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評析
作者在開篇所引用的話,可以看做是對作者心中追求的“人生的美”的一種隱喻,潛藏在字裏行間,悠悠照耀著全文。作者分兩層,較清晰具體地論述“人生的美麗即在不懈的追求中”這一中心。其一,是舉例論證艱辛後的美;其二,是分析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的關係。
執著,照亮成功之路的火炬
吉林 王雪
如果說生命是自然賜予人類的一頂王冠,那麼,成功就是這頂王冠上最璀璨的鑽石。
古往今來,無數人對成功趨之若鶩,演繹出瑰麗多姿的畫卷。這其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感歎令我們傷懷不已;“海水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氣魄令我們心潮起伏;“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評說令我們注目凝思;“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長歌更讓我們躍躍欲試。
然而,如何才能在浪潮迭起的當今社會中獲得成功呢?我們要具備什麼樣的法寶,才能為成功做好準備呢?有人說,成功,要有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深遠智謀;有人說,成功,要有一往無前,舍我其誰的豪情膽氣;還有人說,成功,要有靈光忽現,伯樂垂青的時機運氣。是的,這些固然重要,但事實告訴我們在無數的成功之中,有很多人並沒有超越常人的絕高智商,也有很多人生性靦腆,甚至還有很多人一生遭受了命運數不盡的嘲弄和重創,但他們最終都殊途同歸,與成功擁抱。在這些人的身上,我們無一例外地發現了這樣的一種品質,那就是對生活、對事業和對真理的執著。
我要執著,它是照亮我成功之路的火炬。
我不想說張海迪作為一個高度截癱的病人,是如何憑著對生活的執著,成為當代最受人尊敬的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之一;我不想說奧斯特洛夫斯基以平凡的資質拖著傷殘的身軀,是如何憑借著對真理的執著,終於成為一名文壇巨匠。我隻想講述這樣一個讓我忍不住感動,止不住深思,不能不敬畏的真實故事。
在法國有一名記者叫博迪,年輕的時候,他因為一場重病而導致四肢癱瘓。在全身的器官中,唯一能動的隻有決心——要完成自己病倒之前就構思好的作品。博迪隻會眨眼,所以就隻有通過眨動左眼來和助手溝通,逐個字母地向助手背出他的腹稿,然後由助手抄錄出來。助手每一次都要按順序把法語的常用字母讀出來,讓博迪來選擇,當她讀到的字母是文中字母時,博迪就眨一下眼,表示正確,由於博迪是靠記憶來判斷詞語的,有時不一定準確,他們需要查辭典,所以每天隻能錄一兩頁,可以想象兩個人是多麼地艱難!而博迪本人要承受多麼大的痛苦!幾個月後,他們曆經艱辛,終於完成了這部著作。為了寫這本書,博迪共眨了二十多萬次眼。這本不平凡的書共有150頁,它的名字叫《潛水衣與蝴蝶》。
我要執著,它是照亮我成功的火炬。
在世界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平凡的生活中去追求成功,最需的也許正是這種執著,因為無論什麼樣的智慧,都不可能完全繞開成功路上的所有阻礙;一時的血氣之勇也不足以抵禦長年累月的艱辛;而對命運和機遇的依賴更會妨礙我們全心全意地在平淡中拚搏。隻有執著,才能讓我們不懼怕山重水複的迷惘,終獲柳暗花明的欣慰。因為執著,是一種勤勉的跋涉,是一種淡泊的心情,是一種強硬的精神氣質,是一種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節操。
同學們,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有誌少年,有誰不渴望成功之神的眷顧,但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我們不但要盡可能多的學好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也要有千峰唯我、終有所成的遠大抱負;更重要的是要養成一份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強決心,鑄就一種“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執著信念。為了我們的事業與生活,我們要鞭策甚至強迫自己養成一份永遠的執著,為我們明天的成功,準備好最鋒利的武器。
丘吉爾說:“你最困難的時候也許正是你離成功最近的時候。”要執著地堅守你的目標,因為執著,正是照亮成功之路的火炬!
