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栱:如上所述,是青綠疊暈棱間裝最主要的使用部位。所用為兩暈棱間裝,或三暈棱間裝,或三暈帶紅棱間裝。
柱:柱頭,為四合青、綠退暈如意頭;柱身,為筍紋,或素綠,或碾玉裝;柱,為青暈蓮花,或五彩錦,或團窠方勝素地錦。
椽子:椽頭,為明珠、蓮花;椽身,為素綠。
飛子:正麵青、綠退暈,兩側麵素綠。
大、小連簷:青、綠退暈。
四、解綠裝飾屋舍
解綠裝飾屋舍及解綠結花裝,是一種將梁、額、鬥栱等構件施以土朱為主的暖色調,而柱、椽又作綠色調的彩畫。所謂“解綠”可理解為將綠分解之意。梁思成把“解”理解為“勾”。《營造法式》稱:“材、昂、鬥、栱之類,身內通刷土朱,其緣道及燕尾、八白等並用青、綠疊暈相間。”“若鬥用綠,即栱用青之類。據此可知,它是一種將這些構件刷土朱後用青、綠疊暈為緣道,將青、綠分解為構件邊緣之裝飾。
其所稱之“燕尾”,應指闌額一類構件在構件端部所作的裝飾花紋,在《營造法式》卷三十三圖樣中的簷額、梁、栿之類,在“兩頭相對作如意頭”之後,出現一道線腳,形狀似燕尾。“八白”之意詳見“丹粉刷飾”彩畫一節。畫燕尾和八白等處,通常也采用青、綠疊暈並與構件外緣連成一體。在以青、綠疊暈為外緣時,仍要兩者相間使用,如鬥用綠,則栱用青,便是一例。
1.紋樣類別
解綠裝飾的特點是除柱、椽等構件之外,幾乎所有的梁、枋、鬥、栱等構件,一律用土朱色,而外棱用青、綠疊暈緣道,因此紋樣較為單一。有些梁、枋、鬥、栱等構件的朱地之上,還可間各式五彩花紋。不過這種方式,《營造法式》中把它稱之為“解綠結華裝”,其製度附於解綠裝飾屋舍之後。此外,在柱、椽、槫及額上壁的彩畫中,也運用諸如方勝、團花、五彩四斜毬紋、簇六毬紋錦、明珠、筍文等紋樣。
2.用色之法
《營造法式?彩畫作製度》在“解綠裝飾屋舍之製”中規定:“應材、昂、鬥、栱之類,身內通刷土朱,其緣道及燕尾、八白等,並用青、綠疊暈相間。緣道疊暈,並深色在外,粉線在內。其廣狹長短,並同丹粉刷飾之製;唯簷額或梁栿之類,並四周各用緣道,兩頭相對作如意頭。若畫鬆文,即身內通刷土黃;先以墨筆界畫,次以紫檀間刷,心內用墨點節。鬥、栱、方、桁,緣內朱地上間諸華者,謂之解綠結華裝。並用小注作了進一步說明。
(1)解綠裝
梁、額、鬥、栱、枋彩畫在四周緣道疊暈之內,兩頭相對作如意頭、燕尾;中部通刷土朱,作進一步裝飾。其作法有二:一為鬆紋裝,畫鬆紋者於梁額身內,先用土黃,然後以墨線繪鬆葉圖案,上罩紫檀色;二為卓柏裝,用於梁、栱底麵,作丹地,地上用墨或紫檀點畫簇六毬紋與鬆紋。
(2)解綠結花裝
於鬥、栱、枋、桁、梁、額等構件緣內用朱地,上繪各式五彩花紋。
3.彩畫形製
《營造法式?彩畫作製度》規定:“柱頭及腳並刷朱,用雌黃畫方勝及團華,或以五彩畫四斜或簇六毬紋錦。其柱身內通刷合綠,畫作筍文。凡額上壁內影作,長、廣製度與丹粉刷飾同。身內上棱及兩頭,亦以青、綠疊暈為緣,或作翻卷華葉。鬥下蓮華,並以青暈。
鬥、栱、枋、桁:如上所述,可作解綠裝,或作解綠結花裝。
柱:柱頭、腳通刷朱,然後用雌黃畫方勝及團花圖案,或用五彩四斜毬紋或簇六毬紋錦;柱身,通刷合綠,然後畫筍紋,或隻刷素綠;柱,未作規定。
椽:椽頭,作青、綠疊暈明珠;椽身,通刷合綠。
槫:為綠地筍文,或素綠。
額上壁彩畫:若有鬥栱者,據《營造法式》卷三十四所繪圖樣,即指栱眼壁處彩畫。栱眼壁彩畫有兩種:一是單枝條花,用青、綠疊暈勾邊,內畫五彩花紋;二是影作彩畫,所繪題材為組合式圖案。無鬥栱者,額上壁仍用類似彩畫。
五、丹粉刷飾屋舍
丹粉刷飾及土黃刷飾,是一種用暖調色彩塗飾建築構件的彩畫,又稱赤白彩畫。彩畫各部位顏色皆為平塗,用白粉或墨線勾邊,不再作疊暈。若鬥栱、梁枋和柱子滿刷土朱,即為丹粉刷飾;若以土黃替代土朱,則稱黃土刷飾。有些構件,在一個麵上可以使用兩種顏色塗飾,並可用直線勾出簡單色塊邊界,色塊形狀有長方形、三角形,及由五邊形構成的燕尾形等。丹粉刷飾和土黃刷飾,清代也有,隻用於低等的倉庫之類建築,且都為單色。
1.紋樣類別
