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我不哭!”三姐態度十分堅決,但哥哥不容分說,一把把她推上了岸。
“我要上船,我要上船!”三姐大聲哭喊著。
“小姑娘,你不上岸去,我們就不用你家船了!”船上的戰士“威脅”她。
這話把三姐說住了,無論如何,不能讓自家船戰前退役呀。三姐眨巴幾下眼睛,計上心來,她同意上岸了。站在夜幕中,看著小船開動了,離岸大約兩丈遠的時候,她舉起早已備好的竹篙,插到水邊,身子朝上騰起,在蒼茫的暮色裏輕輕落在自家小船船艄處,然後悄悄藏在船艙裏。
小船劃到江中,被敵人發現了。頃刻間,一排排炮彈像暴風雨一樣打來。巨大的水柱撞擊著船身,三姐忽地從船艙裏站了起來,搶過掌舵,讓哥哥去撐籬、劃水。這時,我軍的大炮怒吼了,雙方展開了激戰。我們的兩條小船被擊沉了。突然,一顆子彈打中了三姐的右肘,鮮血直往下淌,但她知道此時前進也危險,停著也危險,不如早點到岸,把敵人碉堡消滅掉。於是,她咬著牙拚命抱著舵杆,靈巧地躲著炮彈,閃著惡浪向前劃去,終於成功地把解放軍送到了對岸。他們的小船也奇跡般地成為了“渡江第一船”!
就這樣,在第一天渡江中,她和哥哥來往6趟。以後連續7天7夜,他們兄妹往來大江南北,運送擔架、馬匹、藥品,不計其數。三姐那些天沒覺得累、餓,隻有一個信念,把解放軍送過江,消滅敵人,全國人民得解放。
渡江戰役結束後,哥哥被評為“支前模範”,榮立渡江一等功。開過慶功會的解放軍也沒忘了尋找那個冒著炮火勇敢渡江的小姑娘。一天,三姐正在田裏薅草,一群人敲鑼打鼓送來一個獎牌,上麵寫著“渡江英雄馬三姐”。站在太陽下的三姐不由幸福地笑了。
1949年開國大典前夕,得知渡江戰役中有位年齡最小的女英雄,毛主席親筆題寫請柬,邀請小英雄進京參加開國慶典。因為三姐不足15周歲,家人就沒讓她去。1951年建國兩周年前夕,毛主席再次發來請柬,邀請小英雄進京參加國慶慶典。三姐便和安徽代表團成員一起,到北京榮幸地參加了國慶觀禮。10月3日晚上,中央領導同誌和各地代表一起看戲。三姐被安排坐在毛主席和周總理中間。其間,毛主席拉著她的手,親切地問她叫什麼名字。
三姐結結巴巴地說:“我姓馬,在家排行老三,別人都叫我‘馬三姐’,我沒有正式名字……”
“原來你還是一位無名英雄呢!”一旁的陳毅元帥幽默地說。
第二天,毛主席把三姐接到了中南海家裏。吃飯時,毛主席親切地對她說:“今天請你來,是想給你起個名字,你姓馬,我姓毛,就叫馬毛姐吧,同意嗎?”三姐隻知道使勁地點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從此,她有了真正的名字——馬毛姐。
後來,聽說馬毛姐在家鄉一所學校學習,毛主席又送她一個筆記本,並在扉頁上親筆題詞:“毛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從北京回來後,馬毛姐進入安徽省工農幹部學校學習,並在學習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7年畢業後馬毛姐參加了工作。工作期間,她先後在麻紡廠、針織廠、被服廠等多個單位工作過,擔任過車間主任、工會主席、黨支部書記等多種職務,無論幹什麼,她總是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都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辛勤工作。1990年離休後,她也沒有閑下來,而是經常義務到機關、學校、工廠等單位做革命傳統報告。教育孩子們,牢記曆史,建設未來。
感言: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一聲春雷,響徹華夏。江淮大地,紅色熱土,無數優秀兒女用熱血和汗水寫下了對黨的錚錚誓言。馬毛姐的名字和她的小船,注定將與永遠與“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宏偉曆史畫麵定格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