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勞動衛生學與取業病學的基本概念、研究對象和任務

①勞動衛生學與職業病學的基本概念;②勞動條件;③勞動衛生學與職業病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二、職業性有害因素和職業性損害

①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概念與分類;②職業性損害;③影響職業性有害因素作用的因素。

三、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工作

①三級預防;②勞動衛生工作內容;③職業病防治工作內容。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勞動衛生學與職業病學的基本概念、研究對象和任務

1.勞動衛生學與職業病學的基本概念

勞動衛生學與職業病學是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勞動衛生學是研究勞動條件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識別、評價和控製不良的勞動條件;職業病學是研究不良的勞動條件中,各種職業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一種特定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處理及其預防。

2.勞動條件

勞動條件包括生產工藝過程、勞動過程和生產環境三個方麵。生產工藝過程往往隨著生產設備、使用的原材料類型和生產工藝的變化而改變。勞動過程是生產工藝過程中的勞動組織,操作體位與方式以及體力和腦力勞動的比例關係。生產環境即生產作業的微環境,也可指大自然的自然環境,還可以包括為生產過程而建立起來的勞動過程中的人際關係環境。勞動衛生學與職業病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①研究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生理、心理變化,機體的調節與適應,提高作業能力和工效的措施,以及勞動過程可能引起的疾患及預防;②研究工農業以及其他行業(包括第三產業)中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不良影響,提出改善勞動條件、控製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措施和加強勞動衛生監督管理;③研兔職業病的病因、發病機製、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問題,提出診斷標準和防治對策;④通過與有關學科和部門的協作,研究更能符合衛生要求的勞動條件,為製訂勞動衛生學與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有關法規、條例、辦法以及衛生標準提供科學依據。

二、職業性有害因素和職業性損害

1.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概念與分類

(1)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概念

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各種不良的勞動條件和各種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勞動者的健康所構成的危害稱職業性有害因素。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分類

①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化學因素:有毒物質與生產性粉塵。

物理因素:氣象、氣壓、噪音、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生物因素。

②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勞動組織形式與勞動作息製度的不合理。勞動強度過大。精神過度緊張。勞動體位與使用勞動工具不良。

③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季節性自然環境中的因素。廠房建築結構或布置不合理。生產過程不合理,產生環境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