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經商要多一個心眼職場要有手腕3(2 / 3)

那位女士聽完這番話,臉上重現喜悅的神色,頂禮而去。

生活和工作中,感到不如意的時候,不要抱怨別人對我們不公平,首先要認真想一想,我們是否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圓滿完成了自己的職責。

45淩誌的挑戰

多年以前,豐田公司發現,世界上有許多人想購買奔馳車,但由於定價太高而無法實現。於是,豐田公司的工程師放手開發淩誌汽車。豐田公司在美國宣傳淩誌時,將其圖片和奔馳並列在一起,用大標題寫道:用36000美元就可以買到價值73000美元的汽車,這在曆史上還是第一次。經銷商列出了潛在的顧客名單,並送給他們精美的禮盒,內裝展現淩誌汽車性能的錄像帶。

錄像帶中有這樣一段內容:一位工程師分別將一杯水放在奔馳和淩誌的發動機蓋上,當汽車發動時,奔馳車上的水晃動起來,而淩誌車上的水卻沒有動,這說明淩誌發動機行駛時更平穩。麵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挑戰,奔馳公司不得不重新考慮定價策略。但出人意料的是,奔馳公司並沒有采取跟隨降價的辦法,恰恰相反,提高了自己的價格。對此,奔馳公司的解釋隻有一句話:奔馳是富裕家庭的車,和淩誌不在同一檔次。奔馳公司認為,如果降價,就等於承認自己定價過高,雖然一時可以爭取到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失去市場忠誠度,消費者會轉向定價更低的公司;如果保持價格不變,其銷售額也會不斷下降。隻有提高價格,增加更多的保證和服務,例如免費維修6年,才可以鞏固奔馳原有的地位。就這樣,奔馳公司不是跟隨和盲從,而是以超常思維和手段,化被動為主動,擺脫了來自淩誌的挑戰。

一個封閉的思維模式裏,很容易形成盲從和跟隨。在市場營銷中,當我們麵對難以解開的局麵時,隻有突破定式、打破常規,以超常思維來解決新問題,才能使企業不斷獲得新的商機。這對於企業營銷的成敗具有非凡意義,其功效在於出其不意,獨辟蹊徑,而這恰恰是現代商人所應具備的思維品質。

46地獄的路上

有一個人死後,在去閻羅殿的路上,遇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主人請他留下來。這個人說:“我在人間辛苦了一輩子,我現在隻想吃,隻想睡,我討厭工作。”

主人答道:“好極了!這裏有山珍海味,有舒適的床鋪,而且,我保證無任何事情要你做。”這人高興地住下了。

開始,他感到很快樂。漸漸地,他覺得有點寂寞、空虛。於是去見宮殿的主人,抱怨道:“這樣的日子過久了也沒意思,我現在是腦滿腸肥了,對這種生活我已經沒一點興趣了。你能不能為我找一份工作?”宮殿的主人答道:“很抱歉,我這裏從來就不曾有工作。”

又是幾個月,他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又去見宮殿的主人:“這種日子我實在受不了了,如果你不給我工作,我寧願去下地獄,也不住這兒了。”

宮殿主人輕蔑地笑了:“你以為這裏是天堂?這裏本來就是地獄啊!”

“安逸的生活原來也是一種地獄啊!”安逸的生活能漸漸地毀滅你的理想,腐蝕你的心靈,甚至可以讓你變成一具行屍走肉的僵屍。

47財富閑置等於零

一個財主,整天擔心自己的錢財被偷,所以天天提心吊膽,最後他想了個辦法,把金子埋在花園的樹下麵,隔上幾天就挖出來看看並且陶醉一番。然而有一天,他的金子還是被賊偷走了,財主痛不欲生。親戚們來看他,當他們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後,問他:“你從沒花過這些錢嗎?”

“沒有!我每次隻是看看而已。”財主痛心地說。

親戚告訴他:“這些錢有和沒有對你來說都是一樣。”

這個寓言告訴人們一個道理:財富閑置等於零。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作為一個成功者,必須學會讓錢生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理財。

48現象背後的真相

有三個人麵試合格到了一家公司,但上崗之前必須經過特殊觀察力的考核,經理對他們進行詢問以確定他們是否足夠靈敏,如果不行就不能留在公司任職。

為了測試他們識別觀察力的技能,經理拿出一張照片給第一個人看了5秒鍾,然後收了起來。

“這是一個公司的員工,你怎樣識別他呢?”

