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喂養篇(上)(1 / 3)

為什麼說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品?

當一個幼小的生命呱呱落地,降生來到世界,給予這個新生命的母親就為自己的寶寶準備了天然的,無可比擬的優良食品——母乳。有些婦女害怕喂奶影響體型健美而不願意母乳喂養這是極端錯誤的想法。母乳喂養的好處很多,母乳喂養對母嬰都有好處。

1、母乳營養成分好。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營養品,它包含著一個健康嬰兒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素,比例最適宜。而且隨著嬰兒月齡的增長,母乳的成分也隨著嬰兒的需要作相應的改變。母乳的蛋白質量最好,利用率最高,脂肪在胃內形成的凝塊較小,易於消化吸收。嬰兒一天熱能的攝入量,50%來自母乳的脂肪。母乳中所含乳糖在嬰兒小腸中可變成能量,有利於小腸功能的正常進行,促進鈣的吸收。這種糖在小腸中還可以抑製致病性大腸杆菌,有利於預防嬰兒胃腸受細菌感染而引起腹瀉。母乳所含的無機鹽量較少,這時腎髒還沒有發育完善的嬰兒不會增加負擔。母乳中的鈣、磷比例合適,如果再加有充分的日曬機會,嬰兒期常見的佝僂病可免予發生。母乳還含有維生素和幫助消化的酶,有利於乳汁的消化吸收。

2、母乳中含有抗體和其他免疫因子,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多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和腸內病毒及侵入的細菌結合而抗病。在母乳中還含有多種抗體,能抑製微生物的生長,使嬰兒避免受到細菌感染,不容易發生腹瀉等腸道疾病。

3、母乳喂養既經濟又簡便,母乳既清潔衛生溫度適宜。即使氣溫變化,無論是在盛夏還是寒冬,都不要擔心冷熱變質,又不要配製、消毒,隨時都可以供給嬰兒飲用。

4、嬰兒吸吮乳頭能刺激母親垂體分泌生乳素和催產素,促進乳汁分泌和排乳。還可以促進母體子宮收縮,有利於產後子宮複舊,減少產後出血。

5、哺乳過程也是促進乳房充分發育的過程,可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

6、母親自己喂奶可以仔細觀察嬰兒冷暖饑飽等各種情況。母乳喂養對維係母嬰感情有極大影響,當母親喂哺孩子時,那種愛撫和偎抱的親昵動作,對嬰兒的情緒、智力和性格的發展均起到一定的作用。有關資料表明,母嬰喂養的小兒智商較高。另外在喂哺中可使孩子得到安全感和愉快感。據資料統計顯示:母親喂奶時的情感對乳汁分泌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母親喂奶時要心情舒暢,對嬰兒要撫愛和關心,這樣更加可以密切母兒間的感情。

7、母乳中含有的酶可以破壞腸中的粘液而達到通便的效果,可以防止嬰兒便秘的發生。

8、母乳中蛋白質的代謝物氨較少,可以減輕嬰兒腎髒的負擔,因為嬰兒腎髒還未發育成熟。

9、喂哺母乳不會出現過度喂食現象,因為嬰兒一旦獲得滿足就會立即停止吸吮。

10、對於有過敏史的嬰兒,母乳喂養可免除過敏反應。

由此可見,母乳喂養不僅有利於嬰兒的健康成長,也有利於母親的產後康複。凡有條件哺乳的母親,都應該用母乳喂哺嬰兒。

乳汁生成和初乳好處

乳汁分泌有什麼奧妙嗎?在分娩後,位於大腦皮層的垂體前葉就開始分泌一種激素叫催乳激素,這種激素能刺激乳腺合成脂肪、乳糖和蛋白質,使乳腺分泌乳汁。當嬰兒吸吮乳頭時,感覺衝動迅速將信息傳導到垂體前葉,在此產生催乳激素。催乳激素隨血液到達乳房,使泌乳細胞分泌乳汁,這個過程稱為“泌乳反射”。嬰兒吸吮得越早,母親泌乳就越早;嬰兒多吸,母親就多分泌;嬰兒少吸,母親就少分泌;嬰兒停止吸吮,母親就停止分泌乳汁。

