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日做夢
對於自己的期望較高,往往也是督促自己邁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源動力之一;但是,如果當初所設定的目標,根本就不切實際的話,往往是適得其反的。一個理想主義者,對於自己的期望甚高,但是卻沒有想過:有時候,對於自己的要求,其實是遠遠地超過自己的能力所及;所以,就算已經全力以赴,但是對於自己的努力不但從不感到滿足,反而一再計較那些非自己能力所及,以至於搞砸的部分。因此,人生就這樣陷入無止境的現實與理想的戰爭之中,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搞得整個人身心疲憊。
一般說來,大多有這種自我期望甚高,且又習慣於苛刻地要求自己的人,多半是因為極度缺乏安全感所致。潛意識中總是認為自己怎麼做都不好,怎麼做都不對,由於擔心別人對自己的表現會有負麵的評價,故以自我苛求來掩飾內心的不安。
因此,若要解決此難題,所要麵臨到的最大敵人,其實就是自己本人。
仔細回想一下,在童年的時候,是否有下述的這些經驗,不論是師長,或是父母,總是認為我們做得不夠好?當我們帶著考了95分的考卷,高高興興地回家時,不但沒有被稱讚反而還被父母斥責說:為什麼沒有考到100分?有沒有被父母期望像哥哥一樣,在學校成為一位叱吒風雲的足球選手?或者我們曾經立下宏偉目標,要曲5歲的時候,成為一位百萬富翁,但是迄今卻仍身無分文?
事後,我們就會發現,許多長輩或是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期望,是不是真正能夠讓自己感到驕傲與成就;我們是為考了95分感到高興?還是必須承受考到100分的壓力,然後當父母親高興了之後,自己才會覺得高興?因此,請從理想的期望中蘇醒過來吧!凡事盡力而為,如此也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以積極鼓勵的方式,取代批評不滿的情緒,來對自己全力以赴之後的表現評分。
例如,當我們千挑萬選終於決定盛裝參加晚會後,卻發現大家的穿著多半是很休閑的,當我們正準備責怪自己:“怎麼那麼笨!我看起來簡直像是怪物一樣!”時,反而以讚美的口吻來稱讚自己:“看!我是多麼地與眾不同啊!
今天我真是帥呆了!”
借助這種方式來改變自己對自己的觀感,並將每一件想要苛求的事,與後來自己稱讚自己的方式全部記錄下來,相形對照一下,你會發現事實原來如此。
原來我對自己,竟是如此地不厚道啊!借此來慢慢地恢複自己應有的自尊心。相信你也有同感吧?
大幹世界,無奇不有,用你的慧眼去努力捕捉每一次機會,因為它就在你身邊。
有一回,阿凡提夢見自己有一隻大公雞,一位顧主走過來問:
“哎,阿凡提,大公雞長的又肥大又美,賣不賣呀?”
“多掏幾塊錢就賣。”
“你要多少錢?”
“12塊。”
“給你?塊吧。”
“太少了。”
“得啦,給伽塊好了。”
“不,還太少。”
就這樣,兩人討價還價地一直加到9塊了。阿凡提從夢中醒來,睜眼一看,原來是場空夢。他又馬上緊閉著眼睛喊道:
“喂,朋友!行,行!9塊就9塊,賣給你好了!”
心靈語思
人生最大的憾事是機遇擦身而過,而使你一無所獲;人生最狂的驚喜是機遇迎麵撲來,而使你命運亨通。在機遇來的時候,切忌舍本求末!
12.要“一意孤行”
一個人隻有一顆心,同時想一件事,如果會三心二意的話,那確實是個超人了,但這樣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不知你是不是有過跟我一樣的經驗:不論是決定吃什麼,還是穿什麼,許許多多生活上的瑣事,總是猶豫再三,很難決定該怎麼做,另外,總是會花很多的時間,在決定要看哪一部電影,或該買哪一雙鞋,或是為該買哪種沙拉醬而煩惱。更糟的是,往往可以花上兩個星期,還決定不了車子的顏色,我說我怎麼那麼笨啊!