丹粉刷飾或土黃刷飾,是彩畫中最簡單的一種,因此紋樣極少,“白粉緣道”和“七朱八白”是此類彩畫中最常見的紋樣。此外在栱眼壁中,所用花紋較為豐富。
2.用色之法
其用色之法,按《營造法式》的“丹粉刷飾屋舍”中的規定:“應材木之類,麵上用土朱通刷,下棱用白粉闌界緣道,兩盡頭斜訛向下,下麵用黃丹通刷。昂、栱下麵及耍頭正麵同。”“若刷土黃者,製度並同。唯以土黃代土朱用之。”又規定:“凡丹粉刷飾,其土朱兩遍,用畢並以膠水罩麵。若刷土黃,則不用。
(1)鬥、栱、替木、耍頭、梁栿等構件刷飾
這些構件的“麵上用土朱通刷,下棱用白粉闌界緣道”,其端部刷飾采用黃丹與白色燕尾相結合的形式。《營造法式?彩畫作製度》規定:“鬥、栱之類,隨材之廣,分為八分,以一分為白緣道。其廣雖多,不得過一寸;雖狹不得過五分。栱頭及替木之類,頭下麵刷丹,於近上棱處刷白。燕尾長五寸至七寸;其廣隨材之厚,分為四分,兩邊各以一分為尾。上刷橫白,廣一分半。”
(2)梁、額上“七朱八白”彩畫
在梁、額一類的構件中,常在立麵通刷土朱後,於構件中部刷長方形白色色塊,兩個白色塊間仍為土朱地的顏色。通過這樣的刷飾,在長條形的梁、額一類的構件之上,往往還會出現八條白色塊,白色塊之間有七塊土朱地的情形,故名“七朱八白”彩畫。它是丹粉刷飾類中常見的一種彩畫。實例如浙江寧波保國寺大殿梁栿,杭州靈隱寺大殿前石塔闌額也雕有這類彩畫的輪廓。白色塊寬可取梁、額寬的1/5、1/6或1/7,在實物中白塊之長為構件總長的1/5。當遇到乳栿、三椽栿之類的短梁時,便作兩朱三白,或四朱五白之類。《營造法式?彩畫作製度》規定:“簷額或大額刷八白者,隨額之廣,若廣一尺以下者,分為五分;一尺五寸以下者,分為六分;二尺以上者,分為七分。各當中以一分為八白。於額身內均之作七隔,其隔長隨白之廣。
3.彩畫形製
雖然丹粉刷飾或土黃刷飾彩畫形製較為簡單,但仍隨所用部位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形態。
鬥、栱、替木、耍頭、梁栿等構件:用土朱通刷,下棱用白緣道。
梁、額:通刷土朱,有些上加“七朱八白”。
柱:柱頭、柱腳刷黃丹,長度相當於闌額寬,上下作白粉線,柱身通刷土朱。
椽、槫:皆通刷土朱。
門、窗、平暗、板壁:皆通刷土朱,但子桯及牙頭護縫刷黃丹。
栱眼壁:如影作,先畫鬥,承以蓮花,下腳翻卷花葉,以土朱、黃丹間裝,並以粉筆勾勒輪廓。
在丹粉刷飾一類彩畫中,也可使用土黃配墨線代替土朱,但其中的門窗、裝修刷飾仍同土朱刷飾製度。
前述五種彩畫的使用,反映著建築等級之差異。五彩遍裝和碾玉裝為高等級彩畫,而丹粉刷飾則屬低等彩畫,疊暈、解綠裝為中等。在現存建築遺物中,如大同下華嚴寺薄迦教藏殿平棊所繪為解綠結花裝,而義縣奉國寺大殿梁枋所繪飛仙、人物、雲氣等為五彩遍裝,遼慶陵地宮、白沙宋墓等也均為五彩遍裝。
六、雜間裝
上述五種彩畫有時可在同一建築中同時使用兩種,相間布置,稱為“雜間裝”。各種彩畫配合使用,可使建築色彩、彩畫更加豐富多彩。正如《營造法式?彩畫作製度》在“雜間裝之製”中所言:“皆隨每色製度,相間品配,令華色鮮麗。
雜間裝並不是隨意品配,而是“各以逐等分數為法”。《營造法式》提到的雜間裝有:五彩間碾玉裝,碾玉間畫鬆紋裝,青、綠三暈棱間及碾玉間畫鬆紋裝,畫鬆紋間解綠赤白裝,畫鬆紋卓柏間三暈棱間裝等數種,並規定了它們的配置比率:
五彩間碾玉裝:其配置比率為五彩裝占6/10,碾玉裝占4/10。
碾玉間畫鬆紋裝:以鬆紋裝為主,碾玉裝隻占3/10。
青、綠三暈棱間及碾玉間畫鬆紋裝:青、綠三暈棱間裝占3份,碾玉裝占2份,畫鬆紋裝占5份(原文作四分,有誤)。
畫鬆紋間解綠赤白裝:兩者取5∶5比例。
畫鬆紋卓柏間三暈棱間裝:畫鬆紋裝占6/10,卓柏裝占3/10(原文作二分,有誤),三暈棱間裝占1/10。
《營造法式》還規定:“凡雜間裝以此分數為率,或用間紅、青、綠三暈棱間裝與五彩遍裝及畫鬆文等相間裝者,各約此分數,隨宜加減之。這又體現了《營造法式》“隨宜加減”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