垂體前葉在夜間較白天分泌較多的催乳素,所以夜間的母乳喂養能幫助維持較好的乳量供應。乳汁的分泌僅僅靠嬰兒的吸吮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噴乳反射”的幫助。嬰兒吸吮時對乳頭的刺激,通過感覺神經傳達到大腦,反射性地引起垂體後葉產生催產素。催產素隨血液到達乳房,使腺細胞和腺管周圍的肌細胞收縮,將腺泡內的乳汁壓向乳導管,到達乳竇。當嬰兒吸吮乳頭,雙唇壓迫乳暈下麵的乳竇時,很容易將乳汁吸出。此時如嬰兒突然鬆口,乳汁就像噴泉一樣從乳頭噴射而出。這就是“噴乳反射”。

由此可知,乳汁的生產包括了“泌乳反射”和“噴乳反射”兩個過程,即泌乳和排乳。若哺乳時僅有“泌乳反射”是不能獲得足夠的乳汁的,還必須有“噴乳反射”的幫助,一旦這個反射停止,乳汁排不出,嬰兒吃奶就有困難,這時媽媽常常誤認為自己的乳汁量不夠。催產素反射較催乳素反射複雜。母親的思維、感情、和感覺會影響它。通常感情會幫助反射,但有時抑製反射。催產素還可以幫助母乳外溢,如果母親想孩子,或聽到孩子的哭聲,她的垂體後葉可產生催產素。然後她到乳房的發脹,與此同時,乳汁也可能外流。這表明她的乳房已準備好哺喂饑餓的孩子了。保證泌乳和噴乳反射成功的關鍵還在於嬰兒吸吮乳頭的刺激,吸吮刺激越多,乳汁產生越多。媽媽應掌握正確的喂養方法及姿勢,嬰兒必須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同時含入口中,才能有效地擠壓乳竇,刺激泌乳和噴乳。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產婦在產後最初幾天分泌的乳汁叫初乳,雖然不多但濃度很高,顏色類似黃油。與成熟乳比較,初乳中富含抗體、豐富的蛋白質、較低的脂肪及寶寶所需要的各種酶類、碳水化合物等,這些都是其它任何食品都無法提供的。相對而言含乳糖、脂肪、水溶性維生素較少。初乳中免疫物質可以覆蓋在嬰兒未成熟的腸道表麵,阻止細菌、病毒的附著。所以初乳被人們稱為第一次免疫接種,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初乳還有促進脂類排泄作用,減少黃疸的發生。媽媽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初乳,盡可能不要錯過給寶寶喂養初乳的機會。此外,早產兒媽媽的乳汁也具有最適合喂養自己早產兒的特點,所含各種營養物質和氨基酸較足月寶寶母乳多,能充分滿足早產寶寶的營養需求:而且早產媽媽的奶更利於早產寶寶的消化吸收,還能提高早產寶寶的免疫能力,對抗感染有很大作用

什麼叫成功的母乳喂養?

(1)早接觸、早吸吮—嬰兒出生後半小時內就讓嬰兒與母親的皮膚接觸.吸吮母親的乳頭,並持續30分鍾以上;

(2)母嬰同室—嬰兒出生後,24小時與母親在一起;

(3)按需哺乳—每當嬰兒啼哭或母親感到該喂哺時就喂奶.不規定次數和時間。堅持夜間喂哺;

(4)喂奶姿勢—體位以母親放鬆、舒適為宜,做到三貼—對:胸貼胸、腹貼腹、下額貼乳房,鼻尖對乳頭。含接姿勢力嬰兒將乳頭和乳暈充分放人嘴中;

(5)擠奶方法—將拇指放在乳暈上方,食指放在乳暈下放,與拇指相對,其他手指托乳房,反複一壓一鬆,手指固定、不要在皮膚上有滑動或摩擦;

(6)純母乳喂養最好堅持4—6個月。

孕期應如何做好母乳喂養的準備?

為了頭次成功的母乳喂養,在孕期就應做好母乳喂養的準備工作,這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有心理上的準備,學習母乳喂養的有關知識和技能,了解母乳喂養的優點、初乳的好處、人工喂養的害處、母乳喂養對母兒的好處、如何進行母乳喂養、怎樣做好乳房的準備,怎樣擠奶等等。每個準備做母親的人都要知道吃母乳是孩子的權利,喂母乳是媽媽的天職和義務,要堅信所有女人都能進行母乳喂養,隻要她想喂就能辦到。克服恐懼心理和錯誤的認識,如乳房的大小形狀和乳汁的分泌無關、小乳房大乳房都能產生足量的乳汁、寶寶也能從任何一種乳房中吸吮乳汁、母乳喂養並不會破壞乳房的外觀,如能戴一副合體的乳罩或乳托的話,乳房能保持很好的形狀,用奶瓶喂養可引起多種疾病,目前已經廢除。

孕期就要進行母乳喂養方法和技能的訓練,如糾正乳房乳頭的缺陷,乳房的護理,喂奶的體位,擠奶的方法,正確的喂哺姿勢,等等。在孕期就要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和訓練。

未來的母親不要擔心和猶豫。母乳是你的專利產品,是嬰兒最想吃、最精致、無價的天然營養品。隻要你有用母乳喂寶寶的願望和熱情,母乳喂養就會成功。

哺乳中常遇到的那些問題?

