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完全隨機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

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②完全隨機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完全隨機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方差分析除用於兩個或多個樣本均數的比較外,還可分析兩個或多個研究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回歸方程的線性假設檢驗等。其基本思想是根據資料設計的類型及研究目的,可將總變異分解為兩個或多個部分,每個部分的變異可由某因素的作用來解釋,通過比較可能由某因素所致的變異與隨機誤差(如組內變異廣即可了解該因素對測定結果有無影響。

其應用條件是:①各樣本是相互獨立的隨機樣本;②各樣本來自正態總體;③各處理組總體方差相等。

完全隨機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完全隨機設計(又稱成組設計)是指把實驗對象隨機地分配到若幹個組中去,每組給以不同的處理,然後比較各處理組(又稱水平)的實驗結果。這種設計所涉及的試驗因素隻有一個,故又稱單因素方差分析。處理組數可以有2個或2個以上(即可用於2個或2個以上均數的比較),各處理組樣本含量最好相等,如不等也不應相差太大。

分類資料的統計描述

考試要點[考試大綢]

一、常用相對數

①率;②構成比;③相對比。

二、動態數列

①動態數列的意義;②動態數列分析常用指標的計算與分析。

三、應用相對數的注意問題

四、率的標準化法

①率的標準化的意義;②率的標準化法。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常用相對數

相對比,構成比和率三類指標都是由兩個指標之比構成的,故統稱為相對數。

1.率

它說明某現象發生的頻率或程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萬分率、十萬分率等表示。

率―發生某現象的觀察單位數讀某教“可能發生某現象的觀察單位總數”式中比例基數的選擇應使算得的率至少保留一或二位整數。

2.構成比

它說明一事物內部各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數表示。

二、動態數列

1.動態數列的意義

動態數列是一係列按時間順序排列起來的統計指標(包括絕對數、相對數或平均數),用以說明事物在時間上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動態數列包括兩列基本數據:現象所處的時間和該現象在各時間所具有的數量水平。

發展水平和增減量

發展水平:反映事物在各不同時期發展所達到的水平,是動態數列中最基本的統計指標,是計算的依據。

根據發展水平在時間數列中所處位置不同又可分為:最初水平,指第一個時間段上的數值;最末水平,指時間數列上的最後一個數值;報告期水平,當前所研究的水平;基期水“平,作為比較基礎的那一時期的水平。

增減量:報告期水平與基期水平的差,說明事物在一定時期內所增減的絕對量。分為:①逐期增減量:每一報告期水平與前一期水平之差,說明本期比上期的增減量。②累計增減量:每一報告期水平與一個固定時期的水平(一般都以最初水平為固定的基期水平)之差,說明一段時期內總的增減量。

報告期累計增減量等於從基期到報告期的各逐期增減量之和。

(1)發展速度和增減速度

發展速度:是報告期水平占基期水平的百分比,說明現象發展變化的程度。

①定基發展速度:以某一固定時期的水平為基期水平,表明現象在較長時期內總的發展速度。②環比發展速度:是報告期水平與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現象逐期的變化程度。發展速度小於100,表示速度下降。

增減速度:是增減量與基期水平的比,說明報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減的速度。

①定基增減速度。是累計增減量占某一固定時期水平之比,說明現象在較長時間內總的速度變化。

②環比增減速度。是逐期增減量與前一期水平的比,說明現象的逐期變化程度。

①平均發展速度:它是各環比發展速度的幾何平均數,說明現象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年平均變化程度。

②平均增減速度:平均發展速度減1即為平均增減速度,表示某現象在一較長的時期內年(月)平均的遞變程度,如為正值,表明現象的發展是平均逐年遞增的,如為負值,表明現象的發展是平均逐年遞減的。

三、應用相對數的注意問題

1.計算相對數時分母不宜過小

如觀察單位較少時,計算的相對數不穩定,這時最好用絕對數表示。

分析時不能以構成比代替率

構成比隻能說明事物各組成部分的比重或分布,並不能說明某現象發生的頻率或強度。

幾個組的率不能直接相加求平均率,平均率也稱總率,是各組率的分子、分母分別求和然後再相除的結果。

資料的對比應注意可比性決定率(或構成比)高低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麵的,除了研究因素外,其餘的重要影響因素應相同或相近,要在相同條件下對比,應注意:①觀察對象同質,研究方法相同,觀察時間相等,以及地區、民族等客觀條件一致。②其他影響因素在各組的內部構成是否相同。自對樣本率(或構成比)的比較應遵循隨機抽樣的原則,要做假設檢驗不遵循隨機抽樣的原則就不能用該“樣本”來推斷總體。樣本率和構成比也有抽樣誤差,故對樣本指標比較分析時,須進行差別的假設檢驗。

四、率的標準化法

1.率的標準化的意義

標準化法,就是在進行幾個總(合計)率比較時,先采用統一的標準對幾個總率的內部構成做調整,然後再進行比較的方法。調整後得到的總率稱為標準化率(標化率)或調整率。

標準化法是把兩個觀察對象混雜因素的影響調整到相同的水平來進行比較,是使混雜因素的影響處於均衡狀態,增強其可比性,從而使之能得出正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