見他時,對他的這一設想講了一句輕蔑的話,這使他的態度改變了。這個行長很自大,一副心高氣傲的樣子。臨走的時侯,他很隨意地對福瑞扔下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活的時間有足夠長的話,或許可以在那個鬼地方辦起一個銀行來。”

這句話深深刺痛了他。覺得自己不得不起來幹點事情。福瑞當時就下定決心要打敗對手,結果他真的辦到了。4年後,福瑞銀行的存款比那位行長的多了一倍。

福瑞並沒有去壓製自己心中自然升起的憤怒,但他也沒有讓這種憤怒泛濫成低級的報複,而是將憤怒轉化為自己奮鬥的動力,從而使自己的事業遠遠高於曾經侮辱過他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期望得到所有人的肯定和讚揚。被你稱為敵人的人總在背後批評你,甚至公然地對你進行蔑視、指責、詆毀和攻擊。

如果我問你,是什麼發動了勞斯萊斯?你肯定會說,那還用說,它的動力當然是發動機了。不過今天,要告訴你另外一種答案。

17歲時,才讀到初三的他因為家境不好,就輟學踏上了社會。他做過商行侍役、送貨小弟、電子廠童工、酒店服務員、郵差、照相器材售貨員等等,曆盡生活的艱辛。那次,他在香港美麗華酒店當BOY,就因為一次給客人送行李後拿了一元港幣的小費沒上繳給領班,就被領班冷酷地炒了魷魚。

有一次,一位富人把一輛超豪華的勞斯萊斯轎車停在酒店門後,吩咐他洗車。他邊洗邊羨慕地摸著這輛異常漂亮的車子。洗幹淨後的車更是耀眼奪目,看著車內那真皮套的黑色方向盤,喜歡汽車的他猶豫了好久後,終於忍不住想開車門進去坐坐,過一下“幹癮”。然而他剛把車門拉開,人還沒進去,就聽得領班炸雷一般對他吼道:“幹什麼?”等他縮回身子,隻見領班怒目而視,輕蔑地對他喊道:“把車門關上,把你的髒手拿開,你這種人一輩子也坐不起勞斯萊斯!”瞬間,他就好像在數九寒冬裏被人潑了一盆冷水,渾身冰冷,義憤填膺。“早晚有一天我要混出個樣來,早晚有一天我要自己買一輛勞斯萊斯!”倔強的少年在心中暗暗地發下了誓願。

被酒店炒魷魚之後,他做過郵局的搬運工,因為體力不支,又被炒了,如此反複,炒魷魚竟變成家常便飯。在從半島酒店商場內的一間攝影器材公司被炒魷魚後,他報名參加了無線藝員訓練班,發奮磨練演技,要做出一份事業來。後來,他在出演電視劇《上海灘》後開始成名,許多年以後,成為香港電影頭號明星的他,竟一口氣買了五輛名牌汽車來炫耀,其中一輛就是超豪華勞斯萊斯轎車。

他用這輛勞斯萊斯把母親從鄉下接來到香港四處兜風,盡情地發泄積鬱在心中的怨恨。當他把車開到當年做服務生的那家酒店門前時,已經從領班降為雜役的那個“領班”目瞪口呆。他沒有想到,自己當年的一句話竟然那麼深地刺激了一顆年輕單純的心,更想不到,當年任自己擺布的仆役小廝如今竟然已從香港紅到了好萊塢。

這位少年就是曾經演過電視劇《上海灘》裏的許文強,電影《英雄本色》裏的劉京哥和賭神的周潤發。

功成名就的周潤發並沒有從此驕奢淫逸得一發不可收拾,他隻是覺得別人有的自己也有過了,再也沒有自卑感了,因此後來他把那五輛車全部賣了,出門寧願坐巴士,因為他是個崇尚簡單生活的人。

若幹年後,周潤發在榮膺第二十屆金馬獎和第三十屆亞太影展“影帝”時,才第一次向媒體披露了這些往事。雖然當時的境況是可以想象的慘,但他卻一直麵帶笑容地講述著。因為他知道,其實自己應該感謝那個勢利的領班,正因為領班當年的蔑視和欺壓,才給了他奮發向上的動力,終於真正的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勞斯萊斯。所以,在周潤發的字典裏,勞斯萊斯的動力不是發動機,而是來自於別人的蔑視和刺激。

別人的輕視都可以成為發動勞斯萊斯的動力,讓周潤發成為一個國際巨星,而掙紮在滾滾紅塵中的平凡你我,又有什麼理由不笑對人生,努力奮鬥呢?

