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40年代的中期,美國丹佛市郊區一家玩具店開業了,它的主人叫露絲.漢德勒,她和她的丈夫為了養家糊口並且能夠照顧三個可愛的女兒,不得已從一家收入一般的企業中共同辭職。
她有著美好的夢想,她希望有一天有一所富貴的房子,自己、丈夫和三個可愛的女兒住在裏麵,共同營造一片無比溫馨的天堂,但現實是無奈的,他們不得不麵對一個淒黑無比的生存空間。
她的三個可愛的女兒,以前一直希望有一大堆乖巧的娃娃,這次進貨時,他們滿足了女兒們的心願,在中午陽光最充足的時候,三個女兒圍在娃娃中間,漢德勒的眼裏閃現著慈祥。
她的二女兒芭芭拉突然跑回了房裏,不大會兒,她拿來一大堆的紙張來,接下來,在她的主張下,她們開始剪各式各樣的剪紙娃娃,她們開始時裁的隻是普通的世麵上常見的“嬰兒寶寶”,但不知是誰提議的,她們開始別出心裁的剪一些平常見不到的角色,不大會兒,她們的腳下出現了一個個英俊少年,有著各自的身份和職業,上麵塗滿了她們喜愛的顏色,正在喜不自禁幸福地看著三個女兒的漢德勒突發靈感,“為什麼不做個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
這個心願來源於小時候的一次經曆,幼時,她像現在的她們一樣,十分喜歡娃娃,她們兄妹四個,唯一一次的禮物來源於一次海外來的姑姑的賞賜,四個普普通通的娃娃,卻為他們帶來了無限歡樂,姑姑告訴他們:每個妹妹都有一個目標的,你們可以試著想一下他們的身份和職業,這或許代表了你們將來的理想和追求。
所有的兄妹們標完了,唯有她在沉思著,最後,她執著的在娃娃身上的紙條上寫上了自己的願望:做一個玩具大王。
從那時起,她的人生軌跡便不自然地向著自己的向往邁近,她喜歡玩具,尤其是喜歡娃娃一類的,但市麵上卻沒有一種定型的娃娃,多是些無名廠家自型設計的普通產品,孩子們記不住他們的造型和模樣。
接下來,她花了近一個星期的時間,設計了一款叫做“莉莉”的娃娃,由一家德國玩具公司於1955年推出,但“莉莉”的造型被設計成了一個放蕩而性感的野性女子,這不僅讓孩子們望而卻步,而且也違背了漢德勒的設計初衷。
為此,她苦苦思索了好長時間,期間,由於她的短暫離開,她的丈夫人單勢孤,她們的玩具店生意每況愈下,她不得不抽出時間來經營生意,她的丈夫和一些親戚朋友為她的大膽設想和投資感到驚訝,他們不理解她的詭計行動究竟會帶來多少收入,如果是一條不歸路呢?
時間推遲到1958年,她終於設計出了自己理想的娃娃,她為她起了個非常人性化的名字“芭比”,娃娃的推出卻出現了困難,由於她原來設計的“莉莉”營銷慘淡,沒有一家玩具公司願意接受她的“芭比”,她堅持不懈了好些天,為此也掉下了傷心的眼淚,終於,一個叫做馬特爾的公司抱著願賭服輸的思想接受了她的“芭比”,產品正式推出後,她為自己的娃娃申請了專利。
次年,“芭比”參加了紐約玩具展覽會,卻成了漢德勒人生的轉折點,無數人圍住“芭比”,為她的精美設計而嘖嘖讚歎,完美的身材,“39、18、33”的腰圍,金黃色的頭發,清新的外貌,還有好幾抽屜漂亮的服飾,這一切一切的美麗征服了現場的所有人,也征服了整個紐約,然後延伸到整個美國。
“芭比”震驚了全世界,全世界也認識了一個叫做漢德勒的婦女,如今,在世界上150多人國家,“芭比”娃娃已經賣出了10億多個。
這世上不乏有美夢產生,但又有多少個美夢在困難麵前流產,漢德勒的成功證實了一條真理:所有心願的實現都來源於創造、執著和堅持不懈的信念,這世上有一種力量叫做堅韌不拔。
是的,每個娃娃都有一個目標,隻要我們的生命不死,理想不破滅,我們就該朝著目標邁近,終究有一天,我們也會擁有一個美麗的“芭比”娃娃。
將才能與人分享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書中寫著莫紮特與一位富翁比富的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莫紮特有一次去鄉間做演出,遇見一位富翁,富翁知道莫紮特的大名,他走過來很友好地與莫紮特握手,兩人後來談起人生價值問題,富翁用鄙夷的目光望著莫紮特說:你的慷慨與我比起來有很大的差距,我將錢分與他們,他們記住了我的名字,並且他們成為我的支持者。莫紮特接著說:先生,你說的意思我明白,但有些東西好像比財富更加重要和珍貴,比如說人的才華,你的財富能夠讓人記住一時,而有些才能呢,卻可以讓人記住一世的。
富翁很惱怒的樣子,說我們可以比一比,你在此地鄉間演出,我可以用錢買他們不看你的演出,行啊,先生,我們可以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