我要執著,它是照亮我成功之路的火炬。
亮點評析
本文作者文字功底較好,論述得氣勢磅礴;作者旁征博引,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格言為論據進行論證,又大量運用排比句造勢,使文章文采斐然,論證充分有力。文章由成功說開去,提出問題:如何才能獲得成功呢?接著作者采用了正反對比法,說明成功不是靠超高智商,不是靠豪情膽氣,也不是靠時機運氣,而是靠執著,對生活、事業和真理的執著!作者采用了舉例論證法,用法國記者博迪的例子,說明隻有執著才能取得成功;又聯係到同學們的實際,說明不僅要學好當前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有遠大的抱負,最重要的是要有堅強的決心和執著的信念;能夠聯係生活實際,使文章有了切實的意義。
尊重名人而不迷信名人
江蘇 高峰
愛迪生曾經說過:“我崇尚一切德高望重的名人,但我從不拜倒在他們的腳下,我渴望用科學來否定他們的某些謬誤。”一句話:尊重名人而不迷信名人。
既然是名人,自然是在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等領域內有所作為的建樹者,在芸芸眾生之間,他們是聖潔的偶像、卓越的領導者。尊重名人,理所當然地成了千古未變的遺訓。毛澤東與徐特立的故事是眾所周知的,我在此隻想引用毛澤東同誌的一句話:“我再怎麼樣,終究是您的學生。”一位偉大的開國元勳能如此尊重名人,其精神風貌可謂千古楷模。
我們之所以要尊重名人,是因為他們的千秋功績和品行風尚。黃帝統一華夏,黃帝是名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哥倫布是名人;圖圖大主教領導黑人解放運動,他是名人;英明的領導高瞻遠矚,造福於民,他們是名人……著名雕塑家羅丹說:“愛所有的名人吧,他們交給了你們理論,交給了你們科學,他們把世界獻給了你們。”朗朗世界,在庶民百姓之中湧現出無數的名人,他們燦若星辰,美如碧玉。你見過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嗎?我們的名人就是纖夫,他們咬緊牙關,共同在牽拉著沉重的曆史之舟,而人民則是聯結著纖夫和曆史之舟的繩索。不尊重名人,甚至蔑視名人,那就無異於否定了人類從猿至今的引導者。我們的祖先燧木取火,他們又何止是名人?有誰敢不尊重我們的祖輩,敢否定他們?如果那樣,那就請他們到普羅米修斯那裏乞討火種去吧!
尊重名人吧,他們會奉獻給我們一切!
當然,您也許知道這樣一句格言:“盲目地聽從,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個蠢物。他們的頭腦隻是別人的跑馬場。”(聞一多語)名人是高尚偉大的,但他們也是從人民之中崛起的。他們無非在我們之前找到了前進的“鑰匙”。他們不是神,他們同樣也是人,他們隻不過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兄弟姐妹。對他們,我們應該尊重、敬仰,但無需迷信。
有些人對名人懷有特殊的情感,名人的語言溢滿了他們的頭腦,他們猶如一架笨重的機器,迷信地拜倒在名人腳下。他們也許會因此而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也許是頭破血流。早在建國初期,一些人對某大黨、某名人迷信得五體投地,終日“老大哥”長、“老大哥”短,結果弄得無所適從,甚至到處碰壁。不是這樣嗎?盲目迷信毛澤東同誌而引出的“兩個凡是”又給了我們什麼?什麼也沒有,隻有苦澀的回憶,隻有自我解嘲的笑。
不要迷信名人——我們清醒的凡人。
中國有位青年學者,他在刻苦鑽研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同時,勇敢地以科學否定了相對論中的某些謬誤,提出時間可以倒流。如果他迷信了愛因斯坦,這個否定的觀點又要何年何月才能被揭示?再向上追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非常尊重亞裏士多德,但他同時又有著清醒的頭腦,先後發現了“自由落體運動”定理,推翻了亞裏士多德統治了人民兩千多年的錯誤理論。沒有這種否定的精神,亞裏士多德的理論還得統治人們幾個兩千年?