人的自尊是十分強烈的,自尊受到傷害,人們往往會奮起反抗,自尊產生的動力往往是難以估量的。因此,對手在傷害你,激怒你的同時,也便在某種程度上給了你機會。正確地對待這種傷害,也許會使你更快地走向成功。

50.適可而止,留下回旋的餘地

我們可以把人生比作是一種生活的藝術,人生千萬不要裝得太滿,太滿了也就自然失去了生活的樂趣。

人在社會,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學會留有餘地。樹與樹之間,留有間隔,才能長得茂盛粗壯;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避免雙方之間的摩擦與糾紛。話不可說滿,事不能做絕。留出一定的餘地,才有足夠的回旋空間。所謂天無絕人之路,就是說上天都會為每個人留有一定的轉機,留有選擇的餘地。留有餘地,才能萬事做到均衡,對稱與和諧。留有餘地,才能做到進退自如,從容且任意。做事時給他人留下餘地,也就為自己留下了餘地。相反,如果我們做事不留餘地,那麼以後遭災的也許就是我們自己。

一件事情、一項事業,隻能有一個第一。如果總是把爭奪第一當作目標,這樣就容易患得患失,還不如去填充人生其他的空白處。比如:數學成績考不了第一,你可以在一些藝術方麵去挖掘自己所存在著的潛質;自己沒有演員的天賦,也不要總去幻想當什麼國際影星……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其自身的人生舞台都是非常大的,許多地方都存有自己所發展的“餘地”。

在這個充滿風險、充滿挑戰的社會裏,我們的生活、職業、娛樂、思維方式都將發生很大變化。要想在這樣的環境裏很好地生存下去,那麼做事就必須要留有餘地。

清末時期的重臣曾國藩是一位十分善於包容別人的人。他主張為人處世要“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在待人接物的時候多為對方留出一點兒餘地。

人的腳占地不過幾寸大小,然而在咫尺寬的山路上行走時,卻很容易跌落於山崖之下;從碗口粗細的獨木橋上過河時,也常常會墜入河中……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腳的旁邊已經沒有了餘地。人若想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就必須使自己的腳底下寬闊一些。

對於喜歡“仰天大笑出門去”的年輕人來說,謹言慎行,多為對方留下一些餘地,對於為人處世是很重要的。餘地是相互的,留給別人的同時,也留給了自己。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話:“身後有餘望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意思是說人們風光時,凡事要留下餘地,否則,一旦身陷困境,想回頭就難了。

做事時給他人留下餘地,這樣不隻是為他們留下了餘地,更為自己留下了餘地。相反,如果我們做事不留餘地,那麼以後遭災的也許是我們自己。

每天上下班交通高峰時,公共汽車站總會出現混亂。車廂中間原本還有很大的空間,但先上車的人站在門口卻沒有為後麵的人留下餘地,不肯向裏挪動一步,後麵的人因為趕時間,緊抓車門,吃力地往裏擠,結果,車門關不上,大家誰也走不了。如果前麵的人多走一步,為後麵的人留點餘地,大家既可以很快地上車,也不會耽誤時間,豈不皆大歡喜?

當然,留有餘地也要講究分寸,餘地留得過多就是保守了。三國時的諸葛亮伐魏時,為了給自己萬一兵敗留下餘地而取道祁山,結果六次皆敗,最後飲恨五丈原。假如他能聽取魏延的意見,冒一次險取道四川,也許曆史上三國歸晉的說法將會被改寫。相反,秦朝末期項羽的楚軍滅秦時項羽沒有給自己留下一分餘地,渡河後破釜沉舟,燒廬舍持三日糧。結果這正激發了戰士們的鬥誌,大家奮力一搏,一舉將當時不可一世的秦帝國打得一敗塗地,最終宣布了秦朝殘酷統治的結束,楚霸王也就一戰成名。

因此,不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為自己留下一定的餘地,隻有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在美麗的大森林裏,居住著許許多多的動物,狼是中間最狡猾的。在山腳下有個洞,各種動物都由此通過。狼非常高興,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獲到各種的獵物。於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單等動物們來送死。第一天,有一隻山羊經過,狼趕忙追上前去,山羊拚命逃竄。突然,山羊找到了一個可以逃生的小洞,從小洞倉皇逃竄。狼很生氣地把小洞堵死了,心想,這下就再也不會失敗了!

