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是這樣一個喜歡暴力的孩子,竟然也與文學有緣,他小時候無意中寫下了一篇關於愛情的文章,在校園裏被大家瘋傳,老師拜讀後,認為他偏於成熟,但的確是個寫文字的好料子,如果少一些血腥,說不定,他有可能成為一代文豪。
1953年,他考上了秘魯大學主修文學與法律,在這期間,他接受了許多外國名著,他開始嚐試著寫出一篇同樣偉大的作品,卻由於涉及政治與法律而被當局認為不可理喻,他差點失去了寫作的權利。
迫於政治壓力,他開始長期留學歐洲。他的確不是一個乖巧的孩子,在短短的五年時間裏,他跳躍了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但他簡直是個怪才,在每個大學,他都能以優異的成績而畢業,並且得到老師與同學們的高度賞識,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心思,他一直在撈取屬於自己的人生資本和政治資本,他一顆脆弱的心靈下麵竟然埋藏著另外一顆滾燙的從事政治的野心。
在留學期間,他的文學創作並未停止,他所涉及的體裁偏向於反抗和獨裁,就像他的性格一樣放蕩不羈,渴望自由、介入政治成了他文學創作的獨特魅力。他的這些作品傳回國內時,竟然得到了一些“極右”勢利的支持,這正符合他那顆狂放顫抖的心,他甚至在夜晚時分,望著鏡子中的自己獰笑,他喜歡自己獰笑的樣子。
時間來到了1987年,他回到了秘魯,組建了一個新的政黨“自由運動組織”參加總統選舉,他將自己的作品極力宣傳給選民,提出了主張全麵開放的市場經濟的主張,但流年不利的他惜敗給了對手藤森,他的人生跌入了低穀。
在其後的一段時間內,人們很少見到他,有人曾經在河邊看到低頭沉思的他,他很想將自己的身軀置入冰涼的河水中,但河水並不喜歡他;他也曾在樹林裏尋找一棵彎脖子樹,想用一套繩索將自己完完整整地送往天堂,但彎脖子樹被他寵大的身軀壓折了,他連死亡的權利也失去了。
像他這樣的失敗者在冰冷的曆史長河中數不勝數,多少英雄在一念之間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人生旅程,但慶幸地是,他在另外一棵歪脖子樹下麵停了下來,他被這棵樹優美的身姿迷住了,他想到了詩,想到了美,想到了自己曾經一度放棄的文學,他在後來的《水中魚》是這樣寫道:現在看來,沒能獲勝卻意味著一種精神解脫,我要設法通過寫作參與政治,我可以成為語言文字裏的總統。
這個叫略薩的壞家夥,開始發狠心鞭策自己,在他失意於政治的短短幾年時間內,他先後寫出了《城市與狗》、《綠房子》、《誰是殺人犯》等經典政治作品。
2010年10月,上帝終於垂憐了他,一朵叫諾貝爾文學獎的花落在他的枝頭上,瑞典皇家學院對他的評價是:對權利機構進行的細致的描繪,對個人的失敗、抵抗和反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
一個一度失敗的英雄在文學的花園裏找到了自我,他的成功可以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在一棵歪脖子樹上吊死,我們可以尋找另外一棵。
長著翅膀的鞋子
一個長的黑黑的女孩子,坐在一大堆舊鞋當中,她無助地極不情願地用手撫摸著這些舊鞋,但這是她的工作,她剛想趁機休息會兒,旁邊師傅嚴厲的目光射了過來,她馬上反應靈敏地將思維收了回來。
她的工作是負責修鞋,用針紮,然後放在修鞋機上麵,用線穿透破爛的地方。這樣機械的工作使的她的神經有些麻木,但為了糊口她選擇了堅持,她一想到母親的病容,就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
她有個業餘愛好,喜歡畫畫,她曾經一度求母親讓自己能夠上學,她想成為一個藝術家,但捉襟見肘的家庭使的她暫時擱置了這份夢想。
她有事無事時,便在皮鞋的底部畫畫,這可是個充滿樂趣的工作,她一度將整個皮鞋下麵寫滿了字,畫滿了畫。直到有一天,師傅發現了這個致命的問題,他十分惱火她的囂張與任性:這為給我們帶來十印象的,你簡直是在砸我們的飯碗?