1.銜不住乳頭:當媽媽的乳頭過大、過小、過短時。寶寶銜不住乳頭,造成喂奶困難,寶寶銜了放,放了又銜,往返幾次,乳兒開始煩躁,甚至哭鬧,當媽媽試圖喂奶時乳兒打挺,媽媽急,乳兒哭,母子都累得筋疲力盡。

解決的辦法:1)每天用食指、中指、拇指三個手指捏起乳頭,向外牽拉,每下至少堅持拉一秒,每次拉300下左右,每天拉至少四次,在喂奶前拉更好。2)用吸奶器吸引乳頭,每次吸住奶頭約半分鍾,連續5~10次,每天至少兩次。3)讓大一點的孩子幫助吸吮乳頭,也可讓愛人幫助。4)喂奶時用中指和食指輕輕夾注乳暈上方。使乳頭盡量突出,也防止乳房堵注小兒鼻孔。

2.喂奶姿勢不正確:媽媽喂奶,寶寶吃奶是天生就會的,似乎不用學習,其實不然,我們在兒保門診就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特別是剛剛喂奶的新媽媽,往往是乳母一身汗,胳膊酸了,脖子僵了,乳兒則因不能舒服的吃奶而哭鬧。

解決方法:要記住,正確的喂奶姿勢是胸貼胸、腹貼腹、下頜貼乳房。具體就是:乳兒的胸緊貼媽媽的胸,乳兒的腹部緊貼媽媽的腹部,乳兒的下頜緊貼乳母的乳房。媽媽用手托住乳兒的臀部,媽媽的肘部托住乳兒的頭頸部,乳兒的上身躺在媽媽的前臂上,這樣的姿勢是乳兒吃奶最感舒服的位置。可有的媽媽恰恰相反,乳兒越是銜不住乳頭,媽媽越是把寶寶的頭部往乳房部靠,結果,乳兒鼻子被堵住,不能出氣,就無法吃奶。一定要讓小兒仰著頭吃奶(就是讓乳兒下頜貼乳房,前額和鼻部盡量遠離乳房)這樣不但容易吸吮,小兒食道也伸直,容易吞咽乳汁,也有利於小兒呼吸,還有利於牙骸骨的發育,避免"兜齒"。

3.咬破乳頭:常常有乳母的乳頭被乳兒咬破而發生乳頭皸裂,甚至發生感染,當乳兒吸吮時,媽媽的乳頭劇烈的疼痛,若是感染並發乳腺炎更是麻煩。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這往往是由於乳母喂養方法不對所致,而不是乳兒的問題,我們曾經遇到一位媽媽由於經常被乳兒咬破乳頭而疼痛難忍,想給孩子斷奶,"這孩子太狠,總是咬媽媽的乳頭",媽媽也隻好狠下心來,斷奶解決,但媽媽畢竟是不舍得寶寶這麼小就不吃媽媽的奶了,又不吃牛奶。看著可憐。

解決辦法:其實,這位媽媽就是喂哺的方法不對,她沒有讓乳兒完全含住乳頭,而隻是單單含住乳頭,她的乳頭又小,乳兒含不住,就試圖用牙床咬住,久而久之,乳頭被慢慢磨破了。這樣一來,媽媽因為乳頭疼痛,喂奶時就盡量讓小兒含的少一點,而且出於本能,由於疼痛,小兒一含奶吸吮,媽媽就向後躲,小兒含的就更少,乳兒為了含住乳頭就緊緊用牙床咬住乳頭,牽拉乳頭,再次使乳頭受損,形成了惡性循環。乳頭皸裂越來越重。怎樣才算完全含住奶頭呢?就是一定要讓小兒把乳暈也含進去。

4.乳頭錯覺:若寶寶出生後暫時沒有母乳吃,用奶瓶喂奶,當媽媽下奶了,改變母乳喂養時,有的小兒不適應而拒絕吃媽媽的奶。這就是乳頭錯覺。相反,若一直用母乳喂養,小兒不吃人工乳頭的現象也不少。

