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水體汙染物

按性質可分為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汙染物。

(3)水體汙染的自淨

是指受汙染的水體,通過物理、化學、生物學作用,使汙染物的濃度逐漸降低,水質恢複到汙染前的狀況。物理作用主要是水體對汙染物的沉降和稀釋,化學作用是通過汙染物的分解與化合,氧化與還原,水解與聚合以及中和等作用。生物過程是水體自淨作用最重要和最活躍的過程。通過各種水中生物如細菌、真菌、藻類、水草、貝類、魚類等的代謝作用,使汙染物數量減少,甚至消失。

三、水體的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汙染的水體可經飲水、食物等途徑進人人體,導致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主要引起下列疾病。

1.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如傷寒、痢疾、霍亂等。還可引起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等。

2.公害病

嚴重的環境汙染引起公害病。

①水俁病。含汞廢水排人水體,在淤泥中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甲基汞,經食物鏈進人人體,產生神經毒作用。表現為痙攣、麻痹,運動失調,語言困難等多種複雜症狀。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害。②痛痛病。由金屬鎘引起。鎘排人河水,河水灌溉農田,使稻米含鎘,食入後在人體'內蓄積,致肝、腎、骨骼的損害。表現為機體部分或全身疼痛。給人體帶來極大痛苦。

3.某些金屬及其他毒物中毒

①酚中毒。酚是一種細胞原漿毒,可引起急性中毒,損害神經係統等。②砷中毒。三價砷毒性大於五價砷,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為胃腸道症狀;慢性中毒多表現為神經衰弱症候群。③鉻中毒。鉻為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參加脂類代謝。六價鉻毒性高於三價鉻。鉻化合物對皮膚、黏膜有剌激作用。六價鉻是強致突變物。④氰化物中毒。為劇毒,以氰化氫毒性最大,50~10008可使人立即死亡。氰化物可引起人體急慢性中毒。

四、水體衛生標準

地麵水水質衛生標準製訂原則和方法如下:

1.製訂原則

防止地麵水傳播疾病;防止地麵水引起急、慢性中毒及遠期危害;保證地麵水感官性狀良好;保證地麵水自淨過程的正常進行。

製訂方法

流行病學調查;實驗研究;毒理學實驗。

我國地麵水水質衛生標準

我國《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中將地麵水水質衛生標準分為:“地麵水水質衛生要求”和“地麵水中有害物質最高容許濃度”兩項內容。(具體內容略)

五、水體汙染的調查與監測

1.水體汙染源的調查、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①企業的種類、性質、規模及布局情況;②企業所用原料、生產的產品及產生的廢水等;③工業用水情況,廢水排放及其含有的有害物質情況;④廢水的利用及處理情況;⑤廢水對環境的汙染及其危害情況。

2.水體汙染的調查和監測

主要包括:念了解水體基本狀況;②選擇有代表性的斷麵,長期連續調查和監測;③進行某一專題調查;④出現嚴重汙染事故時,進行應急性調查。

水體底質監測

底質是指江河、湖泊、水庫等水體底部的淤泥,底質中有害物質的垂直分布一般能反映該水體受汙染的曆史情況。故對清查某些汙染物,尤其是重金屬對水體的汙染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

水體生物學監測

目的是了解水生生物種群與數量的變化,有助於判斷水汙染狀況。主要包括:①水生生物體內毒物殘毒的測定;②水生生物群種和數量的檢測;③魚類毒性試驗;④水中大腸菌群,病原微生物等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