麻煩終於來了,一位客人發現了這個問題,他歇斯底裏地要求將皮鞋下麵的畫全部清除掉,並且向她賠禮道歉,他還拒絕支付修鞋的費用。
小女孩痛哭流涕,她沒有想到自己的理想也會給人帶來麻煩。
禍不單行。又一位顧客拿著鞋子找了過來,這是一位紳士,他的名字叫做迪爾,他拿的鞋子下麵畫著一隻張開的翅膀。
這是你的惡作劇嗎?迪爾先生質問小女孩。
小女孩點頭稱是,同時低下頭希望他能夠諒解自己。
師傅在旁邊點頭哈腰著:先生,是我管教無方,請您一定不要和一個孩子過不去。
不,她簡直是個天才,如果她一直在皮鞋下麵畫畫的話,我相信有一天,她能夠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的。
小女孩驚恐地望著迪爾先生,她不知道他的話是褒是貶。
你願意去我的學校嗎?我是說學藝術,繪畫,寫字,我是一名老師,藝術老師,不必考慮費用問題,麵對一個天才,我應該有所犧牲的。
這個叫盧拉的小女孩聽後喜極而泣,她跟隨著迪爾踏入了藝術的殿堂,她不負眾望,在眾多的學生當中脫穎而出,成為沙特阿拉伯首屈一指的藝術大家。
當遊客們步入上海世博會沙特館螺旋式藝術走廊,一定會看到左側的牆麵上展示的118幅漂亮的書法作品。這些作品都是沙特阿拉伯女藝術家盧拉所設計創作的,作品富有詩意,優雅,色彩繽紛,淡黃色底子不僅有漂亮的畫,還有采用沙特王子詩句所寫的書法,有些畫作高達5米。
蘇格拉底問自己的學生:一隻鞋子能否飛翔?
學生們紛紛搖頭,隻有一個學生站了起來說道:當然可以,隻要我們為它鑲上一對美麗的翅膀。
那個學生,叫柏拉圖。
羨慕自己
突然某個時候想到:這世上常常被貶低的人竟然是自己。
這種想法如此奇特地占據整個大腦與神經,緣於對經曆塵世卻仍然百受蒼涼和無奈的總結,緣於對一直覺得總是別人最好自己最差傳統真理的挑釁與反叛。
我一直羨慕他人的美好,覺得自己所走過的路盡是苦楚。
我眼前閃現著一對老年人的身影,他們手挽手遠離的背影讓我想到了這世上仍然有相濡以沫的愛情,突然有一天聽到他們的故事,卻嚇了一大跳,老者原來竟然是個囚犯,而老婦人竟然是他的第四任妻子,他們中間的愛情經曆了無數波折才終成正果,老婦人竟然自殺過,老者在經曆過牢獄之災後才大徹大悟,終於挺起胸膛麵對人生與家庭的重擔。
他將十年的青春葬送在監獄裏,而這個老婦人,竟然苦等了他十年時間,兩個十年的時光,就這樣在兩個人的手中疏忽而逝,不留下任何蹤跡。
我忽然想到了自己的愛情,自己當初拚盡全力才掙下了妻子的芳心,婚後愛情平淡,也曾一度渾渾噩噩,兩人都曾想放棄這一段當初甜如糕點的愛情元素,但最終,還是各己的執著與信念戰勝了彼此的浮躁,重新走在了一起,鄰居曾羨慕地說道:你們不僅挽救了兩個家庭,還挽救了一個小鎮,小鎮上的男女一度以你們的愛情為榜樣。
從那時起,我開始羨慕自己的愛情,開始一心一意不再心猿意馬地想著牆外之花、瓶外之草,原來愛情也是需要經營的,你投資後才能夠有回報,兩人共同的努力換來了一個溫馨如春的愛巢,在這個愛巢裏,老人幸福,孩子快樂,他們都成了這世界上最驕傲的天使。
由此及彼,我開始羨慕自己的事業,我不曾有過比爾蓋茨的大手筆,我有的是隻是捉襟見肘的生活觀念,有的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市井概念,但我在事業上已經步入了黃金期,我努力拚搏向上不沉淪,雖然談不上順風順水,卻也是如火如荼,風生水起,這已經夠了。
羨慕自己,我不再愛慕虛榮,我不再奢求有一天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人,受到萬人景仰、千人愛戴;
