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類的每一個夢想,總是由預言開始,而且一切科學的預言,都會隨著被愛心浸潤的智慧,最終在未來的世界裏贏得人們最普遍最持久的注目。
亞瑟·克拉克,出生於英國一個農民家庭,在他剛識字時,就非常喜歡幻想。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當時發行量很小的科幻小說雜誌《驚奇故事》,從此便迷上了科幻世界,並開始嚐試著寫這方麵題材的小說,而且一發不可收拾。他的夢想就是成為科幻小說作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克拉克已從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畢業,獲得物理學和數學的理學學士學位。這對他以後進行科幻小說的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1945年,克拉克就曾發表過一篇技術論文,文中詳細探討了一個即將可能變為現實的事實,那就是人類以後必定會把人造衛星作為地球基礎通信的中繼站服務於各個領域。可惜的是,論文發表後,卻遭到許多人的嘲笑,說他簡直是“癡人說夢”,論文也被束之高閣。但具諷刺意味的是,在他論文發表12年後,蘇聯就在1957年的10月4日,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邁出了人類與太空溝通的第一步。
人類一定會登上月球,也是克拉克很早以前就曾預言過的。1969年,也就是克拉克的作品被拍成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第二年,美國宇航學者從這部影片中找到了登月探索的靈感和勇氣,並很快向全世界宣布,美國不久將啟動“阿波羅”登月計劃。當“阿波羅”登月計劃順利完成後,一位科學家回憶道:“那是一次航空航天局召開的會議,那時研究工作一度遇到了困難,所有參與研究設計的火箭工程師們一籌莫展,但大家幾乎同時都想起了克拉克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於是靈感頓時便被啟發出來。那一刻,大家忽然都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火箭工程師,這才使得研究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在克拉克創作的一百多部科幻小說中,許多預言已相繼成為現實:他在小說中曾描繪過的人造衛星、太空旅行以及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等,已讓生活在21世紀的人們對他當年的預言感慨不已。
2006年,美國《計算機周刊》在全美進行了一次規模宏大的評比活動,評出了IT界最偉大的10位精英人物。最終,亞瑟·克拉克名列第七。評委會對他的評語是:“名聲和財富已不再重要,通過科幻來改變整個世界的激情才是他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