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杆菌屬食物中毒是我國較為常見的食物中毒之一,變形杆菌屬分為五群,即:普通變形杆菌、奇異變形杆菌、莫根氏變形杆菌、雷極氏變形杆菌和無恒變形杆菌,前三種都可引起變形杆菌食物中毒;無恒變形杆菌可引起嬰兒夏季腹瀉;莫根氏變形杆菌與組胺中毒有關,變形杆菌屬為腐敗菌,寄生於人和動物腸道內,在自然界分布廣泛,不耐熱。
變形杆菌屬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特點有:①季節性:夏秋季節多發,以7~9月最多。②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動物性食品,特別是熟肉以及內髒熟製品。有些情況下,由於變形杆菌不能分解蛋白質,隻能分解多肽,熟肉類雖已帶有大量的變形杆菌,但在感官性狀上卻沒有腐敗的跡象,在進行食品的衛生鑒定時,應注意這一點。此外,涼拌菜、剩飯、水產品也可引起中毒。③中毒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烹調後的熟食品重複受到汙染所致。
變形杆菌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三種類型即:急性胃腸炎型、過敏型和同時具有兩者的混合型。急性胃腸炎型的潛伏期一般10~12小時,最短者2小時,最長者30小時,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心暈、頭痛、陣發性劇烈腹痛、腹瀉,多為水樣便,並常伴黏液、惡臭。過敏性組胺中毒潛伏期較短為30~120分鍾,主要表現為皮膚潮紅及蕁麻疹。
3.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是由攝人被葡萄球菌腸毒素汙染的食物所致。該腸毒素主要產生於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按血清學特征可分為五型,人型毒素毒性最強,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見。8型耐熱性最強。100尤加熱30分鍾仍能保持活性,但毒力較弱。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特點為全年皆可發,多見於夏秋季;引起中毒的食物種類很多,有奶、肉、蛋、魚及其製品,在我國多為由奶及奶製品,以及糯米、涼糕、涼粉和米酒、剩飯引起。
引起中毒的食品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汙染了致病性葡萄球菌;汙染後的食品存放於適宜的溫度環境;食品含蛋白質豐富,水分較多,同時含一定的澱粉,或含油脂較多的食物。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的潛伏期比細菌感染短,一般為2~4小時,最長6小時,主要症狀為惡心、劇烈而頻繁的嘔吐,同時伴上腹部劇烈疼痛,腹瀉為水樣便。體溫一般正常。
4.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是由肉毒梭菌產生的外毒素即肉毒毒素引起的,肉毒梭菌是革蘭氏陽性厭氧菌,可產生芽胞,在厭氧環境中能產生強烈的外毒素即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一種神經毒。肉毒毒素根據抗原結構的不同,可分為七型,人類的肉毒中毒主要由人、8和2型引起,我國身型均有發生,但以人型為主,肉毒梭菌是一種不耐熱的厭氧菌,但肉毒梭菌芽胞可耐高溫,幹熱180℃需5~15分鍾方能殺滅。肉毒毒素對熱不穩定,100℃經10~20分鍾可完全破壞。
本病流行病學特點有:①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多發於3~5月。②引起中毒的食品絕大多數為家庭自製的食鹽濃度低並有厭氧條件的加工食品或發酵食品,在我國,大多為植物性食品如臭豆腐、豆醬、麵醬、豆豉。
肉毒中毒的臨床表現與其他細菌性食物中毒不同,潛伏期長短不一,最短為6小時,一般多為2~10天,最長為60天,潛伏期的長短和症狀的輕重與毒素的攝人量有密切的關係。早期表現為全身乏力,頭疼,頭暈;繼之出現眼瞼下垂,視力迷糊,及眼內外肌癱瘓;隨著症狀的進展出現咽喉肌麻痹症狀,吞咽困難,頸無力;繼續發展可出現呼吸肌麻痹症狀,最後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患者一般體溫正常,意識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