第一個家夥回答:太簡單了,因為他隻有一隻眼睛!經理說:“哦……喔……”因為照片隻顯示了側麵。

對這個可笑的回答經理感到有點意外,然後又拿照片給第二個人看了5秒鍾問:你又是怎樣識別他?第二個家夥笑了:哈!太容易啦,因為他隻有一隻耳朵!經理對他們的回答很不滿意:你們兩個是怎麼回事?看起來當然是隻有一隻眼睛和一隻耳朵,因為這是一張側麵照!這就是你們給我的最佳答案嗎?

他接著把照片拿給第三個人看,並很不高興地問:這是你以後要相處的同事,怎樣才能識別他?然後又補充道:在給出愚蠢的回答之前好好想一想。那個家夥專心地看了照片一陣後說:哦…照片上的這個戴了隱形眼鏡。

經理驚得啞口無言,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公司的員工是否戴了隱形眼鏡。“哦,一個有趣的答案……在這兒等幾分鍾,我去查查檔案,再回來告訴你結果。”他離開房間走進辦公室,此員工的檔案在電腦裏顯示確實帶著隱形眼鏡。

“我簡直不能相信這是真的!”經理很好奇地問第三個人:“你是怎樣觀察出來的?”這個人很平靜地回答:“很簡單啊,因為他隻有一隻眼睛和一隻耳朵,他無法戴普通眼鏡。”

凡事不要僅從表麵做判斷,有時真相往往被表象所蒙蔽!

49路邊兩家店

在一條馬路上有兩家賣粥的小店,左邊一家,右邊一家。

每天早晨,右邊店裏的服務員微笑著把顧客迎進去,給他盛好一碗粥。問道:“加不加雞蛋?”那人說加。於是她給顧客加了一個雞蛋。每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都要問一句:“加不加雞蛋?”有說加的,也有說不加的,兩種情形大約各占一半。

左邊那家店裏服務小姐同樣微笑著把他迎進去,給他盛好一碗粥,問道:“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顧客笑了,說:“加一個。”每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都會問一句:“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愛吃雞蛋的就要求加兩個,不愛吃的就要求加一個,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這種情形很少。一天下來,左邊的這家店就要比右邊那家多賣出很多雞蛋。

一年之後,左邊的小店變成了大店,擴大了規模,而右邊的那家還是一年前的老樣子。

工作時給別人留餘地才能為自己爭取領地,別人有了選擇,自己的選擇麵和發展空間才更廣。

50三個論功的和尚

三個和尚一起出門,到了晚上就在破廟裏休息。看到廟門被荒廢都覺得可惜,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廟荒廢了呢?三個和尚都有各自的看法。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薩不靈。”甲和尚說。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廟產不修。”乙和尚說。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說。

三人爭執互不相讓,都感覺自己的有理。於是,最後決定留下來各盡所能,看最後誰說得對。

於是甲和尚禮佛念經,乙和尚整理廟務,丙和尚化緣講經。果然香火漸盛,舊廟換新顏。

三個和尚這時又對廟的興盛有了爭論。

“都因我禮佛虔心,所以菩薩顯靈。”甲和尚說。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廟務周全。”乙和尚說。

“都因我勸世奔走,所以香客眾多。”丙和尚說。

三人日夜爭執不休,廟裏的盛況又逐漸消失了,最後他們隻好各奔東西。

這廟的荒廢,既非和尚不虔,也非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睦。

有史為鑒,太平天國洪秀全奪取天下之後也興盛了些年,為什麼最終會導致失敗?就是人心不齊,發生了內訌。人們想成就事業的條件,最重要的就是人心。人心所向,眾誌成城,具有這種凝聚力,事業必然會成功。真個是:成也人心,失也人心。

51農夫和麥子

別人家的麥子都種上半個月了,妻子實在憋不住便問丈夫:“為什麼不趕緊把麥子種上?”

農夫回答:“我擔心天不下雨,麥子不收啊!”

妻子又問:“那你種了棉花嗎?”

農夫說:“沒有,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於是妻子又問:“那你種了什麼?”

農夫說:“我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一個不冒任何風險的人,隻有什麼也不做,就像那個農夫一樣。到頭來,他也將因此而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是。他們回避受苦和悲傷,但他們不能創新、創業。

52給酒鬼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