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非傳染病的防治措施
①第一級預防措施;②第二級預防措施;③第三級預防措施;
二、肺癌
①危險因素;②防治措施。
三、高企壓病
①高血壓的診斷標準;②危險因素;③防治措施。
四、冠心病
①冠心病的危險因素;②防治措施。
五、地方性甲狀腺腫
①病因;②防治措施。、
地方性氟中毒
①病因;②防治措施。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非傳染病的防治措施
非傳染病的防治措施是采取三級預防措施。第一級預防,病因預防措施;第二級預防,即“三早”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第三級預防措施,對症治療措施。
1.第一級預防措施
第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指針對致病因子和可疑致病因子以及影響健康的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以促進健康,防止疾病發生。其主要措施有:健康教育、保護環境、合理營養、良好生活方式和體育鍛煉、特殊保護等。
第二級預防措施
第二級預防又稱“三早”預防。即對病人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和複發。這是發病早期進行的防止或緩解疾病發展的主要措施。
目前慢性非傳染病的病因不明者居多。由於慢性病的發生與發展時間較長,做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加以早期治療是可行的。實現“三早”預防的主要措施是:普查、自我檢查、定期體檢、密切觀察癌前期病變等。
第三級預防措施
第三級預防,指對症治療、防止傷殘和加強康複措施。
第三級預防除防止病殘外,還應積極開展康複工作。包括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語言治療、矯形支具、心理治療、中醫康複治療等多種專項工作。
二、肺癌
1.危險因素吸煙
吸煙與肺癌之間存在著因果聯係,是引起肺癌發生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1)大氣汙染
來源於工業、汽車、燒熔瀝青和生活燒煤等排放的廢氣。其中含有3,4苯並芘、脂肪族硫氫化合物及其氧化物以及一些鎳化合物等致癌物質。職業危害因子
目前確定的職業危害因子有15種。有放射性物質、丙烯腈、石棉、鉻化合物、雙氯甲醚、煤煙及瀝青等。職業性致癌因子與吸煙之間以及某些職業致癌因子彼此之間常具有協同作用,可增加患肺癌的危險性。
(2)其他因素
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胡蘿卜素攝人不足等也可增加患肺癌的危險性。
2.防治措施
建立健全肺癌防治組織;提倡不吸煙和戒煙;控製及消除環境汙染;加強工人職業防護,預防職業性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