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摘編)(2 / 3)

到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200億元左右,人均超過1萬美元,趕超全國平均水平,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第三步戰略目標,建成西部經濟強市、特色文化大市、綠色生態名市。

十項重點任務

(一)以解決“三農”問題為重點,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按照新型工業化要求,加快能源化工基地建設。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麵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

(四)大力實施科教興榆戰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五)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六)大力發展服務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七)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八)深化體製改革,發展開放型經濟。

(九)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著力構建和諧榆林。

(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形成建設西部經濟的強大合力。

新選擇 新路徑

特色農牧業的四大主導產業:

大力發展以“草、羊、棗、薯”四大主導產業為主的特色農牧業。

草:種植麵積達到2000萬畝(其中人工草地1000萬畝),改良天然草地1000萬畝,發展飼料基地100萬畝,優質牧草(幹草)生產量達到500萬噸,草產品加工能力達到50萬噸。

羊:羊子飼養規模發展到1000萬隻(同時積極發展奶牛產業,奶牛存欄達到3萬頭,年出欄肉牛達到5萬頭;穩定豬禽生產,生豬飼養量達到500萬頭,家禽飼養量穩定在1000萬隻,肉、蛋、奶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6萬噸和6萬噸),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由43%提高到48%以上。

棗:建成紅棗基地200萬畝(其中得到論證的有機紅棗基地40萬畝)。

薯:馬鈴薯生產基地麵積穩定在200萬畝。同時積極發展海紅子等一些特色小雜果,蠶桑麵積發展到100萬畝,小雜糧種植麵積達到200萬畝。

發展龍頭企業 打造八大品牌

大力培植“龍頭企業”。緊緊圍繞優勢特色產業,重點培育一批拉動能力大、輻射範圍廣、市場競爭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使之成為推動農業產業化的強勢主體。采取財政貼息、減免稅負等措施,重點打造陝北羊子、沙源薯業、巨鷹灘棗、大明綠豆、大漠蔬菜、三邊蕎麥、陝北雜糧和子洲黃芪等八大品牌,提高“榆林品牌”的特色農牧產品市場占有率。通過建基地、扶龍頭、樹品牌,實現促產業、增效益、求發展的總體目標。

八大新農村建設工程

農村教育工程:完成30萬平方米中小學危房改造,重點建設農村寄宿製學校,對農村學生實行“兩免一補”,大幅度提高中小學遠程教育覆蓋率,實施農村教師培訓計劃,大力發展農村培訓和職業教育。

鄉村道路工程:按照方便生活、促進生產的要求,以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商品集散地油路建設為重點,加快通鄉油路、通村公路建設,改建縣鄉油路2100公裏,新鋪通鄉油路1200公裏,改造村道11500公裏,全市農村公路總裏程達到20652公裏,全麵實現鄉鄉通油路,重點村道沙石化,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公路通行狀況。

鄉村醫療工程:鞏固和建立縣、鄉、村三級公共醫療服務網絡,改造剩餘124個鄉鎮衛生院,基本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製度。

飲水安全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基礎設施建設,以白於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為重點,興建各類人飲工程2250處,解決63萬群眾飲水難和飲用水質不達標問題。堅持資源統一調配,城鄉統籌發展,大力發展聯村、聯鄉集中供水工程,使鄉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0%。

沼氣推廣工程:全麵加快以“一池三改”為基本內容的農村沼氣建設,積極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的汙染,綜合整治村莊環境。到2010年力爭新建農村沼氣用戶11萬戶,沼氣使用覆蓋麵達到20%以上。

文化建設工程:加大廣播電視村村通的力度,基本實現20戶以上的通電自然村通廣播電視。積極實施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和“送書下鄉”工程,開展農村數字化信息服務。實現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將農村中小學建成農村文化活動的主要陣地。

社會保障工程:建立和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完善養老、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和大病救治、困難救濟製度,不斷提高社保覆蓋麵。

人居環境工程:全麵完成村鎮、民宅規劃,實施農村改廁和環境衛生工程,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衛生水平。

五大支柱產業

煤炭:圍繞煤炭資源的轉化利用,建設一批大型現代化礦井,加快整合、改造現有地方礦井,提高現有礦井生產能力,提高資源回采率。建設一批地方煤炭工業項目,提升地方煤炭開采水平。“十一五”期間,煤礦建設以保障煤化工轉化為主,實行有限開發,全市煤炭產量控製在1.5億噸左右,建成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轉化基地。

油氣:提高天然氣生產淨化能力,采取各種有效措施,落實地方用氣指標,加快城市氣化進程,滿足地方工業和居民生活用氣需要。擴大石油勘探和開采麵積,提高生產能力和加工能力。到2010年,天然氣產能達到120億立方米,原油產量達到10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達到300萬噸。

鹽:擴大勘探與開發,提高生產和轉化能力。到2010年,鹽的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噸。

電力:加快“西電東送”火電基地建設,使電力工業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重要支柱。重點建設神木錦界、府穀廟溝門、清水川等一批骨幹電廠,到2010年,形成1000萬千瓦火電裝機容量;利用煤電優勢發展載能工業,形成1000萬噸載能產品的生產能力;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加快太陽能、風能、黃河晉陝峽穀水電開發利用,優化能源結構,形成能源開發的多元化格局;在建設電源點的同時,使榆林電網與全國聯網。加快建設和完善330kV電網主網和110配網,配合“西電東送”電源點建設,規劃建設500kV、1000kV超高壓輸變電線路,形成結構合理、運轉協調、安全穩定的供用電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