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的衛生防護主要包括水源水和地麵水的衛生防護。水源水的衛生防護主要包括集中式給水和分散式給水的衛生防護。

地麵水水源的衛生防護的主要內容有下列幾方麵:

①取水點周圍半徑1000米的水域內,不得有任何從事有可能汙染水源的活動。②河流取水點上遊1000米至下遊100米的水域內,不得排人任何工業及生活等廢水汙水。不得堆放垃圾等汙染物、有毒物等。③以河流為給水水源的集中式給水,可根據情況把取水點上遊1000米以外的一定範圍河段劃為水源保護區,嚴格控製上遊汙染物排放量。④水廠生產區外圍至少10米範圍內不得設置生活居住區及廁所、飼養場等同類設施。

四、水質的淨化與消毒

1.水質的淨化處理

天然水源水經水質淨化和消毒後,才能達到飲用水水質標準。水的淨化包括沉澱和過濾處理,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和部分病原體,改善水的感官性狀。

(1)自然沉澱

水中懸浮物質在重力作用下而沉澱,使水變清,叫自然沉澱。

(2)混凝沉澱:

向水中加入適當的混凝劑才能將難以自然下沉的小顆粒物質凝聚成大顆粒而沉降,稱為混凝沉澱。其原理主要是電荷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橋作用。影響混凝效果的因素有多種,主要有:①水中懸浮粒子的性質、粒度和含量;②水中溶解性有機物和離子的成分及含量;③水溫,水的值和堿度;④混凝劑的種類及用量等。

常用混凝袖主要有無機鹽類及高分子類兩大類。無機鹽類常用的有硫酸鋁、明礬和三氯化鐵;高分子類常用的有聚合氯化鋁、聚丙烯酰胺。

(3)過濾

過濾的原理有兩方麵。①機械阻留作用:水中懸浮顆粒通過濾料時被阻留於濾料表麵或濾料之中。②接觸混凝及吸附作用:水中的細小絮狀物及懸浮顆粒在通過濾料時與濾料接觸而被吸附於濾料表層,經一定時間,使濾料表麵沉積形成濾膜,可使淨化效果大大提高。

1.水質的消毒

水經過淨化處理後,還要通過消毒措施去除全部病原微生物。消毒的目的是殺滅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消毒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是氯化消毒法,其他還有煮沸、紫外線、碘、高錳酸鉀等。飲水消毒方法必須對人無害,不惡化水質,消毒快、效果好,適用範圍廣,不與水中成分起化學反應而降低消毒效果或形成有害物質,使用方便。

(1)氯化消毒

氯化消毒的原理是:氯氣或氯化消毒劑溶於水後,在常溫下水解成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以穿過微生物的細胞壁,破壞多種酶係統,並損傷細胞膜,使蛋白質、隻?和0\八等物質釋出而導致細菌死亡。次氯酸也可以破壞病毒的核酸而致其死亡。

常用的氯化消毒方法有:①常量氯化消毒法:按常規加氯量進行飲水消毒的方法。以餘氯含量作為評價和控製消毒效果的一項指標。②持續氯化消毒法:在容器內放置氯化消毒劑為常規用量的20~30倍,並將該容器置於水體中,使消毒劑緩慢而持續釋放於水體中,可持續消毒10~20天。③過量氯化消毒法:對於新井或顯著惡化的水體等,可加入10倍於常量的氯化消毒劑即10~201118/1。經過10~12小時後再用水。

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①加氯量和接觸時間;②水的值;③水溫;④水的渾濁度;⑤其他: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

其他消毒方法

2.倫敦煙霧事件某種元素過少

①煮沸消毒:適於家庭,野外環境,消毒效果可靠。②紫外線消毒:照射水層厚度不超過,時間不少於1分鍾。此法成本較高。③碘消毒法:用於小規模一時性的飲水消毒和戰時軍用水壺消毒。效果可靠,使用方便,消毒10~15分鍾後即可飲用。但此法價格較貴,消毒後水呈淡黃色。④臭氧消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