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米脂縣誌》)
50.清澗紅棗個大、核小、肉厚、皮薄,營養極其豐富,糖和維生素C等主要營養成分,在全國棗區名列前茅。2002年棗樹麵積40萬畝,年產3300萬公斤,產值6600萬元。1995年農業部命名清澗縣為“中國棗鄉”。
(據《可愛的清澗》等)
51.榆林人民奮鬥50多年,北治沙南治土,造林麵積達2000多萬畝,林木覆蓋率達25%。北部800萬畝荒沙,已綠化固定流沙600多萬畝。全國荒漠化每年以1.3%的速度擴大,而榆林卻以每年1.62%的速度減少,實現了“人進沙退”,這在全國是唯一的,被中外專家讚為“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
(據惠永明著:《榆林紀事》等)
52.全國造林先進縣靖邊縣的林草覆蓋率已達45.2%,全縣建成大中型水庫140座,打淤地壩1200多座,做到了泥沙不出縣,成為中國黃河中下遊基本不向黃河輸送泥沙的第一縣。
(據2003年8月3日《陝西日報》、《可愛的靖邊》)
53.靖邊縣的全國造林模範牛玉琴,1985年承包綠化治理1萬多畝集體荒沙,以後治沙麵積擴大為11萬畝,成為我國第一個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獎勵表彰的女性,並榮登中國十大女傑金榜。
(據《可愛的靖邊》)
54.定邊縣的全國治沙英雄石光銀,30多年植樹2000多萬株,治理荒沙堿灘19.5萬畝,成為全國個體治沙麵積最大、成效顯著的典範,受到了聯合國的表彰。
(據高建群:《綠洲萬歲》,載2003年7月12《榆林日報》)
55.鎮川黑龍潭山地植物園,占地1200畝,栽植了107科302屬820多種樹木及花卉,是中國第一家規模大、檔次高的民辦植物園。
(據《走近黑龍潭》,載1999年7月2日《榆林日報》)
56.榆林有中國最大的煤田、氣田和鹽岩礦,還有豐富的石油、石英砂、高嶺土、石灰岩等礦產資源,被稱為“中國的科威特”,是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神府榆將建成中國最大的火電基地。
(據惠永明著:《榆林紀事》)
57.1982年發現的神府煤田,探明儲量2300億噸,遠景儲量1萬億噸,占全國儲量的30%以上,相當於70個大同煤礦,160個撫順煤礦,是名列世界七大煤田榜首的優質動力環保大煤田。
(據單振國:《舉世矚目的神府煤田》,載2000年9月2日《榆林日報》)
58.神木縣2002年產煤3500萬噸,其中縣上地方產煤1138萬噸,神木成為中國第一產煤大縣。
(據高建華等:《煤炭龍頭舞起來》,載2003年8月12日《榆林日報》)
59.神東煤炭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創造了發展速度快、自動化水平高、投資成本低等11項世界新紀錄。
(據《神東公司——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2003年7月15日《榆林日報》)
60.神木大柳塔煤礦采用世界第一流的現代化裝備,2003年產煤可達2020萬噸,煤礦年產是中國第一、世界一流。
(據《中國第一、世界一流:改革創新中的大柳塔煤礦》,載2003年7月18日《榆林日報》)
61.已開工修建的神木陝西國華錦界電廠,規劃容量360萬千瓦,一期工程建設4×60萬千瓦空冷國產亞臨界機組,項目投資100多億元,是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風冷熱電廠。
(據《神府經濟開發區簡介》)
62.已開工建設的年產20萬噸的神木錦界甲醇廠,是中國最大的煤轉甲醇廠家。
(據《神府經濟開發區簡介》)
63.以定、靖、橫、榆為中心的陝甘寧大氣田,探明儲量2300億立方米,資源量36000億立方米,為世界級大氣田,是中國陸上最大的整裝氣田。
(據惠永明著:《榆林紀事》)
64.靖邊天然氣淨化廠,是中國也是亞洲最大的天然氣淨化廠。銀川、西安、北京等十幾個大中城市供應的天然氣,都是通過這裏淨化輸出的。
(據姚勤澤:《亞洲最大的天然氣淨化廠》,載2000年9月9日《榆林日報》)
65.榆、米、佳、綏、子、橫等縣11500平方公裏的地下鹽岩礦,占全國總量近三成,是中國最大的鹽岩礦。子洲儲量1.3萬~1.8萬億噸,鹽層厚129~148米,氯化鈉含量高達83%~98.8%,可供全球人食用1000年。陝西榆林皓海鹽化公司投資7987萬元建成投產,年產8萬噸的真空精製加碘鹽。
(據惠永明著:《榆林紀事》)
66.2003年8月22日建成通車的榆靖高速公路,全長134公裏,投資18億元,行車時速100公裏,是中國第一條沙漠高速公路。
(據《榆靖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載2003年8月23日《榆林日報》)
