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過端午(2 / 2)

不知何時,賽龍舟已不知不覺地演變成了一項體育活動,並先後傳入日本、越南、英國等地。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逐漸成為國際上的重大賽事之一。

最後是插艾蒲。“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記憶中,每到端午,母親總要去野外挖來許多艾葉和菖蒲,用一個大盆子栽著,那菖蒲葉片光滑細長,綠油油地生長在水邊;那艾葉更像一棵小樹,主莖上生出許多枝節,枝節上則長著寬大的葉子,我們習慣於叫它艾蒿。這兩種植物都有一股刺鼻的怪味,我很不喜歡,但端午一過,母親就將艾葉和菖蒲割下捆好,放在閣樓上藏著,看著她奉若至寶的樣子,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不能理解,以為隻不過是母親的一種迷信罷了。後來,有一年夏天,我全身奇癢無比,撓得皮膚都破了,夜裏也睡不著覺,母親就從閣樓上把幹枯的艾葉取下來,燒了一大盆熱水泡著,讓我全身赤裸著坐在澡盆裏,外麵用一床竹墊圍著熏蒸。待水漸漸冷卻時,再用艾葉水將全身擦洗一遍。奇怪的是,經艾水一熏,皮膚就不癢了,還有一種清涼舒服的感覺。原來艾葉是用來治皮膚病的,至此我才明白了母親的用心良苦。也難怪,那時,不但赤腳醫生水平差,藥物也很少,老百姓也沒錢去買,隻能用這種土辦法來治病了。後來讀書,有意識地查了一下艾葉和菖蒲的功用: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現在,雖然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各種藥物不斷出現,人們也很少用艾葉和菖蒲來治病了,但每到端午節,許多人家都習慣性地在家裏插上幾束艾葉和菖蒲,有時也給小孩兒佩戴內有朱砂、雄黃、香藥的香囊,說是避邪驅瘟,其實也是淨化空氣,殺菌防病,簡直把端午節變成了“衛生節”。

過端午在中國已有 2000多年的曆史,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各地風俗也不盡相同,還有的地方流行掛鍾馗像、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兒塗雄黃、吃鹹蛋和時令鮮果等,除了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則流傳到鄰近諸國,像賽龍舟之類的活動已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國際性的體育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