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2006年-2010年)時期,是我市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經濟發展的新時期,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完善體製機製、建設和諧社會的主要時期,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特色文化大市、綠色生態名市的關鍵時期。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同繪宏偉藍圖,共創發展大業,一定能夠開創我市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局麵。
新思維 新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特色文化大市、綠色生態名市三大目標,以建設國家能源化工基地、陝西特色農業基地、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大力實施項目帶動、城鎮化帶動、信息化帶動、科教興榆和人才強市五大戰略;堅持以人為本,圍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消除瓶頸製約,突破體製障礙,妥善處理好經濟與社會、城鎮與農村、開發與環境保護、南部與北部、近期與遠期、中省與地方經濟利益等方麵重大關係,著力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快速協調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六原則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定不移地把經濟建設作為全市的中心任務,一切工作都要圍繞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發展既要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更要注重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
——堅持轉變增長方式,加快調整經濟結構。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地轉變經濟增長的機製和模式。要實現過於依賴礦產資源開發向工業、農業、服務業協調發展轉變;要充分依托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注重提高產業的技術水平、產品的技術含量,加快發展深加工產業,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產品競爭力;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大力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堅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經濟發展整體水平。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製定和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具體政策和措施。通過發展經濟和人口流動兩個途徑,縮小區域和城鄉經濟差距,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逐步形成南北優勢互補、城鄉良性互補,實現共同富裕。
——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繼續實施科技興榆戰略,更加重視發揮人的因素,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注重民主法製建設,解決好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好各種社會利益關係,化解社會矛盾,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堅持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進一步解放思想,轉換體製,創新機製,完善現代企業製度和現代產權製度。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招商引資和優化投資環境為重點,堅持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並重,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推動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統籌發展。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積極推進社會文化建設,抓好社會建設和管理,實現四個建設全麵推進、協調發展。
新規劃 新指標
“十一五”期間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七大目標:
——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10年生產總值力爭突破1000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7萬元,比“十五”翻一番多;財政收入突破23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8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五年累計達到2000億元左右。
——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優勢特色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明顯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產業化經營水平顯著提高,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現代服務業體係初具規模,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率明顯提高,信息化水平與全省保持同步,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75:20。
——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煤氣油鹽等優勢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降低20%左右,循環經濟得到較大麵積的推廣應用。全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汙水集中處理率超過80%,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低於200立方米,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5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5。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理能力不斷增強,公共安全狀況進一步好轉。
——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人口城鎮化速度保持年均增長2個百分點左右,到2010年,城鎮化水平力爭達到40%,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麵積達到30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麵積達到35平方米,城鎮體係更加合理,城鄉、區域人均生活水平、公共服務方麵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進一步趨於協調。
——社會和諧發展。到2010年,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0%左右,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左右;物價總水平控製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5%以內,累計增加城鎮就業10萬人,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6‰以內,人口總數控製在365萬以內。增加義務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公共安全等社會公共產品的供給,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達到3人,新型農村醫療覆蓋率達到80%以上,城鄉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化、舒適化。貧困人口繼續減少。民主法製和精神文明取得新進展。
——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鐵路、公路、航空、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五年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70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5000平方公裏,林草覆蓋率達到45%以上;城鄉公共設施不斷完善,城市人均綠地麵積達到3平方米;主要河流及重點水庫的水質恢複和保持在二類標準以上,城市飲用水源地達標率實現100%;空氣質量好於或等於二級標準天數達到300天以上。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國有企業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投資、行政管理等體製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城鄉協調發展的體製性障礙逐步消除。到2010年,非公有製經濟比重達到50%以上,開放型經濟提高到新水平,出口總額達到1億美元,招商引資規模和質量明顯提高,五年累計招商引資總額實際到位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