羨慕自己,我開始關心身邊每一個人,他們的笑臉告訴我,他們關愛自己,珍愛歲月,將點點滴滴的幸福凝聚在生命的儲蓄罐裏,厚積薄發,幸福與快樂也可以一發而不可收拾。
羨慕自己,因為身邊的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為自豪,自己是社會中最微小的一顆元素,但等到天色將晚時,自己就是一顆豔麗的星,在遙遠的人生星河裏熠熠閃亮。
一輩子成功一次
1939年的聖誕節,英國倫敦,德國納粹的進攻正鼾,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為了鼓舞士氣,在廣播電台發表演講,號召軍民同心協力,共禦外敵。喬治六世有些口吃,雖然幾經矯正,但口音依然有些遲緩。他從來沒有發表過講話,但這一次講話卻似一針催心劑,強烈地刺激了英國國民的心,他們決心行動起來,共同將德國納粹分子趕出倫敦。
一個年僅6歲的孩子,在戰火紛飛中傾聽著喬治六世的講話,他聽的如癡如醉,以至於忘記了時間與空間。他也有著嚴重的口吃,聽說過喬治六世國王為了矯正品吃而努力奮鬥的故事,他將國王當成了崇拜的英雄。
時間陡轉至二戰後。這個叫賽德勒的孩子,十分喜愛電影劇本創作,他一心想將喬治六世克服口吃的故事寫成電影劇本。由於有著相似的經曆,他寫出來的劇本猶如行雲流水,尤其對於口吃障礙的描寫入木三分,當時一位年長的電影編劇看過初稿後,認為這絕對可以成為一個劃時代的作品。
但禍端卻不請自來。一場大火將整個劇本燒成了一片灰燼,年輕的賽德勒泣不成聲,他有了想輕生的念頭,當時,他已經接到了一位導演的邀請,卻最終因為劇本的喪失而流產。
他不得不憑借記憶重新編寫劇本,這樣花費了至少十年左右的時間,但劇本完成一半時,他卻接到了一紙通知:喬治六世的遺孀拒絕他寫關於喬治六世的故事,並且要求將劇本交給她。
這無異於晴天霹靂,已經花費大半輩子整理的劇本不得不麵臨重新毀滅的危險。他不停地找她交涉,但得到的答案卻隻有一個:不能寫,除非我去世。
這一等,過去了28年。時間來到了2011年春天,一部叫《國王的演講》的電影橫空出世,這部修改了近50次的電影劇本震撼了整個影壇,它一舉獲得了2011年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大衛.賽德勒憑借精巧的電影劇本獲得了最佳編劇獎。
電影公映時,賽德勒老淚縱橫,他說:“我有些不知所措,這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明白,我能發出聲音,我的聲音能夠被人聽到,對一個口吃患者來說,這一刻意味深長。”
賽德勒的成功與彼岸花有著驚人的相似,彼岸花一輩子隻開一次花,但開花時,傾國傾城,他的花色染紅了整個安第斯山脈;賽德勒一輩子隻成功一次,但他的成功,將他的人生推向了輝煌的頂峰。
這個74歲的老人的一生也如一部戲,他是唯一的男主角,《國王的演講》是他的唯一傳奇。
大家的孩子
非洲象居住在遼闊的撒哈拉沙漠上,它們整日裏和睦共處,和諧友愛。動物學家們一直想揭開它們能夠團結友愛的秘密,但一直沒有成功,一個英國的科學家在沙漠中裝置了隱形攝像機,拍攝了非洲象共同養育一個孩子的過程:
一旦一個母象接近生產狀態,慌作一團的並非是母象的配偶,而是一群象,它們個個如臨大敵似地站崗放哨,直至母象平安臨盆。它們需要防備野蠻動物的襲擊,如果遇到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它們會將母象護在身子下麵,十二個大象組成一個強大的加強連共同維護母象母子的平安。
它們的工作遠遠沒有停止,小象生下來以後,它們的工作反而更加艱巨了,因為這個孩子成了它們共同的孩子。
