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無形的羈絆2(2 / 3)

因此,若有人想要向我們索取相關消息的時候,他們也可能必須以施予小惠的方式,才能換得一些他們想知道的八卦消息。

如果,我們對於自己現有的一些思想或行為,感到不滿或羞愧的話,那麼,就應該從改善自己的行為開始做起,而不是利用挖人隱私的方式,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與罪惡感。

首先,我們應該仔細回顧一下自己過去曾經有過哪些壞的習慣與行為,讓自己深感不滿,然後一一地記錄下來,這個動作雖然很痛苦,但卻是必要的。

當記錄完成之後,再將一些已經改善的壞行為與壞習慣一一加以刪除,並向自己承諾原諒自己的過去,而且從此不再去觸及它。

最後,再將全部的精力放在想辦法改善一些現有的壞習慣上。

改掉觀賞或閱讀充斥小道消息的脫口秀、廣播節目以及相關的報章雜誌。

相反地,將多餘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一些可以激勵自己成功的名人傳記和相關的報章雜誌,以期慢慢地改掉喜歡東家長西家短的壞習慣。

增強自己的自製能力,是改掉喜歡愛說三道四這個壞習慣最直接的方法。

如果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樣來克製自己的話,不妨試試,隻要當我們告訴某一個人某一件小道消息時,就用懲罰自己的方式寫下:“我剛剛告訴了某某某一件小道新聞”,重複寫它個25遍,並將此一紙條張貼在布告欄上,以供人議論。

然後,再丟一張10元錢進一個預先準備好的存錢盒之中,作為懲罰自己亂講的基金,當然,這個前提必須是深惡痛絕自己如此愛亂講話的人才做得到的。

心靈語思

“天下無人不說人,天下無人不被人說”,相信以上這種下猛藥的方式,或許有助於改掉你向來喜歡說是道非的惡習吧。

14.思想上的彎路

遇事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有人上街要買台彩色電視機,由於價錢較高,又都不是名牌,往往反複比較,反複動搖。結果跑了許多家商店,去了許多次,就是決定不下來。心理學家認為,人在處理問題時所表現的這種拿不定主意、優柔寡斷的心理現象是意誌薄弱的表現。

為什麼有些人遇事易反反複複、優柔寡斷?這主要是因為:

(1)心理學認為,對問題的本質缺乏清晰的認識是使人遇事拿不定主意,並產生心理衝突的原因。隻要留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優柔寡斷多發生在青年人身上,這是因為青年人涉世未深,對一些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經驗的緣故。

(2)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旦遇到類似的情境,便產生消極的條件反射,躇躊不已。

(3)一般說來,優柔寡斷者大都具有如下性格特征: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體中隨大流,過分小心謹慎等等。

(4)這種人從小就在倍受溺愛的家庭中長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成生活,父母、兄弟姐妹是其拐杖。這種人一旦獨自走上社會,遇事易出現優柔寡斷現象。

另一種情況是家庭從小管束太嚴,這種教育方式教出來的人隻能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況發生變化,他們就擔心不合要求,在動機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怎樣克服這種遇事拿不定主意、優柔寡斷的毛病呢?

(1)培養自信、自主、自強、自立的勇氣和信心,培養自己性格、意誌獨立的良好品質。

(2)心理學認為,人的決策水平與其所具有的知識經驗有很大的關係。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其決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則越低。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有膽有識,有識有膽”。

(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平時經常開動腦筋,勤學多思是關鍵時刻有主見的前提和基礎。

(4)排除外界幹擾和暗示,穩定情緒,由此及彼、由表及裏仔細分析,亦有助於培養果斷的意誌。

猶豫——如果有,你便會被擠到沒有機會的死水中。

其實,凡世間眾人皆有猶豫,但並非所有情況都會同時發生,它甚至根本就不會發生,因為猶豫是來自自己的想象,隻要有堅強的意誌力便能將之克服。若能了解這些,接下來的就隻有如何去克服問題。如果你能再達成下列幾種心理建設,則剩下來的問題也將煙消雲散。

每當麵臨一個新的機會,在斟酌得失之間,猶豫便會在你的內心裏悄然出現,阻撓你致勝的決心。這雖然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變化,但若不趁早加以克服,便將慢慢累積擴大,當它爬滿你的心,且進而侵蝕你的骨髓時,就難以救治。如果你正保持著維持現狀的觀念,即應早日醫治,阻止病菌繼續蔓延,並從而將殘留在體內的病源完全根除,以免到頭來後悔不已!