百川歸海,殊途同歸。我們尊重一切名人,對於他們的偉大,我們將奉獻出所有的愛。但我們有自信力,我們決不迷信。我們有敢於否定的膽識,因為我們有科學這個強大的武器。
我們尊重名人,但決不迷信他們。
亮點評析
文章前半部分論述尊重名人的原因,後半部分分析不迷信名人的理由,從多角度,多側麵論證了中心論點。
作者采用了例證法、引證法、對比法等論證方法,使論證更嚴密,說理更充分。
笑對煩惱
新疆 王娟
人生有無數的煩惱:大至生老病死,小至工作不順、辦事不利……各種人對煩惱有各自的見解和處理方法。而我最推崇大仲馬,他對煩惱隻平平淡淡地說:“人生是串無數小煩惱組成的念珠,懂得人生價值的人會笑著數完這串念珠的。”簡簡單單的幾個字,道出了人生的真諦——笑對煩惱!
人應當做生活的強者,而不是逃亡者。遇山繞路、逢水改道隻能從表麵上暫時避開煩惱,並不能真正解脫它;隻有遇山開路、逢水搭橋才能徹底解除煩惱,從此不再被它困擾。如英國將軍威靈頓,後來重整旗鼓,終於在滑鐵盧之役挫敗拿破侖。
笑對煩惱是強者的作風。
因為在微笑時,在心平氣和的狀態中,能想出許多好的解除煩惱的辦法,將生活中一個個“攔路虎”清除掉,把坎坷的小徑踩成平坦的大道。
笑對煩惱的人是真正懂得人生價值的。他知道:在煩惱麵前,愈是悲觀躲避煩惱愈變本加厲。而人生的價值在於拚搏進取,在於用自己堅強的意誌去排除一切障礙。就像在風雨暴虐的大海上行船的人,如果他不敢與之抗衡,被暴風雨的氣勢所嚇倒,他就有葬身海底的危險;而以頑強的毅力與其拚搏的人,他一定不會失掉到達目的地的信心,會一直奮鬥到雲開日出,勝利到達彼岸。
朋友,仔細體味一下大仲馬的話吧!它會使你成為一個懂得人生價值的人,一個生活的強者!笑對煩惱!
亮點評析
作者在文首引用大仲馬的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人生是串無數小煩惱組成的念珠”,並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要笑對煩惱。隨後作者從反麵論證逃避煩惱的人“隻能從表麵上暫時避開煩惱,並不能真正解脫它”,接著又舉威靈頓的例子從正麵論證麵對煩惱隻有迎頭趕上才是出路,一正一反,相輔相成,交相輝映。三、四段緊隨其後,從理論上論述,邏輯嚴密,環環相扣。意象的組接自然流暢,既說理充分,又富有詩意。結論用三個感歎句,恰似三通戰鼓,慷慨激昂,催人奮進!
