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好奇到成功
一個人愛好什麼,可能就會得到什麼。古人雲,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鑽研學問,深究藝術,攻堅技術,倘若達到如癡如狂的境地,其成功就有了最可靠的保障,結果就會不期然而然。
1903年12月17日,在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的基蒂霍克村海灘上,世界上第一架有動力引擎的飛機成功地飛上了天。它的發明者就是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
萊特兄弟倆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牧師家裏,威爾伯生於1867年,奧維爾生於1871年,父親彌爾頓是當地一個非常有名氣的牧師,母親雖然是一個家庭主婦,但是特別注意對兄弟倆興趣的培養。
有一天,兄弟倆纏著媽媽給他們找翅膀,他們想像小鳥一樣飛上天。於是媽媽就教他們做借助風力飛上天的風箏。後來他們自己動手做了一個特別大的風箏,當他們跟著小夥伴們一塊去田野上放的時候,小夥伴們都笑他們的風箏太大了,根本不會飛上天。的確,他們的風箏經過一半天的折騰才飛上了天,不過有了這一次的經驗,萊特兄弟倆知道了太大太笨的風箏就得到風力大的地方去放,才能夠放飛。後來兄弟倆回來以後,又反複琢磨,最後終於做出一個又輕便、又龐大的風箏,他們的這個風箏讓朋友們羨慕不已。
另外,兄弟倆對爸爸懷裏的一塊表也非常感興趣,他們常常把爸爸的表要過來,然後躲在家裏的某一個地方對懷表進行解剖。
在一次次反複拆裝的過程中,萊特兄弟弄清了懷表的構造,明白了是什麼東西讓它走動起來的。
開始彌爾頓還總擔心寶貝兒子會把自己心愛的懷表弄壞,結果,兒子們不僅沒有把懷表拆壞,還告訴了他許多表的原理。
彌爾頓先生知道這兩個兒子非常喜歡機械,於是常在外出回來時,給他倆帶玩具回家,玩具剛回家是好好的,但沒多久,這玩具就被兄弟倆弄得麵目全非了。但過了一兩天玩具又恢複了原來的麵目。
一次彌爾頓給兄弟倆帶來了一個會飛的螺旋槳,這個螺旋槳由一根橡皮筋帶動,隻要將這根橡皮筋絞緊,然後一鬆手,它就會向天空中飛去。威爾伯看著空中飛旋的螺旋槳,對彌爾頓先生說:“爸爸,要是我們能做一個大的螺旋槳,我就可以坐在它的上麵,飛上天去了。”
“不許胡說,隻有神創造的安琪兒能飛上天。”“難道我們不是神創造的嗎?”
從此以後他們對飛行這個問題更是感興趣了。
萊特兄弟倆中學畢業以後,由於家境的貧困,使得他們隻好去做工掙錢。在工作過程中他們也沒有忘記飛行的興趣,他們常常在一些廢舊的物品上安裝上可能飛上天空的假想模型。
後來兄弟倆有了資金以後,便自己開了一個自行車行,開始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飛行的問題,這時他們常常去購買大量的書籍,然後學習有關的飛行知識。
1896年,當時著名的德國滑翔飛行家李林達爾在一次滑翔飛行中不幸失事喪身。萊特兄弟知道後非常悲痛,當時就下定決心要把李林達爾的事業給完成了。
在1900至1902年間,兄弟倆先後製成了三架滑翔機,並進行了近千次的飛行試驗。1903年,他們決心給飛機裝上發動機,讓它自己飛起來。於是第一架裝有內燃發動機的飛機誕生了。
這次試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冒險,為此兄弟倆都爭著去,相爭不下,他們隻好用投幣的方式來決定誰第一個試飛。弟弟奧維爾榮幸地拿到了試飛權,於1903年12月17日駕駛著帶有內燃發動機的飛機飛上了藍天。
如果沒有萊特兄弟對飛行活動的如癡如醉的愛好,人類飛上藍天的願望,很可能到現在還隻是一個夢想而已。
俗到極處便是雅
關於雅與俗的爭論,已經延續了幾千年,到現在仍然有人堅持雅者自雅,俗者自俗,雅與俗勢如水火,絕不可能走到一起。其實,正如在一定的情境下兩極會相通,雅與俗在一種更高的境界中也會殊途同歸,達到和諧與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