育奶並非是媽媽一個象的責任,因為小象需要的食品絕非一隻母象可以承擔,其它母象們會如約而至,共同哺育這個剛剛生下的小生命。
在這期間,它們需要一直扶植剛剛誕下的小象正常站立,一隻象用鼻子纏住小象的鼻子,讓它的前身處於站立狀態,一隻象托住小象的一隻腿,讓它學會直立行走,其它象各有職責地共同忙碌著,它們這樣互相托扶著至少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其它大象們同時需要保護這些象群的安全,防止其它可能出現的棘手問題。
每一個小象都是這樣長大的,它們不止一個父親和母親,因此它們長大之後,將這種關愛的基因沿襲下來,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它們之間互相養成了互尊互愛的和諧場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個錄像也揭開了非洲象能夠和諧相處的秘密:互相想著對方,關愛對方,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
這正是我們人類逐漸喪失的基因。
烹製了一百年的茶
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裏峰,時間是1993年3月,一個叫摩頓森的美國人正在挑戰這個世界第二大高峰,他想沿著巴基斯坦境內的山坡登上山峰,但意外卻發生了。
雪崩蜂擁而來,他被無情的白雪覆蓋在山巒下麵,兩天兩夜時間,他憑借著雪堆中殘存的氧氣生存下來,但饑餓時時折磨著他的肉體與神經。
幸運地是,與他同時被雪崩覆蓋的還有幾個巴基斯坦馬爾蒂人,他們熟悉雪崩的救援流程,他們首先自救成功,意外地發現了摩頓森,將奄奄一息的他也救了下來。
摩頓森醒來時,感覺半個身體失去了知覺,他看到了麵前的土著馬爾蒂人,將他們當成了強盜,因為他們的打扮裝束十分傳統野蠻,摩頓森感覺又進了龍潭虎穴。
他們用馬爾蒂問他哪裏不舒服?他卻聽不懂他們的話,隻是用右手指自己的另外半個身體。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他們經曆了千辛萬苦和許多生死劫難,為了將他抬出喬戈裏峰,馬爾蒂的一個成員竟然意外掉下了無情的山峰,他們並沒有將他放下,而是始終不離不棄地將他救回了馬爾蒂人的宿營地。
摩頓森醒來時,看到幾個彪形大漢手持著刀子,旁邊煮沸著熱水,本能告訴自己,他們可能要對自己動手了,他掙紮著想說什麼,卻渾身無力。馬爾蒂族長親自主刀,刀子紮進了摩頓森的身體裏,原本麻木不仁的身體突然間產生了疼痛的感覺。
再次醒來時,卻發現自己的全身裹著繃帶,馬爾蒂的族長寸步不離地照顧著他,他們請來了英語翻譯,英語翻譯告訴他:他們在用原始的方法救治他的身體,這會很疼,但效果比西醫還要好。
摩頓森坐在小桌前麵,族長告訴他後麵有一壺烹製了一百年的茶,茶葉和水一直向裏麵續,但火卻一直未曾熄滅過,這也是馬爾蒂人結交朋友的最佳表白方式。三杯茶擺在摩頓森前麵,第一杯茶表示你我是陌生人,第二杯茶表示你已經是我們的朋友,最後一杯茶則說明你已經是我的家人,我將用全部的生命來保護你。
摩頓森回到美國後,用大半生的時間寫了一本叫做《三杯茶》的書,這本書闡述了自己在馬爾蒂得到悉心照顧的親曆,著重介紹了馬爾蒂人的友誼與交際方式。這本書的出版,贏得了空前的關注,《紐約時報》評論說這是一個美國人對於生命的全新承諾。
其實每個人在與陌生人的交際和溝通中,都需要這三杯可貴的茶,茶葉飄香,盈入彼此的胸懷,將陌生和羞澀驅散,殘留下來的,盡是傾心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