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紀”發展戰略所展示的首次效應,將是中華民族在21個世紀的絕對騰飛。在21世紀大約100年時間內,中華民族不僅要奮起直追,縮短甚至消除過去二三世紀或至少一個多世紀以來同世界發達國家間的差距,完成工業化即傳統產業的技術革命,更重要的是,中國將實現邁向21世紀世界第一強國的中國夢。這是中華全民族為之奮鬥的崇高目標,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子孫多少年來夢魂牽繞的渴求,它將標誌著中國與東方文明的複興。
“中國世紀”發展戰略所展示的首次效應,將顯示中國特有的社會體製。社會主義製度建立之後,隻有通過加快發展經濟,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才能體現出它的優越性。社會主義是一個新生的社會製度,要最終達到並超過資本主義的生活水平,必須經過長時期艱苦卓越的奮鬥,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貧困不應該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不是社會主義”“我們一定要拿今後的大量事實來證明,社會主義製度優於資本主義製度。這要表現在許多方麵,但首先要表現在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麵”。
“中國世紀”發展戰略所展示的首次效應,對振興民族精神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我們民族傳統觀念中增強或引進競爭和效率觀念、求新求異觀念、開拓進取觀念、利益觀念等等。這些觀念的更新與人類精神境界從古典的阿波羅精神向近現代的浮士德精神的升華相吻合。“中國世紀”發展戰略的民族精神,還要求調整人的“理想”設計:它將擯棄向往遠古、眷戀田園牧歌、追求一種超越任何對金錢、權欲和肉欲享受的幸福。
“中國世紀”發展戰略首次效應從倡導伊始,就前瞻地考慮到急劇工業化有可能造成的各種諸如能源、生態環境、人口、地理安全危機等,對曆史、現狀乃至未來目標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一係列價值判斷的衝突中權衡利弊,使危機得到緩解。中華民族在走向“中國世紀”的進程中,將得到的是一個人類社會與自然良性循環的發展世界。
選擇“中國世紀”這樣一個主題,是為了從曆史角度透視走向21世紀的中國,從現實角度思考在改革開放中奮力前行的中國,從未來學角度展望在痛苦嬋變中走向燦爛明天的中國。這是“一個產生偉大需要的時代,必定也是實現需要的偉大時代”。中國,五千年文明照耀過的河山,近百年恥辱與貧困吞噬過的大地,走向21世紀必將再現輝煌。
這是因為,迄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作出的莊嚴選擇,沒有割裂五千年的曆史臍帶,沒有從中華曆史落日的悲壯中沉湎往昔的榮耀,而是在走向“中國世紀”的進程中尋找到了撬動新世紀日出的曆史新支點!
這是因為,今天,中國與美國、日本、歐盟等偉大民族一同處在了21世紀曆史起跑線上,以決勝千裏的大決戰勇氣,接受著優勝劣汰規律的公正裁決。這裏,不存在上帝選民,不存在天之驕子,也不存在神聖甲胄,中國相信的是“誰笑在最後,誰笑得最好”的偉大格言。
這是因為,漫長而曲折的“中國世紀”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存在於中國民眾的共識、認同和實踐之中,存在於每個炎黃子孫的持久努力之中。中國再度輝煌,正是中華民族不甘沉淪,越挫越勇,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再度顯示其巨大生命力和驚人再生力的合乎邏輯的結果。
21世紀是“中國世紀”,中國正走出山坳,它理應、也必將執世界經濟之牛耳!
這是一份夢想,一份企盼,一份光榮。在美國還沒有成為“美國世紀”之前就有《美國興盛與衰落》的作者唐納德·懷特為自己的祖國--美國的“美國世紀”搖旗呐喊,他在書的扉頁裏是這樣寫的:“由於過去的國家、民族和帝國都衰弱了,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在未來,就像在過去一樣,舊的國家將會退場,新的國家將會崛起,宣告它們的世界角色。崛起的國家會提出新的神話,進行新的創造和發現,在從前的大國留下空缺的地方運用力量。”20世紀80年代中當日本產品橫行世界、“日本世紀”成為炙手可熱的世界話題時,哈佛大學著名學者付傳有寫下了他那膾炙人口的《日本第一》。而今,當世界角角落落都在熱烈地談論“madeinChina”、“到中國去投資”話題時,我們國人卻因為害怕招致“中國威脅”論而對“中國世紀”話題噤若寒蟬。中國實在需要有為“中國世紀”搖旗呐喊的勇氣,需要理直氣壯地宣告她的世界角色,需要未雨綢繆地規劃“中國世紀”戰略分步趕超西方強國的戰略,基於此的輿論更應捷足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