67.北京大學校長助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張維迎教授,是從吳堡縣走出去的國內第一個研究企業理論的經濟學家,是對中國21世紀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2002年度中國十大經濟風雲人物之一。
(據《張維迎:從榆林走出的著名經濟學家》,載2003年8月12日《榆林日報》)
68.近年來,榆林市林業工作取得突破性成績,林木覆蓋率達25%,沙區治理度達68.4%,實現了“人進沙退”,退耕還林、城鄉綠化、林業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成績顯著。市林業局被評為全國林業係統先進集體,受到國家人事部、林業局的表彰獎勵。
(據高建華:《市林業局被評為全國先進》,載2003年11月11日《榆林日報》)
69.中國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四大工程之一、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西氣東輸管道建設,全長4000多公裏,西段從輪南到靖邊長2500公裏,東段從靖邊到上海長1485公裏,於2003年10月1日建成投產試運行,第一脈氣於10月6日抵達上海。
(據《西氣東輸天然氣第一脈抵滬》,載2003年10月18日《經濟參考報》)
70.佳縣石摞摞山遺址,經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發掘認定,是全國罕見,陝西現存時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的石砌古城遺址,不但城垣麵積大,而且城套城,城外有城壕,建築結構之完美,形製之清楚,遠遠超過中國北方現有的其他同類古城遺址。
(據王建領:《鐵佳州》,載2004年3月13日《榆林日報》)
71.陝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奇葩,榆林是陝北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特別是榆林各地的民歌、秧歌、踢場子、轉九曲、嗩呐、剪紙、石雕等民間藝術,很有地方特色,魅力無窮,馳名中外,綏德許多有關三皇五帝的史前創世傳說,從民間文化的角度也說明陝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據《榆林地區誌》)
72.“米脂婆姨綏德漢”,這句傳遍中華大地的民謠,深刻揭示了米脂女子的天生麗質和東方女性自尊、自立、自強的傳統美德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由此,建起了全國首家“米脂婦女事跡展覽館”。綏德男子體格魁梧,鼻梁挺直,眉骨突出,大耳闊嘴,一臉英雄氣概;吃苦耐勞、英勇頑強、豪爽仗義,成為北方人英俊偉岸的代表。以婦女、男子群體形象定格並備受推崇者,全國僅有米脂、綏德兩地。
(據何誌銘:《意象綏德》、王建領:《物華天寶話米脂》,載2003年12月6日《榆林日報》“周末特刊”)
73.朱家坬鄉泥河溝村有一株樹齡1300多年的老棗樹,人稱“棗樹王”,至今生機勃勃,果實累累,被收載於《中國棗樹誌》中。佳縣紅棗聞名全國,享譽海外,北京同仁堂藥典有“葭州大紅棗,入藥醫百病”的記載。全縣棗樹麵積40多萬畝,人均50株,產值達到農業總產值的42%。
(據《佳縣縣誌》)
74.佳縣縣城始建於宋元豐五年(1082)。縣城雄踞於如蠍之狀的葭蘆山頂之上,最窄處僅寬42米。山城帶蘆水、襟黃河,三麵懸空,依山據險,虎視黃河,為易守難攻之軍事要塞,石山、石城、石板街,古稱“鐵葭州”。據權威專家考察驚呼:佳縣山城在中國建城史上當屬僅有,要當文物加以保護和開發。
(據王建領《鐵佳州》,2004年3月13日《榆林日報》)
75.佳縣城下立於黃河水中的香爐寺觀音閣,建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該寺建築在兀立於黃河急流之中的一根直徑5米、高20米的天生大石柱上,有1米寬一棧木橋與廟院相連,三麵淩空,險峻奇秀,巧奪天工,文人稱之為“萬裏黃河一奇觀”。
(據《佳縣縣誌》)
76.佳縣白雲山,是全國立有毛澤東遊覽看戲紀念碑的唯一寺廟。白雲山道觀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明神宗朱翊鈞下有聖旨,賜頒禦製經書4726卷。建各種殿、廡、樓、閣、亭、台等400多處,彩繪壁畫1900多幅,碑碣160多通,是著名全國的道觀,也是西北最大的寺廟和古建築群。
(據王正雲:《中國名城榆林》)
