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飲用水與疾病
①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②化學毒物中毒。
二、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標準
①生活飲用水水質基本要求;②我國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標準。
三、水源的衛生防護地麵水水源的衛生防護。
四、水質的淨化與消毒
①水質的淨化處理;②水質的消毒。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飲用水與疾病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必須需要水。成人每日經飲食攝入的水約1~1.5升。在炎熱天氣或重體力勞動時,人一天可需水8~10升。成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約為2~3升。水可以保持個人衛生,改善生活條件,促進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量足質優的飲用水對於防止介水傳染病,地方性氟病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1.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由於地球表麵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導致各地的區域性差異。這種差異超出人類和其他生物所能適應的範圍,就可能造成人類出現各種“地方病”,也稱之為“地球化學性疾病”。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地方性甲狀腺腫及克汀病
此病分布甚廣。主要原因是飲食中缺碘。但碘含量過高,某些致甲狀腺腫物質以及某些元素如鈷、錳、鐵、鋅等與此病發病也有關係。該病主要導致甲狀腺代償性腫大,嚴重的病區,先天性患者可出現癡呆、矮小、聾啞等表現,稱為克汀病。預防措施:在食鹽中加人一定比例的碘(一般為1/10萬的碘量廣居民通過長期食用碘鹽,可大大降低發病率。
地方性氟病
由於長期攝人過量的氟而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為特征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此病在我國分布廣泛。發病原因主要是長期攝入過量氟,其中飲水約占65,食物約占359。病人表現為牙齒發黃色、褐色或黑色,粗糙,易脫落下小塊,或斷裂。嚴重患者出現氟骨症,表現為骨骼疼痛,骨骼變形或畸形,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並失去勞動或生活能力。預防措施:根本措施是更換無氟的水源,也可打深井取水,或通過物理、化學方法水中除氟。
(2)公害病
嚴重的環境汙染引起公害病。主要有:
①水俁病。含汞廢水排入水體,在淤泥中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甲基汞,經食物鏈進入人體,產生神經毒作用。表現為痙攣、麻痹,運動失調,語言困難等多種複雜症狀。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害。②痛痛病。由金屬鎘引起。鎘排入河水,河水灌溉農田,使稻米含鎘,食人後在人體內蓄積,致肝、腎、骨骼的損害。表現為機體部分或全身疼痛。給人體帶來極大痛苦。
(3)某些金屬及其他毒物中毒
①酚中毒。酚是一種細胞原漿毒,可引起急性中毒,損害神經係統等。②砷中毒。三價砷毒性大於五價砷,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為胃腸道症狀;慢性中毒多表現為神經衰弱症候群。③鉻中毒。鉻為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參加脂類代謝。六價鉻毒性高於三價鉻。鉻化合物對皮膚、黏膜有刺激作用。六價鉻是強致突變物。④氰化物中毒。為劇毒,以氰化氫毒性最大,50~100爪8可使人立即死亡。氰化物可引起人體急慢性中毒。
二、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標準
1.生活飲用水水質基本要求
生活飲用水水質的基本衛生要求主要歸納為四個方麵:
①流行病學上安全。飲用水應不含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蟲卵,以保證不傳播介水傳染病。大腸菌群數和細菌總數應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②感官性狀良好。飲用水外觀應無色、透明、無臭、無異味。③化學性狀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學物質,飲用水應有適當的值,一般為中性;適當的軟硬度。不能含有各種有害金屬類物質及非金屬類物質,不含有有毒性的有機化合物及放射性物質。④水量充足,取水方便。
三、水源的衛生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