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調查設計和實驗設計的特點

①調查研究和實驗研究的特點;②調查設計的基本內容;③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調查設計和實驗設計的特點

從統計學的角度出發,醫學科研設計可以按照對研究對象是否進行幹預分為調查設計和實驗設計兩大類。

1.調查研究和實驗研究的特點

調查研究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研究者對於觀察對象不加任何幹預,隻是客觀地觀察,如實地記錄有關數據,運用統計學方法,排除抽樣誤差和混雜因素的幹擾,得出科學結論。可以看出,調查研究有兩個特點:①研究因素(處理因素)是客觀存在的;②研究者不能用隨機化分組的方法來平衡混雜因素的影響。因此調查研究又稱觀察性研究。

實驗研究是將一組隨機抽取的實驗對象隨機分配到兩種或多種處理組,觀察比較不同處理因素的效應(或結果)。實驗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和實驗效應三部分。①實驗因素。又稱處理因素,是指按實驗設定目的,進入實驗過程對受試對象發生作用的特定因素。實驗因素的性質、強度、施加方法都必須標準化,在實驗過程.中不應改變。②實驗對象。實驗對象指的是實驗過程中實驗因素的載體,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人。實驗對象應具有同質性,即在種屬、性別、年齡、民族、生活習慣、疾病診斷標準等方麵,盡量保持一致或相近。③實驗效應。指受試對象經實驗因素作用後,出現的反應(效應)。可通過計數和計量兩種指標來表示,盡量選用計量指標。選用指標應注意其客觀性、精確性、特異性和靈敏性等。

2.調查設計的基本內容

調查設計就是對於調查研究所作的周密計劃。它包括專業設計與統計設計。我們主要介紹統計設計,即研究如何從統計學角度對調查研究做出周密的安排。它包括資料搜集、整理與分析全過程的統計設想和科學安排,統計設計的要點是將研究目的轉化為分析指標,並擬出分析表式樣(或列出分析事項);再將分析指標轉化為調查項目,並擬出調查表。

(1)搜集資料的計劃

①確定調查目的和指標。確定調查目的,就是要明確調查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各項調查的具體目的不同,但從統計學角度來說,一是了解總體情況(參數估計),二是研究變量間的相關聯係,探索病因。

調查指標是指根據調查目的選定的統計指標。如患病率、發病率、死亡率、保護率等,指標應具體、明確,能夠說明調查目的所提出的問題並與調查目的緊密相連,應盡量采用客觀的、特異的和計量的指標,少用或不用定性的、主觀的、非特異性的指標。指標要精選,要重點突出,避免不分主次的貪多求全。

②確定調查對象和觀察單位。根據調查目的和指標,確定觀察對象和觀察單位。調查對象是指要調查的總體,即劃清調查總體的同質範圍。觀察單位是指構成調查總體或樣本的個體。

③確定調查方法。按調查的範圍,調查方法可分為普查和非全麵調查,後者又以抽樣調查和典型調查最為常用。

普查:就是將組成總體的所有觀察單位全部加以調查,用以搜集一定時點上調查對象的有關情況,如年中人口數,時點患病率等。

抽樣調查:即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觀察單位組成本,然後用樣本信息來推斷總體特征。根據調查目的和對象的特點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抽樣方法。

單純隨機抽樣,即先將調查總體的全部觀察單位編號,再用隨機數字表或抽簽等方法隨機抽取部分觀察單位組成樣本。適用於總體內觀察單位數目不很大,且內部比較均勻時。

機械抽樣,即先將總體的觀察單位按某一順序號等分成幾個部分,再從第一部分隨機抽取第X個觀察單位,依次用相等間隔,機械地從每一部分各抽一個觀察單位組成樣本。適用於觀察單位均勻分布的總體。

整體抽樣,先將總體劃分為1個“群”組,每個群包括若幹觀察單位,再隨機抽取欠個“群”,並將被抽取的各個群的全部觀察單位組成樣本。適用於群間差異較小的總體。

(1)分層抽樣,先按影響觀察值變異較大的某種特征,將總體分為若幹類型或組別(統計上叫“層”),再從每一層內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觀察單位,合起來組成樣本。適用於在研究特征方麵層間差異比較大的總體。

各種抽樣方法的抽樣誤差一般是:整群抽樣鄉單純隨機抽樣係統抽樣違分層抽樣。

典型調查:亦稱案例調查。即在對事物作全麵分析的基礎上,有目的地選定典型的人,典型的單位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