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北浩常說:“飛機這樣複雜,就是停在那兒不飛也要起變化,何況經過空中飛行這樣劇烈的運動呢!”因此,他檢查飛機時精力集中,全神貫注。不僅機件的正麵和容易看到的地方他要看到,反麵和不容易看到的地方也要用反光鏡看到。有些機件光看到不行,還要用手去摸,用耳朵去聽。為了確保飛機檢查質量,他給自己提出了6條要求:夜間工作不受影響;晚上有節目、電影,收班晚不受影響;星期六下午不受影響;飛行員沒有反映不受影響;起落飛得多或少不受影響;快要做或剛做完定檢工作不受影響。他在檢查飛機時,冬天不管有多冷,風有多大,從不放下帽耳,需要用手摸到的地方,就脫下手套;胳膊伸不進去,就脫掉皮工作服。為了仔細傾聽刹車梅花螺帽處有無漏氣,三九天也要把皮工作帽摘掉。夏季天氣再熱,發動機溫度再高,他也堅持飛行後鑽進噴管檢查渦輪。
1960年冬季的一天,氣溫在零下20多度,26號機組做定檢工作需要爬進進氣道檢查壓縮器葉片,可是這個機組的同誌由於身材的原因誰也爬不進去。怎麼辦?大家正在為難的時候,身材瘦小的夏北浩來了。他脫下皮工作服就鑽進了進氣道。進氣道裏冷得像個冰窟窿,夏北浩趴在冰冷的鋁皮上,仔細檢查每個葉片,沒有發現問題。這時,他冷得渾身直哆嗦。但還是想:“應該把能夠檢查到的地方都檢查到。”於是,又主動檢查了整個進氣道蒙皮。突然,他發現一處蒙皮有些異樣,這時他的嘴唇已凍得發紫,手腳也麻木了,但為了查明疑點,他一直在進氣道裏堅持了40多分鍾。
為了判斷準確,他爬出來後,跑了幾圈暖和了一下身子,又爬進另一架飛機的進氣道作比較研究,最後判定26號飛機蒙皮已經變形。後來拆下油箱一看,發現進氣道內側有一根橋條已經彎曲,十多顆鉚釘都翹起頭來了。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排除故障,極有可能引發嚴重的飛行事故。這時,大家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一個重大隱患,被他消除了。
還有一次,大隊領導讓夏北浩到10號機組帶教。一上飛機,他就發現防火開關支架上少了一顆螺絲釘。大家感到夏北浩真是神了!其實,這都是源於他平時的學習積累。對於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通報上寫的還是領導講的,夏北浩都一一記在本子上,一有時間就拿出來反複比較,認真分析,不弄清原因、不摸清規律決不放手。把原因搞清楚了,就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記錄下來。日積月累,他先後總結了133條檢查維護殲六飛機的經驗。
夏北浩的日記裏有這樣一段話:“黨把價值昂貴的飛機交給我維護,這是對我的最大信任,我決不能辜負黨的期望,一定要以認真負責、踏踏實實的態度,對戰鬥勝利負責,對戰友安全負責,對國家財產負責。”正是以這種高度負責的精神,夏北浩維護的飛機在飛行中從未出現過問題,大家都稱讚他是一位過得硬的機械師。
感言:
機務官兵一手托著戰友的生命,一手托著國家的財產。在30餘年的軍旅生涯中,夏北浩在保障條件差、外界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勇敢麵對挑戰,刻苦鑽研業務技術,對機修工作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成為空軍機務戰線的標杆。夏北浩身上體現的不僅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力量,至今召喚著新一代官兵在履行使命中踏實工作、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