把帽子拋過籬笆
上海 陶曉俊
無意間讀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文章裏竟然提出這樣一個建議:當你的去路被一條極難翻越的籬笆阻擋時,不妨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帽子拋過籬笆去,如此一來,你就不得不費盡心思去翻越那籬笆了。
粗略地讀過,我隻是付之一笑——這樣斷自己後路是非要有股傻勁兒不可的。古時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這類的典故,“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口號也早已為我們熟知,現在竟又冒出個“把冒子拋過籬笆去”。然細細揣摩,便發覺了其中的意味——人原本是惰性的,無論何時何地都很難改革,而一旦克服子惰性,成功的希望就不再渺茫。
先舉個我家的例子。前不久由於年久失修,加上天氣陰雨潮濕,家裏衛生間的瓷磚滲水甚至脫落。家人都知道該是改造衛生間的時候了,然而卻久久不見有人行動。父親總是滿口答應要立刻辦,卻隻是在親身演繹“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千古名句。母親實在看不過去了,於是先斬後奏,砸壞了所有的瓷磚牆壁……不久,我家終於有了嶄新的衛生間。現在想起來,母親所做的既不是“破釜沉舟”,更算不上“背水一戰”,她隻是“將父親的帽子拋過籬笆去”了。
說到“拋帽子”是決不能不提下崗工人的。他們的“帽子”被無情地高高“拋”起最後落到“籬笆”的另一邊——鐵飯碗砸了。三四十歲,正是家庭的支柱,卻丟了工作,肩上的責任迫使他們不得不翻過“籬笆”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人到中年竟學起了外語、電腦、財會、管理……很累,但他們卻有那麼一股闖勁兒。很多人成功了,遠比他們吃大鍋飯時來得幸福。
談得再遠些,可以說說日本企業的一條特殊製度。工廠企業的技術人員不分級別高低,每年至少要提出一項改進技術設備的建議,哪怕隻是改變一個螺絲釘的形狀或者更換某個通風口的位置,否則就會麵臨被“炒”的厄運。如此一來,技術人員對工作的態度就可想而知了。
看來,“把帽子拋過籬笆去”絕非笑話,也不是什麼豪言壯語,而是一種麵對困難時毫不退縮的堅定態度和行動。對於現今的很多事情,“背水一戰”之類的詞也許並不太適用了,那就換一種輕鬆幽默的說法:當你的去路被阻時,無論麵對的是“籬笆”還是“高牆”,毫不猶豫地把你的“帽子”拋過去吧!
亮點評析
“把帽子拋過籬笆”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命題,小作者聯係現實生活闡述了他對這個命題的看法,有說服力且能給人以啟示。文章寫得平易樸實,思路清晰,並且以“破釜沉舟”等典故進行類比,指出“把帽子拋過籬笆去”的命題的現實意義,使文章的主旨更為鮮明突出。
花季男孩的風度
北京 單國巍
時下,常聽見有人說:這個男孩好帥!“從某種角度來看,”帥就是指這個男孩有風度。那麼對於一個男孩,真正的風度指什麼呢?
可以說,風度是從內在美到言談舉止所形成的一種光輝,它是不能被單獨的外在瀟灑所替代的。一雙“耐克”旅遊鞋、一套“飆馬”運動裝、一條“蘋果”牛仔褲、一件“佐丹奴”T恤衫,靠這些不可能拚湊出一個有風度的男孩。這種“風度”好比一座空中樓閣,隨時都會坍塌。因為它沒有“內在美”這堅實的基礎。
風度來源於知識。有了廣博的知識,風度之樹才會長得茂盛挺拔,青翠欲滴;有了靈活的知識,風度之泉才會潺潺流淌,生機勃勃。
風度來源於美德。謹慎謙遜、善良誠實、熱心寬容、積極向上而不嫉妒傾軋,欣賞別人的優點而不自卑,了解自己的長處而不囂張,勇於負責而不跋扈……這些都是風度的源泉,都是風度生長的沃土。
風度來源於品味。一定的藝術修養和欣賞力或許比前兩者更重要。有了它們,你才有了選擇力,才有取舍的標準,才懂得自己的風度還缺少什麼,應朝哪個方向去琢磨自己。
當代的男孩很注重自己個人的風度,那麼有風度的男孩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有風度的男孩不僅知道x+y+2,也知道《瘋狂的石頭》的故事情節;有風度的男孩會堅持主見和個性,也會真誠自信地對待他人;有風度的男孩會知道哪一類畫是好的,哪一類音樂是值得欣賞的。
有風度的男孩不會將自己整天埋在題海裏,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有風度的男孩不會做作,過度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舉止;有風度的男孩不會人雲亦雲,隨聲附和,對不喜歡的東西違心地加以讚賞。
有風度的男孩會用不大熟練的英語與外賓對話,有風度的男孩會在辯論會上侃侃而談,有風度的男孩會為中國足球的屢屢碰壁流淚傷神,有風度的男孩會在體育場上揮汗如雨。
