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經濟是市場經濟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企業是獨立或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政府不直接插手經營企業,因此,整個國民經濟從總體上說可以分為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兩個層次。而與此相對應,在微觀經濟層次,企業要自主經營;在宏觀經濟層次,政府要行使宏觀調控的職能。城市經濟作為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整體上來說屬宏觀經濟範疇。因此,城市政府與其他政府一樣,主要任務是宏觀調控,主要職能是公共服務,其中包括進行市政建設和維護秩序,為企業經營和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溫州城市經濟發展模式具有重要借鑒價值。所謂溫州模式,絕不是政府經營城市的模式,而是民本經濟的模式。這種模式,不是主要靠政府辦經濟和經營企業,而是主要靠廣大市民自我創業辦經濟。概括起來這一模式就是:市場配置資源、民眾創造財富、企業自主經營、政府搞好服務。其中,政府搞好服務的資金來源是稅收,而不是經營所得。隻有如此,才能形成政府搞好服務——企業增加贏利——向政府多繳稅收——政府更好地服務——企業更加贏利這樣一個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城市經濟是人本經濟
所謂人本經濟,不僅僅是指在經濟的發展中要重視人的因素,要使經濟的發展同人的發展相結合,人與自然相協調,而且還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十分重視文化建設。所謂文化建設,就一個城市來說,主要包括城市總體的價值取向、市容市貌、主要的傳統風俗、名牌產品、建築風格,等等。目前,在有些城市的經濟發展中,隻注重經濟開發,不注重人的精神麵貌建設,不注重環境的保護、文物的保護、建築風格的保護,因此出現了馬路修得再多再寬,但交通卻越來越擁擠;一個個的樓房建得又高又大,但整體看來千篇一律;街道打扮得花花綠綠,但市民的惡習不改,廣告招牌庸俗不堪;旅遊經濟熱火朝天,但坑蒙拐騙令人提心吊膽等等。所有這些情況都清楚地說明,一個城市如果隻抓工程建設,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隻重視財力物力的增加,忽視人的發展和良好道德風尚的樹立,其結果很可能是工程建設上去了,城市風氣搞壞了。從長遠看,經濟也難以持久地發展。實際上,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特色經濟,就沒有特色文化;沒有特色文化,也就沒有特色經濟。
(三)城市經濟是開放經濟
曆史上的城市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從政治和軍事上來說,要修城牆、修護城河,防止外來入侵。但是,從發展經濟的角度,則要打開城門、建立市場、內外開放,使“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曆史發展到今天,現代城市已經成為跨區域、跨國界的人流、物流、能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中心,具有溝通城鄉和國內外經濟聯係的功能,其功能能級、市場規模和開放程度決定了一個城市的地位和發展水平。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打破地區封鎖、行業壟斷,則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之舉。
(四)城市經濟是輻射經濟
城市一般都是一定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因此城市經濟的發展既要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資源和市場,又要帶動本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這就叫城市經濟的輻射性。實際上,城市經濟與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互相依賴、互相促進的,如果二者相互脫節,甚至相互排斥,城市經濟就難以發揮優勢,地區經濟也難以協調發展。
(五)城市經濟是名牌經濟
一個城市必須有自己的名牌企業、名牌產品、名牌文化。這是一個城市的實力之所在,核心競爭力之所在,輻射力之所在,吸引力之所在。否則,就談不上特色經濟,談不上發揮優勢,談不上生命力和影響力。如果一個城市隻搞“政績工程”,卻沒有任何名牌產品、名牌企業、名牌文化,這個城市的前途就值得憂慮。遠如青島市的經濟發展,主要得益於十大名牌企業、五大名牌產品;近像鄂爾多斯市的經濟發展,就得益於品牌效益和名牌產品。這些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不但托起了城市的經濟,也樹立了城市的良好形象,促進了市政建設,從而形成了一個城市特色經濟的發展——市政建設的加快——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增強——特色經濟更加發展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