許多人多半會有因為逃避做某些困難的決定,而感到罪惡的經驗,但是,這與無法做出一個簡單決定的感覺,是全然不同的。做不出決定的原因,大抵可以歸納成以下幾點:(1)保持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因此,內心極為矛盾,最後,還是決定等到所謂的“適當”時機再說。(2)堅信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必有佳作,因此,總會習慣地去收集資訊,直到覺得有足夠的資訊來做一個最佳的決定為止。可惜的是,知識多半來自於經驗,而經驗卻往往禁不住考驗。(3)認為石頭到後麵會越挑越大,因此,盡管已經有了很好的想法,卻不願就此善罷甘休,一定還要再想出更好的方案出來才行。三心二意的結果,造成了決策的延誤。(4)必須在同一時間之內,完成多項決策,希望麵麵俱到的結果,反倒是連一個決定都做不出來,或者是極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如果我們是那種隻要花五分鍾,就可以做出是否要購車這一類重大的決定,但是卻必須花上兩個星期才能決定顏色的人,那麼很顯然的,我們做決定的優先順序可能弄錯了。因為,這可能太鑽牛角尖了,以至於會花過多的時間在作較瑣碎的決定上,而忽略了整個決定的真正本質。
因此,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從下個月開始,將所有較不重要的決定,都以擲銅板的方式來決定即可,根本想都不要去想,就照擲銅板的結果去做就是了。但是,到底哪一些決定是所謂較小的決定呢?譬如凡是金額低於10萬,費時少於l0年的決定,皆可歸類為此。相信一個月之後,你自然就會對於那些金額較大,費時較久的大決定,養成較為深思熟慮的習慣,而不會再花太多的時間,去煩惱到底要看哪一部電影之類的問題。
如果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做的決定,最後卻發現不是最好的,甚至是錯誤,那麼,這對任何人而言,可能是最難堪不過的了。但是,我們要知道,人生不是靜止不變的,隨時都有改變決定的權利,當然有些決定是不易再擅自更改的,例如科學必須了解人生未來走向,是由許許多多不同的決定組合而成的,因此,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誰說不是呢?雖然說作決定的時機很重要,但是,如果執意要等到最好的時機才做每一個決定的話,那我們將一個決定都做不出來。因為,根本沒人會知道,什麼時候才是真正最好的時機,結果,反而錯失了時機而有所延誤。要知道,不做決定有時候往往比錯誤的決定還要糟糕,愛迪生在發明燈泡的時候,就曾經曆經超過一萬次的考慮與嚐試之後才成功;而每一次當他發現錯誤的時候,他就會馬上調整步伐,改變方法,最後終於將電燈發明出來。
因此,就算做出的決定,而最後產生的結果與當初預期的有著相當程度的差異,也不要灰心,因為,這次寶貴的經驗可能會在未來激發出更好的點子與方法。不過,如果一直猶豫不決,那麼終將一事無成。舉例來說,如果想開一家公司,那就應該將構想轉換成具體的經營企業一書,以提供給潛在的投資人作參考,而當他們對我們的想法有一些不同意見的時候,那正好可以思考,看是用什麼方法來做調整與修改,直到他們都滿意為止,但是,如果一直怕犯錯,而不敢具體地將腦中的想法提出來的話,一旦時間拖久,這些投資人可能就因為不耐久候而放棄了。
心靈語思
該出手時就出手,該出一個手指頭時,就出一個手指頭。想成事,就不要遇事猶豫不決,不論做什麼,猶豫都是行家的一大忌。
13.大嘴巴
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一個大嘴巴的、愛亂講話的人。我不但對別人的道聽途說充滿著濃厚的興趣,有時甚至更會主動地將自己所聽到的最新小道消息四處散發。習慣成自然嘛!
人之所以會喜歡到處亂講,到處與人論是非,其主要動機不外乎下列幾點:
(1)可以借由別人私底下的一些不當言行,來突顯出自身的優越。
(2)借著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花在討論別人的隱私上,來逃避自己在生活上所必須麵對與處理的難題。
(3)借助隨時握有他人甚感興趣的最新小道消息,來向他人展示出自己是一個消息很靈通的人,並且,以給予他人最新獨家的消息,來滿足自己駕馭他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