77.《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被專家稱為中國民歌的經典之作,經久不衰,代代相傳,它是由佳縣螅鎮荷葉坪船工和天才的民歌手李思命於1920年鬧秧歌扮演老艄公時編唱出來的。歌詞生動巧對,意境高遠,曲調高昂、激越、寬廣、優美,反映了黃河兒女對母親河的鍾情熱愛,很快流行於黃河兩岸。
(據崔月德、王峰存:《陝北民歌故事》)
78.被毛澤東讚為“中國共產黨最忠實的朋友”的杜斌丞先生,米脂人,是西北傑出的教育家,培養出了劉誌丹、謝子長等一大批革命精英,為創建陝北革命根據地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杜先生還是一位堅定的民主鬥士和英勇的革命烈士,周恩來稱譽他是“足可千古”的“魯迅式的共產黨員”。
(據李紀元:《愛國民主人士杜斌丞先生傳略》,《米脂文史資料》第一輯)
79.1924年冬,李子洲在綏德四師創立中共黨小組,次年5月成立了四師黨支部,後發展為綏德、榆林、延安地委,發展黨、團組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綏德成為陝北乃至西北革命的策源地,奠定了創建全國唯一保留下來的陝北革命根據地之基礎。
(據榆林地委黨史研究室:《陝北革命根據地》)
80.米脂人馬明方,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紅軍時期陝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任中共陝北特委代理書記,和劉誌丹、謝子長等共同領導了陝北遊擊戰爭。至1934年底,陝北先後成立了17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成為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唯一保留下來的革命根據地。
(據中共榆林地委黨史研究室:《陝北革命根據地》)
81.米脂人李健侯曆經十多年的調查、創作,於1930年寫成了《永昌演義》書稿,這是中國第一部反映李自成起義的曆史章回小說。1942年,日理萬機的毛澤東閱此書稿後,給薦書人李鼎銘先生寫信,讚揚了李自成起義的曆史意義,請李鼎銘先生代他“向作者致以深切的敬意”,並建議作者用新的曆史觀點加以修改。
(據乃鼎:《李健侯與〈永昌演義〉》,《米脂文史資料》第一輯)
82.最早獲“人民藝術家”稱號的馬健翎,米脂人,中國當代戲劇家,秦腔泰鬥。一生嘔心瀝血,創作、改編了60多出戲曲現代戲和曆史傳統戲。1943年毛澤東請柯仲平、馬健翎、楊醉鄉到棗園做客,毛稱他們為“延安三賢”,說:“請來三賢,有兩位‘美髯公’(柯、馬),一位‘佘太君’(楊),你們是蘇區的文藝先鋒。”1942年11月,邊區文教群英會授予馬健翎特等獎和“人民藝術家”稱號。
(據賀國建:《人民藝術家馬健翎》,《米脂文史薈萃》)
83.1941年,米脂人姬旭昌創辦起中國解放區第一個公私合營企業——米脂萬合毛紡織廠。同年12月,姬旭昌和米脂賀連城、姬伯勳等名邊區參議員到延安參加邊區第二屆參議會,毛主席請參議員們吃飯。李鼎銘向毛主席介紹姬旭昌創辦公私合營毛紡織廠的情況,毛主席鼓勵說:“好嘛!這是必經之路,應該努力辦好。”姬提出資金困難,毛主席對李鼎銘說:“邊區政府可以投資,大力支持嘛。”後來邊府投資一百石小米,工廠很快發展起來。延安的中央領導們穿上了米脂生產的毛紡呢料衣服。
(據姬亞黎:《毛主席宴請參議員》,《米脂文史資料》第一輯)
84.1942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兼宣傳部長張聞天率領十多人的農村工作調查團,在神木、興縣進行調查工作以後到達米脂縣楊家溝,進行了57天的深入調查,寫成了近10萬字的《米脂楊家溝調查》,這是中共領導人深入一個地方進行的時間最長的調查研究工作,為研究中國農村經濟留下了十分寶貴的史料。
(據《張聞天在米脂搞調查》,載1998年4月26日《榆林報》)
85.拓開科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民間藝人,清澗縣拓家峁村人(今屬子洲縣)。1944年冬參加了邊區文教群英大會,《解放日報》一字未改發表了他編創的反映1933年7月清澗東區近千農民圍攻縣城,取得了抗糧抗捐勝利的敘事快板《鬧官》,同時刊登了周揚等人的評論文章,給了很高的評價。這是中國中央級大報第一次刊登農民創作的長篇敘事快板(又叫“練子嘴”)。
(據崔月德、王峰存:《陝北民歌故事》)
86.丁玲所寫的《田保霖》,堪稱是反映中國民辦供銷社的第一篇紀實文章。1944年6月,著名作家丁玲采訪了到延安參加邊區勞動模範代表大會的靖邊縣民辦供銷社創始人田保霖的模範事跡,寫了題為“田保霖”的人物通訊,發表於《解放日報》。毛主席看了以後,給丁玲和另一篇文章作者歐陽山寫信,並約丁玲、歐陽山談話,表示了熱情的支持和讚揚。還在一次高幹會上說“《田保霖》寫得好,作家到群眾中去,就能寫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