解決辦法:一定要做兩手準備。從出生一開始,無論是有母乳還是沒有母乳,都要讓小兒吸吮媽媽的奶頭,穿插著給小兒用奶瓶喂水,使小兒即能哺乳媽媽的奶,也能在不得以暫時停母乳時使用奶瓶喂奶,這是很重要的。經常有這樣的問題困擾媽媽。這要從一開始就做好準備,才能適應不同的喂養方式。以免給以後的喂養工作帶來麻煩。

5.乳衝和乳少:這兩種情況都可影響小兒吃奶的問題。乳少很容易發現,喂奶前乳房不賬,無噴乳反射,小兒吃奶周期短,生長發育慢,大便少等。但是乳衝就不是很容易被發現了。媽媽的奶水很好,乳兒也沒有什麼不適,大小便都正常,生長發育也正常,可就是每當給小兒吃奶,孩子就打挺,哭鬧,剛把奶頭銜入口中很快就吐出來,甚至拒絕吃奶。奶向外噴出,甚至噴孩子一臉。當小兒吸吮時,小兒吞咽的很急,一口接不上一口。很易出現嗆奶。這可能就是由於奶衝造成的。

解決的方法:剪刀式喂哺。即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使成剪刀樣。夾注乳房,讓乳汁緩慢流出。少喝湯,適當減少乳汁分泌。有的醫生建議喂奶前把乳汁擠出一些再喂以減輕乳賬。

6.乳腺炎:這是哺乳期最常見的疾病,給乳母和乳兒都會帶來痛苦。避免乳腺炎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

解決辦法:1)避免乳頭皸裂。2)不要擠壓乳房。睡覺時要仰臥位,以免擠壓乳房。3)一定要定時排空乳房。不要攢奶。4)有乳核要及時揉開,也可用硫酸美濕敷或熱敷。5)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著急上火",6)乳房疼痛時及時看醫生,有感染趨勢時及時使用抗菌素。一旦發生乳腺炎要及時靜脈輸注抗菌素,不要等待,以免形成化膿性乳腺炎。若是化膿性乳腺炎就要及時切開引流。切莫忘記乳腺炎發病很快,預防是很重要的。要把它消滅在萌芽中。

7.奶脹:出現奶脹時要頻繁喂奶,將乳汁排空,哺乳前先用熱毛巾敷乳房2-3分鍾,也可用手擠或吸奶器吸出些乳汁,使乳房變軟,便於寶寶含吮。如嬰兒因某些原因不能吸乳時,應按時將乳汁排出。

嬰兒也需飲食文化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母親一邊哺乳,一邊看電視;或一邊哺乳,一邊吃飯,全然不看孩子的眼神;還有的母親隨便在塵土飛揚的馬路邊、嘈雜喧嘩的公共場所給嬰兒哺乳;更有甚者,明明孩子正香甜地吃著奶,卻因母親有事,不管孩子吃沒吃飽,強行扯出孩子口中的乳頭……凡此種種,均會有礙母子情感的交流,影響孩子對母乳營養的吸收。其實,對於嬰兒來說,同樣需要良好的飲食文化。那麼,哺乳的母親應注意哪些方麵的問題呢?

別邊看電視邊哺乳:母親的低聲細語對嬰兒的視覺和聽覺都是一種刺激,盡管嬰兒還聽不懂母親的語言,但卻能從母親的音容中分辨喜怒哀樂。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嬰兒在吸吮乳汁時,常常會自覺不自覺地注視母親的麵孔,潛意識中想和母親交流。但如果母親一邊哺乳,一邊看電視,就忽略了與孩子情感交流的機會。寶寶接受的是電視裏嘈雜的聲音,卻聽不到來自母親的柔聲細語,看不到母親溫馨的微笑。無疑會阻礙母子情感交流。

哺乳時別發脾氣:母親的生氣、發怒,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都是惡性的心理刺激,有的孩子甚至被母親的發怒嚇哭。

別在嘈雜的環境中哺乳:正如成人進食需要良好的環境一樣,嬰兒也需要有一個相對適宜的進餐環境。因此,母親在給孩子哺乳時應盡量選擇光線柔和、溫度適宜、相對安靜的環境。光線太強,對孩子的視力將是強烈的刺激,而光線太暗,又給人以壓抑感。過於嘈雜、喧鬧的環境,不僅不利於進食,更有礙食物營養的消化和吸收。