第二天,有一隻兔子路過,狼連忙起身奮力追捕,結果,兔子找到了更小一點兒的洞,並從洞口逃生。於是,狼又把類似大小的洞都堵上。還心想,這下可就萬無一失了,別說羊,就是與兔子個頭接近的狐狸、雞、鴨等小動物也都跑不掉。

第三天,跑來了一隻鬆鼠,狼馬上飛奔過去,追得鬆鼠是上躥下跳。最終,鬆鼠還是從洞頂上的一個通道跑掉了。狼為此非常氣憤,於是它一氣之下堵塞了山洞裏的所有窟窿,把整個山洞堵得個水泄不通。幹完後,還對自己實施的“絕妙”措施非常滿意。

然而,第四天,突然來了一隻老虎,狼嚇壞了,拔腿就跑,老虎窮追不舍。狼在山洞裏麵跑來跑去,可是苦於沒有出口,無法逃脫,最終,這隻狼被老虎吃掉了。

不給別人留有餘地,自己也將沒有了出路。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凡事懂得留有餘地。

任何事做到“適可”才是最好的。如果換一個積極的角度來詮釋這句話,就是一個人在得意的時候,給自己留條退路;一個人在失意的時候,給自己找條出路。這也正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凡事都不要做盡。

有一位老人,年已過了70,身體卻相當硬朗,聲如洪鍾,兩目有神。打12圈麻將眉頭也不皺一下。有人便請教這位老人家的養生之道,他就僅送出了一個字:“半。”

然而這個“半”字隱藏有什麼深刻的意思呢?

老人家解釋說:“對於半的內在涵義,就是凡事不可做盡。比如,生活當中的吃飯,不要吃得太飽,半飽是最理想;做事情,不要做到非常累了才休息。中午睡一睡,三點半喝杯下午茶,黃昏歡樂時光輕鬆一下,都是好的安排,讓身體的狀況永遠得到調整。正如一輛汽車的汽油,經常保持半滿的狀態。切勿每次亮起紅燈才去添油,這樣就會十分傷車。喝酒也是,最過癮是半醉。半醉的時候,望出去的世界介乎真與虛之間,顯得十分的奇妙;如果全醉,就會自然會失去喝酒的意義。”

“半”還可放到做人處世的哲學高度,“半”就是知足常樂。人生不要強求十全十美,世間事,豈能盡如人意,有一半幸事,也應無憾了。人無完人,凡事留有餘地才好,給人留半條後路,為自身積半點福,半點德,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老人家這“半”字學問,確實是非常有道理的。有些人活得不開心,整天怨天尤人,唉聲歎氣,對於其中的原因其很多都是對人對事過度執著,一定要最好,一定要完美,一定要十分。半點塵埃亦容不下,如此做人態度,必然事倍功半,還會傷身折壽。

老子曾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說明事物的發展規律是物極必反,事物太過壯大就會衰老,東西太過堅硬就容易折斷。他獨特的思想讓中國人堅信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道理。如今在西方也流行“半杯主義”,它與老子的處世之道可謂是不謀而合。

生活當中的很多不快樂都並非是源於自身的不夠努力造成的,最大的可能是因為自己不懂得為自己留餘地造成的。如果自己願意多留給自己一分輕鬆,在追名逐利的空間裏多抽出一點兒時間時不時地抬頭看一看藍天白雲,追憶一下天真童趣,那麼,心態就自然能夠變得更加的恬淡與平和。

有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月盈則虧”。品茶以清心,清心以虛懷。給自己的心靈留下想象的空間,盛裝起美好的追憶;給自己的思想留下空間,從而去吸納更高深的智慧;給自己的事業留下空間,從而去擁抱人間更多的機遇。

世上早有“為人處世和說話辦事要講分寸”的勸勉,然而對於“分寸”到底在哪裏,大多數人卻是未必能夠說得清。而能夠說清楚“分寸”這兩個字之人,都是十分聰明、練達與城府極深的人。也正是憑著這些對人事的明達、老成與世故,才使得他們躋身於成功者的隊伍之中。

通往成功的路有千萬,然而每一條路上都布滿了“分寸”。不論是同人說話,還是與人辦事,都深深蘊藉著分寸的玄機。一個人如果把握不好分寸,自然也就說不好話,辦不成事,更別說愉快地與人交往了。曆數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者,特別是那些開國創業之君、霸業之主或那些曆朝曆代在仕途上春風得意的人,差不多都可以列為是知輕重、懂分寸的睿智之士。人世間的人通常提到的“會說話”、“知禮節”、“會辦事”,差不多都是講究分寸的報償。

分寸是一種不偏不倚、可進可退的中庸處世之哲學。在孔子看來,人間的所有事情如果做得過了頭,那麼它就違反了世間的中庸之道,也就是遇事不講分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在人的一生當中所碰到最多的就是“將事情做到何種程度”的問題。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因此,在為人處事時我們要懂得以自己所長去補自己所短,做事留有餘地,把握分寸,留自己一種快樂,給別人一份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