有風度的男孩不會把時間荒廢在武俠小說上和街頭網吧裏,有風度的男孩不會在大家麵前出口成“髒”,有風度的男孩不會在教學樓後“噴雲吐霧”,有風度的男孩不會在午夜迪廳裏“瀟灑走一回”。
有風度的男孩不會漠視感情。
有風度的男孩不會讓感情戰勝理智。
春天的美是蓬勃奮發,夏天的美是盛旺歡暢,秋天的美是明淨高爽,冬天的美是寧謐純潔。男孩的風度就是:昂揚進取如春之朝氣,渴望追求如夏之熱烈,瀟灑飄逸如秋之超然,穩重真實如冬之閑適。
男孩的風度表現在自信謙虛的談吐裏,蘊藏在無私熾熱的愛心中,流露在友善坦誠的微笑裏,包含在成功喜悅的淚水中,馳騁在遠大宏偉的理想裏,升華在對祖國母親無限的熱愛中……16歲男孩的風度,就在他們燦爛的花季裏。
亮點評析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花季男孩追求,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究竟什麼是風度呢?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風度是從內在美到言談舉止所形成的一種光輝。關於風度的形成作者又提出自己的觀點:風度來源於知識,來源於美,來源於品味。在最後作者對於風度男孩的形象還有自己的獨特見解,為我們勾畫了風度男孩的種種形象。文章結構嚴謹,層層深入地論證了觀點。形象化的語言使人讀來感同身受。
談談語文課文中的人物服飾
山東 胡曉紅
語文課文中有很多人物可謂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顯示出作家對人物語言行動描寫的深厚功底。當然,肖像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描寫肖像離不開對人物服飾的勾畫,正是通過對人物衣著的描寫,刻畫出了人物的身份、鮮明的個性、心理特征、精神氣質等。
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衣裳常常顯示人品。”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的衣著正體現了他特殊的身份和鮮明的性格。“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簡單幾句衣著描寫,充分地說明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他貧困潦倒,地位卑下,是從長衫客中被擠出來的人,但是他不肯脫掉那件長衫和“短衣幫”為伍,因為這件長衫是讀書人身份的標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思想在他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即使無情的現實已經粉碎了他走上仕途的美夢,但是有了這件長衫,似乎在精神上還可以得到安慰。這樣,他既不能爬到上層,又不肯甘居下層從事勞動,說明他是一個尷尬的“多餘的人”。
還有魯迅筆下的中年閏土的穿著描寫:“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隻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寥寥幾句,寫出了中年閏土飽經憂患,極度貧困,整日在磨難中掙紮。
趙樹理筆下的老楊同誌:“他頭上箍著塊白手巾,身上是小白布衫深藍褲,腳上穿著半舊的硬鞋至少也有三斤半重。”表麵上土裏土氣,實際上塑造了一個出身貧農,受過黨多年教育培養,有著豐富的實際鬥爭經驗,密切聯係群眾,深入調查研究,樸實、成熟的農村工作幹部形象。趙樹理給老楊如此裝束,是很個性化的。他的這些外部標誌,實際上是內在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深刻反映。
俗語雲:“佛要金飾,人要衣裝。”《陌上桑》中的秦羅敷美麗的服飾描繪:“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寫出了人物發型的美觀、耳環的珍貴、衣著的豔麗,襯托出她容貌的美麗。外表美、外在氣質,鋪襯了下文的心靈美、內在氣質,塑造出完美的藝術形象。
都德的《最後一課》中的韓麥爾先生在給他的學生上最後一課時,“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隻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為什麼在上最後一課時穿戴呢?韓麥爾先生在上最後一堂法語課時,穿上節日盛裝,穿上那套漂亮的衣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是為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這正體現了他崇高的愛國精神。
可見,語文課文中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