同時,環境過於雜亂,易導致嬰兒注意力分散,不利於集中精力吸吮乳汁。

人的智力發育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其物質基礎是足夠數量的、發育和功能良好的腦細胞。神經細胞的特點是已分化的細胞不能再增殖。胎齡18周至出生後2周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而最關鍵時刻是懷孕後期3個月至出生後6個月(主要是哺乳期);嬰兒期是整個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故保證此期的營養供應是相當重要的,而此期最有利於嬰兒腦細胞發育的食品是母乳。因為通過哺乳,不僅為嬰兒提供充足的營養,更重要的是,在母親哺乳的過程中,母子間的肌膚接觸、目光交流、母親對嬰兒的愛撫以及哺乳前後母子之間情感、語言的交流,都有利於嬰兒感知覺的發育,有利於嬰兒腦細胞的發育,最終有利於嬰兒智力的發育。

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養怎麼辦?

1.如何判斷母乳不足?

通常如果母乳足量的話,寶寶在喂奶最初的5分鍾就能吃個半飽,奶量夠,孩子吃飽後就會安靜的入睡或不哭不鬧地玩。如果孩子吃完奶仍久久不能入睡,或仍煩躁不安,或入睡後不久又哭鬧起來,或尚未到下次喂奶時間就要吃奶了以及母親乳房不脹,所有這些跡象都表明母乳分泌不足。這樣,就隻好采用母乳和奶粉混合喂養的方法。

混合喂養時,應先喂10分鍾母乳,保證母親的乳房按時受到刺激而維持乳汁的分泌,然後補充一定量的嬰兒專用奶粉。

如果媽媽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用母乳喂養孩子的話,隻得采用人工喂養的方法了。

2.人工喂養用具的準備。

奶瓶:你可以選擇寬頸、不易破碎的奶瓶,以便易於注入和清潔,容積以250毫升大小的最為合適,一般情況下三四隻就夠用了。

奶嘴:選擇大小與母親乳頭相近的,不太硬的。奶嘴上的眼兒一般用燒紅的或消過毒的針紮出來,也可以用剪刀剪成“十”字形,不要過大或過小。把奶瓶倒過來,乳汁以5-6厘米的間距滴落就行。你一下子大概弄不好那個眼兒,所以要稍微多買幾個,以備用。

清潔消毒用品:瓶刷、蒸煮器(也可用鍋代替,但最好專用)等。在每次喂完奶後要立即刷洗並消毒,以確保嬰兒健康。

3.代乳品的選擇。

奶製品:現在市場已有專門供各種月齡段、年齡段的寶寶吃的奶粉,選擇的餘地相當大。不管選用哪個牌子的奶粉,質量是媽媽首先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但並不是價格越貴質量就一定越好,媽媽們選擇時,要注意該奶粉的生產標準是否符合國家的要求。你應該看一下包裝袋上是否印有GB10765-1997或GB10766-1997。如果是進口奶粉要看原產地,有無商檢標誌,並比較一下營養成分量。(注意:鮮牛奶中含有的酪蛋白不太容易消化,所以最好等嬰兒6個月以後才喂牛奶,而全脂奶粉則要到1歲以後)。

嬰幼兒配方食品(非奶製品):現在市場上出現的各種嬰兒配方食品如營養米粉也不少,如貝因美1階段嬰兒營養米粉,就是專為中國寶寶設計的,所含營養能完全滿足母乳不足的營養需要,可以根據情況選擇適合寶寶的品種。

4.喂養方法。

(1)如果是混合喂養,每次都先喂母乳,再喂奶粉。人工喂養時,也應把寶寶抱在手裏,讓他體驗到母愛。

(2)事先準備好涼開水,以便及時衝調適溫奶粉。

(3)喂奶之前要先滴幾滴奶在手腕或手背上,試試溫度,不可太熱或太冷,要正好適宜食用。

(4)應托高奶瓶底,使乳汁充滿奶嘴,防止吸入空氣。

(5)喂奶後,要讓寶寶上身直立,輕拍其背部,排出胃中的空氣,以免溢奶。

(6)每次使用前器具都要清潔、消毒。奶粉要在每次喂奶前現調,用量及調配方法要按照說明書執行,不要隨意改變奶粉的濃度。

(7)通過觀察掌握寶寶的奶量,不要強求孩子多吃。吃不完餘下來的奶超過半小時就不能再給寶寶吃了。

母親上班後如何進行母乳喂養?

