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摘編)(3 / 3)

化工:以煤轉化為突破口,吸納和利用世界先進技術和工藝,重點發展煤製油、煤製烯烴等基礎性化工工業,同時將煤、氣、鹽等優勢資源進行科學組合,發展精細化工生產,在榆神工業區建設煤製烯烴和煤製油等項目;在榆橫工業區建設煤製甲醇及甲醇製烯烴等項目;在榆米綏工業區建設真空鹽、醋酸、燒堿、氯酸鈉、聚氯乙烯等;在吳堡工業區建設冶金焦和煤焦油加工項目。到2010年,力爭形成400萬噸煤製油、600萬噸甲醇、80萬噸聚氯乙烯、50萬噸煤焦油加工生產能力。

四大傳統產業欲待改造提升

充分利用我市傳統工業發展的資源優勢,注重發揮傳統品牌效益,以更新產品、提高質量、降低消耗、提升效率、減少汙染、保證安全為取向,創新企業經營管理機製,利用外資和引進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產品競爭力。

食品工業:重點發展果蔬加工、乳製品、肉製品、豆製品、薯製品等特色資源加工,提高產品檔次,擴大生產規模,促進食品向方便、衛生、營養和保健方向發展,進一步提升產業地位。

紡織工業:以重整毛紡廠和羊絨加工廠為龍頭的毛紡織業為基礎,以發展服裝、地毯生產為重點,改進管理和營銷模式,提升毛紡產品科技含量,促進產品升檔、產業升級。力爭實現毛紡行業的複興。

建材工業:依托循環經濟產業鏈,著重發展大規模新型號幹法水泥及水泥製品、衛生建築陶瓷、浮法玻璃、玻璃纖維,積極發展新型節能建築材料。

輕工業:以造紙、工藝美術、皮革、包裝裝潢等為重點,強化產品開發,擴大產業規模。

四大建設打造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體係

公路建設:建設“兩橫兩縱”主骨架和十條公路次骨架,形成布局合理、等級搭配優化的公路運輸骨幹網架。建成榆林至西安、榆林至神木、榆林至綏德和GZ35高速公路;實現以榆林為中心,連接北京、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包頭、銀川、蘭州等大中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形成通江達海的交通網絡。加快榆林城區環城高速公路和連接各工業集中區的公路建設,基本上形成“工作在園區,生活在城區”的格局。到2010年,新建二級以上公路總裏程643公裏,實現通縣公路高速化,通工業區公路二級化,通鄉公路化,通村公路暢通化。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到760公裏,一級公路達到200公裏,二級公路達到1650公裏,路網密度達到42公裏/百平方公裏。

鐵路建設:以拓展外連通道、增加路網密度、提高運輸能力為目標,建成太原至中衛鐵路榆林段、西安至神木鐵路複線、能源化工基地鐵路專線及綏德鐵路樞紐工程,形成市內“兩橫一縱”鐵路新格局。到2010年,新建鐵路406公裏,全市鐵路營運裏程達到854公裏。

機場建設:建成4C級機場,開通北京、西安、上海、廣州等國內城市航班,成為陝西第二大航空港。

城區公共交通建設:要有超前發展理念,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多方聯動,不斷完善城區公共交通體係。加快城區道路建設和改造,改善市內人車共行、交通擁擠局麵,形成各行其道、行車有序、停車有位、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四通八達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網絡。加快榆林市區東、南、西、北四個交通運輸主樞紐站場建設,並與城市公共交通連接。到2010年,城區交通網絡得到進一步完善,全市城區綜合交通運輸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旅客和貨物運輸的安全、快捷、舒適、方便性進一步增強,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更加緊密。

八項舉措構建特色文化大市

到2010年,我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以上,努力打造文化創新能力強、文化輻射範圍廣、文化產業程度高、文化市場旺盛的特色文化大市。

——創作一批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地方特色濃鬱的知名文化品牌和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具有示範和導向作用的文化精品。

——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齊全、展示城市形象、反映現代文化和特色文化發展水平的大型文化設施,形成以標誌性文化設施為龍頭,群眾性文化設施為基礎,覆蓋全市的文體設施網絡;“十一五”期間,建設榆林市博物館、圖書館、文體中心、會議會展中心、歌舞劇院、廣播電視中心等重點工程。

——挖掘、搶救和利用一批曆史文化資源,使榆林古城、文物古跡、榆林民歌、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曲藝、民間戲曲、民間工藝美術、民間文學等曆史文化遺產和民間文化藝術得到有效保護,走出一條保護與利用、繼承和創新有機結合的新路子。

——培育和扶持一批大眾傳媒、文化旅遊、文化信息等文化骨幹企業。建立引進資金投入文化產業開發與建設的激勵機製,製訂加強和鼓勵文化產業開發與建設的政策,大力發展民營文化企業,擴大產業規模,提高產業層次,提升我市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使文化產業成為榆林經濟新的增長點。

——發展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力的文化市場。文化商品市場、文化服務市場和文化要素市場加快發展,市場中介組織活躍,使市場機製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在交易種類、交易方式、服務規範等方麵與國內、國際接軌。

——組織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文化活動。舉辦陝北民歌文化節、陝北民間藝術節等特色活動,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社區文化、廣場文化、鄉村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家庭文化等特色文化生機勃勃,城鄉文化氛圍濃厚。

——樹立一批社會文化先進典型。充分發揮我市民間藝術之鄉的優勢,以特色文化為載體,重點扶持和發展剪紙、石雕產業、地方小吃、文化旅遊等特色產業,創建一批特色文化鄉鎮和民間藝術之鄉。

——培育一批優秀文化人才。初步形成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檔次結構合理的文化人才隊伍,為全麵提升文化事業提供智力支持。

(載2006年第2期《榆林人大》,德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