但是消除猶豫的方法,隻有從正麵迎擊,別無他法。因為猶豫一旦被姑息,便會常留在你的身邊,把機會從你身旁逼走。因此,為能獲得機會,就必須先消除猶豫。完成這個步驟,接下來忙不完的工作會迎麵而來,多得使你不得不從中選擇機會,會讓你沒有時間去考慮害怕的問題。

請牢記,對自己絕不可放縱,你應正視自己的問題,從正麵去嚐試解決。譬如你害怕在大庭廣眾前發表意見,就應在大庭廣眾前與人交談;如果你為了加薪問題想找上司談判,但因心生膽怯,事情一拖再拖,一直無法獲得解決。建議你不妨一鼓作氣走到上司麵前,開門見山地要求加薪,相信結果一定比你想象的還好。

如果你現在心裏有尚未完成而需要完成的事,切勿遲疑,趕快開始行動吧。

心靈語思

不要追求盡善盡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隻要不違背大原則,就可以決定取舍。雖然沒有生動事例說明它的危害,但養成這種毛病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你引向困惑的境地,使你喪失判斷力。

15.痛苦隻是自己的

人在遭受挫折時,會變得非常脆弱,但問題不論多嚴重,請不要讓別人同你分享這份傷感。

對於每個人來說,隨時遭遇各種各樣的危機,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家人生病、親友死亡、婚姻不和睦等,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會使我們壓力倍增,心力憔悴,進而影響我們的工作情緒。

不客氣地說,這個世界上的人每一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每個人的視角則完全是被自己先天或後天形成的思維框架左右的,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注意力,喜歡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之上。比如說,你們夫妻最近經常無端發生嚴重的口角,你察覺你和太太的婚姻關係已經亮起了紅燈。而且也許這個時期又是公司最緊張的時候,你的業務也很繁重。在家庭和業務的壓力下,你很容易跌入無奈情緒的陷阱,處於一個相當低落的時期。大多數人在情緒低潮的時候,總是希望別人給予關懷,對自己伸出援手。所以你在這種情況下,一不留神就會失去自控,家庭問題上的苦悶和事業的壓力都讓你急需要有人傾聽你的感受,幫你發泄心中的鬱悶和不滿意。

不是每個人都是我們可以信賴的朋友,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你對他們傾訴一些你自己覺得感人淚下的事情,其實並不會博得他們的同情,甚至會覺著你小題大做,沒能力處理好一些簡單事件等。

深究起來,這種渴望同情與注意的心理是一種小孩心態。我們都見過這樣的畫麵:許多時候,當一個孩子摔倒以後,他並不是馬上張嘴大哭,而是看周圍有沒有人注意他,有人的話,他就會驚天動地哭起來;沒有人,他一般就會不聲不響地爬起來,繼續他的遊戲。小孩子的這種把戲會讓人覺得可愛好玩,換做一個成年人呢?

再說,每個人都會有不少煩惱。大家可能都在“水深火熱”中掙紮,何必總拿自己的不開心強加到人家頭上呢?除非需要幫助,否則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要拉著人家陪你一道悲傷,還是自我調節為好。

心靈語思

其實人就是不斷地在調節、受挫之間一分一秒度過的,對於人生,時變時憂,但真正能讀懂的隻有自己。

16.磨難帶來完美人生

磨難有如一種鍛煉,一方麵消耗了大量體能,一方麵卻又強身健骨。

對待磨難有兩種態度,一種是主動迎接,一種是被動承受。古時的斯巴達青年,迫於風俗的壓力,每年都要在神壇上承受笞刑,以增強忍受磨難的耐力,這同時具有主動和被動的兩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