母親上班後,工作單位離家近的母親,可請人把嬰兒送到單位,上、下午各喂一次,也可上、下午各提前半小時下班回家喂寶寶。上班地點離家較遠,可采取比較方便可行的方法---擠奶,白天每間隔3-4小時擠一次奶,存放於消過毒的器具中,存入單位冷藏箱,下班後用保溫瓶帶回家中,作為寶寶第二天的食物。第二天上班後,家人可把奶隔水加溫喂哺嬰兒。夜間和母親上班前,在家盡量給寶寶哺乳,這樣能保證泌乳,使孩子盡量多吃一段時間的母乳,對嬰兒生長發育會大有好處。

寶寶和媽媽暫時分開怎樣喂奶?

在暫時分開的情況下,母親可用擠出的奶來保證對孩子的母乳喂養,這也可以防止乳房充血。

1.擠奶:在衛生的專用地方,手工擠奶和擠奶器,每隔3小時擠一次(注意消毒)。

2.保存:冷凍——隔水加熱。

3.喂養:用杯子、小勺,每天1—3次。

打嗝

打嗝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現象,尤其多見於新生兒。許多父母不理解這是怎麼回事,認為嬰兒得了什麼病。殊不知這是由於小兒神經係統發育不完善導致的,不算是病。

膈是人體中一塊很薄的肌肉,它不僅分隔胸腔和腹腔,而且又是人體主要的呼吸肌。膈肌收縮時,擴大胸腔,引起吸氣,膈肌鬆弛時,胸腔減少容積,產生呼氣。新生兒由於神經發育不完善,使控製膈肌運動的植物神經活動功能受影響。當新生兒受到輕微刺激,如冷空氣吸入、進食太快等,就會發生膈肌突然收縮,從而迅速吸氣,聲帶收緊,聲門突然關閉,而發出“嗝”聲。隨著嬰幼兒的成長神經係統逐漸發育完善,打嗝現象也回逐漸減少。因此,家長不必為新生兒打嗝而驚恐。打嗝時可以給新生兒喝些溫開水,或者抱起輕拍背部,打嗝便可止住。

溢奶、嗆奶

新生兒的胃幾乎呈水平位,胃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特別是賁門部括約肌比較鬆,所以當胃部充滿乳汁,特別還混有因嬰兒啼哭或吸吮時吞入的空氣時,很容易由於胃中空氣上溢將食物帶出而發生嘔吐,這種嘔吐稱為溢奶。溢奶常為奶後少量奶汁從口角流出,並不伴其他症狀,也不影響嬰兒營養。食道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會造成氣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時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

人乳和配方乳的營養有什麼不同?

母乳化奶粉:為克服牛奶的缺點,使之更接近人奶的營養成分而配製的奶粉。以往稱之為母乳化奶粉或人乳化奶粉,現稱嬰兒配方乳。經配製後,使原來牛奶中的蛋白質、飽和脂肪酸、礦物質和含量有所降低,適量加入牛奶中所不足的不飽和脂肪酸、乳糖、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營養成分與人乳近似,較鮮奶或全脂奶粉易消化吸收,適用於無母乳喂養的嬰兒。但嬰兒配方乳終究不具備母乳的許多特點,特別是缺乏母乳含有活性免疫物質酶,故不能代替母乳。

必須人工喂養時,最好選擇配方奶粉。選擇配方奶粉最根本的原則是:奶粉配方中的營養素種類及其配製量越接近母乳越好,越適於孩子成長越好。因此需要考慮以下方麵:

質量優良,配方合理

目前市場上有兩大類,一類是以牛奶為基質加以改良,約占配方奶的80%,另一類以黃豆為基質。

1.以牛奶為基質的配方奶,改變了牛奶的成分:

降低了牛奶中蛋白質的含量和過高的鈉鹽,減輕腎負荷,添加了孩子發育所必需的氨基酸。調整了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使得嬰兒更容易消化吸收。可喜的是最近有的配方奶粉又加大了乳清蛋白中α-乳清蛋白的含量,使得配方奶粉更接近母乳。降低了脂肪的含量,部分或全部用不飽和脂肪酸代替了飽和脂肪酸,有利於孩子的心血管發育。調整和添加了部分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以克服牛奶的不足和孩子發育的需要。如:降低鈣和磷的含量,調整它們的比例。添加鐵、鋅以及維生素A、D等。一些先進的廠家為了配方奶更接近母乳,添加了母乳中含有的部分核苷酸、AA、DHA或者AA,DHA的前體亞油酸、亞麻酸,有助於增強孩子免疫力、神經係統以及視網膜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