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2 / 3)

局部偷心造:在實例中使用全偷心者在入宋以後幾乎找不到了,但大多數建築尚未使用全計心造,而是采用了局部偷心做法。以上所列的鋪作組合形式中,有不少屬於局部偷心造,如“七鋪作雙杪雙下昂下一杪偷心單栱造”、“六鋪作雙杪單下昂下一杪偷心單栱造”便是。《營造法式》卷四“總鋪作次序”一節中也曾多次談及局部偷心的做法,如:“五鋪作一杪一昂,若下一杪偷心……”,“單栱七鋪作兩杪兩昂及六鋪作一杪兩昂,若下一杪偷心……”,“八鋪作兩杪三昂,若下兩杪偷心……”等。現存的11個七鋪作實例中有9個均采用了局部偷心做法。如獨樂寺觀音閣上簷、應縣木塔一層均采用雙杪雙下昂,一、三杪偷心。玄妙觀三清殿、保國寺大殿皆采用雙杪雙下昂下一杪偷心。

3.單栱造與重栱造

鋪作中栱的使用方式還有單栱造與重栱造之別。在鋪作中,計心也好,局部偷心也好,均遇到如何在跳頭上安置橫栱問題。如跳頭上隻用一層橫栱,稱為單栱造;如跳頭上用二層橫栱,稱為重栱造。

單栱造簡潔明快,在當時鋪作中運用十分廣泛。《營造法式》所提到的“八鋪作雙杪三下昂下兩杪偷心單栱造”,“七鋪作雙杪雙下昂下一杪偷心單栱造”,“六鋪作單杪雙下昂下一杪偷心單栱造”等累鋪的鬥栱中,均有采用單栱造的,說明單栱造在當時一些高等級的建築中時有運用。

不過,《營造法式》更推崇重栱造。原因大概在於重栱造更富麗隆重,更適合於殿堂類建築的禮製及藝術要求。《營造法式》殿堂圖樣皆繪重栱造。同時,在《營造法式》卷十七、卷十八的《大木作功限一》、《大木作功限二》中所列舉的“殿閣外簷鋪作”、“殿閣身槽內鋪作”、“樓閣平座鋪作”等,也用“四鋪作至八鋪作內外並重栱計心”。這表明,重栱計心造應是當時最高等級的殿堂建築中主要做法。

4.減鋪與減跳

減鋪,即減層。從《營造法式》的規定來看,減鋪主要在兩種情形下發生:

一是當建築中所用鬥栱的鋪作數多時,外跳不變,裏跳減鋪。《營造法式》在“造栱之製”中規定:“若累鋪作數多,或內外俱勻,或裏跳減一鋪至兩鋪。”在“總鋪作次序”中同樣規定:“若鋪作數多,裏跳恐太遠,即裏跳減一鋪或兩鋪。”如果把“內外俱勻”,看作是鋪作一種標準形態,那麼“裏跳減一鋪至兩鋪”,則是一種減鋪後的變異形態。為什麼需要減鋪?《營造法式》已說得較為明白,即“鋪作數多,裏跳恐太遠”。這一方麵為了顧及裏跳鋪作的結構方便,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避免室內空間的零亂。前麵所列的鋪作形式中,如“七鋪作雙杪雙下昂重栱計心造,裏轉六鋪作出三杪重栱計心造”、“八鋪作三杪雙上昂偷心,跳內當中施騎鬥栱,裏轉六鋪作出三杪重栱計心造”等,就屬於因“累鋪作數多”而采取的減鋪方式。

二是當建築中的鋪作有主次之分時,次要的鋪作內外減鋪。《營造法式》卷四規定:“凡樓閣上層鋪作,或減下層一鋪。其副階纏腰鋪作,不得過殿身,或減殿身一鋪。”顯然,樓閣的下層鋪作、殿堂的殿身鋪作,是視覺的重點,減小其他部分的鋪作,更能達到主次分明的藝術效果。

減跳,是減鋪的一種特殊形式,即減去一層華栱或昂。在《營造法式》卷四“總鋪作次序”一節中,當談到有關補間鋪作與轉角鋪作的關係時規定:“凡轉角鋪作,須與補間鋪作勿令相犯;或梢間近者,須連栱交隱;或於次角補間近角處從上減一跳。”可見,這項規定針對的是特殊情形。

5.列栱與扶壁栱

列栱:轉角鋪作中,一頭為出跳的栱頭,另一頭為橫栱的構件。《營造法式?大木作製度一》在“造栱之製”中有這樣的規定:“凡栱至角相交出跳,則謂之列栱”,其形式有“泥道栱與華栱出跳相列”、“瓜子栱與小栱頭出跳相列”、“慢栱與切幾頭相列;如角內足材下昂造,即與華頭子出跳相列”、“令栱與瓜子栱出跳相列”等多種形式。在鋪作組合中,每一種鋪作在轉角處皆會產生列栱,且鋪作數越多列栱越複雜。

此外,在《營造法式》卷十八《大木作功限二》中,還記述了“分首”或“分首、身內交隱鴛鴦栱”的情形。如:“瓜子栱列小栱頭分首”、“慢栱列切幾頭分首”、“令栱列小栱頭分首”、“華栱列瓜子栱分首”、“華栱列慢栱分首”、“瓜子栱列小栱頭分首,身內交隱鴛鴦栱”、“慢栱列切幾頭分首,身內交隱鴛鴦栱”等。所謂分首,即指栱的兩端被跳頭分隔開。有些栱段須隱刻鴛鴦栱,即成了“分首、身內交隱鴛鴦栱”。

影栱:鋪作位於柱頭中心線上的栱、枋的總稱,即扶壁栱。《營造法式?大木作製度一》規定:“凡鋪作當柱頭壁栱,謂之影栱。如鋪作重栱計心造,則於泥道重栱上施素方。”在泥道重栱上施素枋,應該是影栱的標準形態。但如鋪作采用局部偷心造,影栱則須進行調整。對此,《營造法式》提出了相應的調整方案:“五鋪作一杪一昂,若下一杪偷心,則泥道重栱上施素方,方上又施令栱,栱上施承椽方。單栱七鋪作兩杪兩昂及六鋪作一杪兩昂或兩杪一昂,若下一杪偷心,則於櫨鬥之上施兩令栱兩素方,或隻於泥道重栱上施素方。單栱八鋪作兩杪三昂,若下兩杪偷心,則泥道栱上施素方,方上又施重栱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