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緊張反應的表現

(1)心理反應

過度緊張可使勞動者心理上發生變化,如滿意、不滿意、愉快、憤恨、焦慮、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興奮、易怒等。

(2)生理反應

緊張引起的生理反應是短期內神經分泌係統的反應所致。表現為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皮膚敏感,血尿中兒茶酚胺和17—烴類固醇升高等。

3.行為表現

緊張可引起有害的個人行為,如過量吸煙、酗酒、頻繁就醫、藥物依賴等。

三、作業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1.作業能力

勞動者在從事某項勞動過程中,完成該項工作的能力稱為作業能力。

(1)體力勞動作業能力的動態

不僅可通過測定單位作業時間內產品的質量直接觀察,還可通過測定勞動者的某些生理指標的變動情況來衡量。個體差異、環境條件、心理因素、勞動強度、操作緊張程度等均可影響作業能力的動態。根據作業的時相,作業能力狀態分為入期、穩定期和疲勞期。

(2)腦力勞動作業能力的動態

個體間差異很大。由於個人記憶、思維方式、方法和習慣不同,再加上衡量腦力勞動能力的尺度難以標準化,對腦力作業能力的動態變化就更難以描述。許多發明創造往往是在長

期持續緊張思考之下突然出現的靈感而最終成功的。而腦力勞動的作業能力卻更易受環境因素和個人情緒的影響,因此,就更難找出其規律性的東西。

2.影響作業能力的主要因素

(1)社會心理因素

社會因素眾多,其中對作業能力影響最大的是社會的政治經濟製度。社會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勞動者對工作的態度,情緒和意識,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因素的影響,如對勞動者關心、尊重、愛護的程度。’

(2)個體因素

與身材、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營養有關。由於男性的心髒輸出量和肺通氣量較女性大,就體力勞動能力而言,同齡人男性大於女性,腦力勞動性別間差異不大。

(3)環境因素

工作現場的環境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作業能力,如空氣汙染、噪聲、嚴寒、高溫、照明等,對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作業能力都影響較大。

(4)工作條件和組織性

生產設備及生產工具的先進程度,勞動強度與持續時間,勞動組織與勞動製度對作業能力影響較大。

(5)鍛煉與練習

能使機體形成牢固的連鎖條件反射,可使參加活動的肌肉減少,動作更準確、敏捷、協調。鍛煉與練習對腦力勞動所起的作用更大,更重要,因為人類的智力不像體力那樣受生理條件的高度限製。

(6)疲勞

在勞動過程中,作業能力出現下降時稱疲勞,它是機體的正常生理反應,預防機體過勞。疲勞大致可分為:①個別器官的疲勞;②全身性疲勞,主要智力疲勞是長時間從事緊張腦力勞動所致;③技術性疲勞,常見於腦力體力並重的神經精神相當緊張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