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城市經濟的發展更加明顯地呈現出三大特征:
1.具有功能齊備的現代設施,使城市要素空間分布的聚集性顯著增強。現代城市已成為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區域,並在一定地域內成為經濟中心及經濟增長極和政府調控經濟活動的樞紐點。我國經濟呈現出板塊經濟和帶型經濟發展態勢,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三大城市群和沿長江、哈長沈、沿京廣鐵路、濟青煙威、綿德成渝、長株譚、海峽兩岸七大城市帶,高度聚集了生產要素,作為我國經濟發展主體,發揮著經濟中心和經濟增長極的作用。
2.具有發達便捷的交通網絡,使經濟活動的開放性進一步提高。交通一直在城市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縱觀我國三大城市群,處於沿海、沿江地區,各城市間公運、鐵運、水運、空運能力都很強,發達的交通網絡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運輸支撐,顯示出三大經濟區的強大優勢。七大城市帶也是以交通為先導,以人口、資金的快速聚集為要素,推動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就全國而言,高速公路網絡覆蓋地區的GDP占到全國經濟總量的70%。目前,我國許多中心城市都把建設完善的交通網絡作為重點,通過大力興建高速公路、鐵路、航空港、深水港等對外交通設施,加快交通網絡建設步伐,提升了城市的服務功能,實現生產要素快速便捷的流通,加強了城市的聚集擴散和吸納輻射功能,成為經濟區連接國內外市場的中轉站和橋頭堡,為經濟快速發展創造先決條件。
3.集約發展的產業集群,使投入產出的效益更加趨好。集約經濟是城市經濟的內在組成部分,也是一種節約經濟和效率經濟,其社會化大生產的分工和合作,經濟規模的合理化,發達的基礎設施與先進管理服務,形成集約發展的產業集群,可以較少的投入取得較高的效益。據統計,我國100萬以上人口的32個特大城市土地麵積僅占全國的0.43%,卻集中了全國40%以上的城鎮人口、2/3的地區生產總值、3/4的工業總產值。目前,全國工業總產值的50%、地區生產總值的70%、國家稅收的80%、第三產業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都集中在城市,這就是城市經濟的投入產出的高效益性。
從發展方向看,當代城市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綜合化和專業化兩個方麵:
一是綜合化。這種發展方向在特大城市的經濟發展中顯得尤為突出,許多國際性的大都市,大都不隻是工業生產基地,同時也是貿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科研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甚至是遊樂中心。目前,我國長江三角洲三次產業比重為5.8:51.9:42.3,珠江三角洲為5.6:49.3:45.1,環渤海地區為4.0:42.3:53.7。這說明三大經濟區域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升級換代加快,二、三產業的發展成為城市經濟的主導,產業的多樣性、綜合性顯示了城市的競爭力。32個百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集中了全國重要的工業、商業、金融和外資機構,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二是專業化。由於國際經濟分工日益細密,不少城市,尤其是新興城市,在其城市經濟的發展定位時,強化的是自身的優勢產業,目的是建立自己的“專業化”特色和優勢,從而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城市經濟資源,通過建立有特色的城市經濟,確保城市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諸如港口、商貿、科技、旅遊及能源等特色城市,如大連、青島、海口等。
我市是一個新興的以能源重化工業經濟為主要特征的城市,城市經濟遠落後於能源經濟,還處於起步的初始階段,充分認識城市經濟的發展特征和方向,對於確立我市經濟的發展概念,推動我市城市經濟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