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竟然寫告密信,“出賣”自己,讓人不可思議。但回頭細細一想,姚明無疑是位智者:一個中國的籃球選手進軍NBA非常不容易,若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讓自己的名字跳出來,讓自己的實力擺出來。姚明做到了,那封告密信不是出賣自己,而是一種挑戰和宣言。人生的各種比賽,皆是如此!
姚明從小就充滿幻想。他小時候想當個考古學家,到世界各地去獵奇探險。當然,以他現在這樣的身材在狹小的洞穴裏前進,會相當困難。
當父母告訴還未滿9歲的姚明,他即將去體校接受籃球訓練時,小姚明沒有拒絕,他一向就是個乖孩子。每天下午,姚明放學後就站在學校門口,等教練騎自行車來帶他去體校,訓練的時間是周一到周五下午和周六全天。小姚明一點也不喜歡籃球,但他很少請假,因為那是父母要他做的。
剛進體校那會兒,姚明的大塊頭和笨拙的動作讓他遭受了不少嘲笑。但嘲笑與艱苦的訓練比起來根本算不了什麼。基礎訓練是簡單而枯燥的,一個孩子很難因此愛上籃球。每當姚明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裏,爸爸都會把他拉到小區的自行車棚外,對著釘在那裏的籃圈練習投籃。隻要姚明投中一定數量的球,爸爸就答應給他買一件小禮物,以至於姚明後來開玩笑說,他是“在父親的利誘下打籃球”。
姚明9歲的一天,媽媽弄到兩張哈林籃球隊的表演賽門票帶他去觀看,小姚明第一次意識到籃球原來是如此充滿樂趣。那次經曆給姚明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讓他知道打籃球也是一種娛樂方式。
13歲時,姚明身高已超過2米,他離開自己的家,住進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院的宿舍,他的職業球員生涯從此開始。接下來的八年裏,姚明與父母很少見麵。
有段時間,媽媽很難在上海買到適合姚明那雙大腳的籃球鞋,於是托在美國的遠房親戚代買。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媽媽萌生了讓姚明去美國打球的念頭。1996年,一群Nike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第一次看到這個身高2.18米的少年,在驚奇之餘他們不但決定為姚明提供運動裝備,還邀請他前往巴黎參加1997年Nike青年籃球訓練營。而那次巴黎之行讓姚明增加了不少信心。
第二年夏天,姚明又前往美國參加了Nike籃球訓練營。當他回到上海時,已經相信自己有在NBA打球的實力。那年9月,媽媽在自己家中設宴慶祝姚明的18歲生日,來賓中包括NBA教練和球探各一名,以及Nike公司中國市場部的所有高管。
到了2002年,21歲的姚明已經身高2.26米,他幫助上海男籃奪得聯賽冠軍,前往NBA打球的時機已經成熟。他身邊也有了自己的顧問團,那就是以章明基為首的“姚之隊”。在“姚之隊”的幫助下,姚明完成了選秀前的一係列手續,成為當仁不讓的頭號新秀。
姚明一家三口飛往北京觀看選秀大會直播,當NBA總裁大衛·斯特恩宣布火箭選中姚明時,媽媽的臉上微笑綻放。
當火箭隊老板萊斯利·亞曆山大和姚明簽約後,還沉浸在喜悅中時,他就被潑了一頭冷水:他的郵箱裏收到一封告密姚明的信件。告密人在信中說,他是姚明的一位鐵杆球迷,對姚明很熟悉,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姚明的身體狀況和打球的臨場發揮狀態。信內大篇幅分析了姚明的身高、體重、轉身、跳投等各方麵存在的缺陷,另外,信中還提及姚明的受傷次數及原因等。他一口氣讀完舉報信,確信這個人跟姚明很熟悉,額頭沁出了冷汗。“如果信中所說的屬實,那我就是被姚明那圈狀元的光芒迷亂了雙眼。我必須盡快把他賣出去,這樣我還不至於賠本。”他暗忖。
翌日,他召集幾位心腹組成調查組,對姚明進行秘密調查。
調查組調查的結果和那位告密者所說的大致吻合,說明告密信裏的內容屬實。
調查組組長對亞曆山大建議:“那封告密信裏的內容隻提到姚明的缺點,沒有提到他的優點。假如缺點和優點加起來數值是一百的話,除去他的這些小缺點,那麼他的優點占著百分之八十五的絕對數值。隻要矯正他的這些小缺點,他的潛力無法估量。另外,中國是人口大國,中國的NBA市場就像那封告密信隱藏的商機一樣,十幾億人都在關注著他,每一場火箭隊比賽的收視率都會處在全聯盟前列,我們的火箭隊不賺錢才怪呢!”聽完調查組組長合情合理的分析,亞曆山大頻頻點頭。
後來,姚明在訓練中彌補自己的不足,在比賽中,揚長避短,利用身高優勢,以快速投籃為突破口,所向披靡,精彩不斷。姚明不負眾望,在賽場上實力表現有目共睹,碩果累累。
9年過去了,姚明寫信給亞曆山大提出了退役。姚明還在信中坦承,9年前的那封告密信是他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