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中學生真正叫酷?有創新意識的中學生那才叫酷。這時練就的創新意識,是開啟未來人生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競爭是酷,創新是酷,與時俱進是酷。
酷是心理,酷是精神,酷是向前跨越。
這樣的酷,你才會由衷地感歎:
哇,好酷啊!
哇噻,酷斃了!
愛酷的中學生朋友,請你選擇一條正確的追酷之路!
亮點評析
這實在是一篇美不勝收的“酷文”:一“酷”在文章的選題;二“酷”在文章的表現手法。文中采用了大量排比句,生動地勾勒了當代中學生追求“酷”的形象;在記敘中使用了設問的方式,不僅使結構清晰,而且前後呼應,渾然一體。排比和設問手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三“酷”在文章的論證方法上,先分析後歸納的寫法符合人的認識習慣,便於人接受。
小談“時髦”
江西 馬明晶
“時髦”是青少年們不斷追求的一種時代潮流,但“時髦”的真正含義又有多少人能懂得。
何為“時髦”,恐怕連亞裏士多德也不可能用三言兩語就說清楚。“時髦”是與“古老”相對的概念,是世界大眾的寵兒。它是一首雋永的立體詩,是一軸絕代的工筆畫。
“時髦”存在於任何一個時代,而無論在哪個時代,它總是最受人們歡迎的,因為它眾妙畢備,盡抒靈趣。
“時髦”可以說是古老的,因為它出生在古老的年代;
“時髦”也可以說是新潮的,因為它總是在推陳出新,不斷改變。
“時髦”可以說是成熟的,因為它經曆過無數考驗;
“時髦”也可以說是充滿了稚氣的,當代青年對“時髦”的理解往往隻是狹義的、偏激的。他們一味追求的隻是吃的、穿的、用的。在他們看來,一件阿迪達斯運動衣,一條修長而個性的牛仔褲,一雙最新款式的耐克運動鞋,一輛變速高座的山地賽車,也許就是“時髦”的標誌。盲目地追逐流行風,使他們沒有看到“時髦”的本質。
其實“時髦”是多方麵的,它可以是一種投身建國事業的行為,可以是對某種知識的欲望,也可以是對某種偉大精神的熱情學習。一位在科學事業上工作了大半輩子的樸實的科學工作者,在某些人眼裏,也許是一個不起眼的“土老帽兒”。他不是在物質上追求“時髦”的人,而是一個對科學文化知識追求的知識分子,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是真正走在世界潮流最前列的人,是真正懂得“時髦”的人。這也才是“時髦”的真正含義。
我們這一代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應深刻地領悟到“時髦”的真正含意,知道精神上的時髦,才是真正的“時髦”,也隻有那些追趕世界科技發展,投身建設祖國的人,才是真正的,“時髦”者。離開那沒有任何意義的物質“時髦”吧,朝著新時期的“時髦”奮起直追吧,這也是任何一個時代共同的“時髦”。
亮點評析
小作者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地提出“時髦”問題,接著總述“時髦”,“眾妙畢備,盡抒靈趣”;其後,從不同角度論述“時髦”,批駁狹義的、偏激的“時髦”,推崇“樸實”、“執著”,追求科學文化,走在世界潮流前列的人;最後提出“時髦”的真正含義,號召做真正的“時髦”者。文章層層剖析、條理分明,說理透徹,對比鮮明,不失為一篇好文章。
淺談金庸、古龍的小說
浙江 施亞才
不論承認與否,武俠小說亦是我們所接觸的小說之一類。而提起武俠小說,就不能不提兩個人:金庸和古龍。這兩個人是武俠小說的兩座高峰,代表了經典與現代、現實與浪漫的兩種不同風格,對武俠小說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兩人小說的迥異之處也很值得玩味,現就我所涉獵的幾部小說略談兩者的迥異。
人物。人物形象是作者與讀者進行情感交流的媒介,讀者也正是通過人物形象來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質的。金庸、古龍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是不一樣的。金庸力求將人物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他寫的很多小說都互有牽連。如《射雕英雄傳》係列中的楊過、郭靖等人差不多是從生到死都交代得一清二楚。他對人物的刻畫注重性格,如郭靖的憨厚老實,黃蓉之聰明調皮,洪七公之嫉惡如仇,人物形象皆很突出。而古龍的小說很少提及人物的身世,大家熟悉的楚留香、陸小鳳、小李飛刀、沈浪等人,身世都是個謎,都不加以說明描述。且古龍對人物的刻畫注重於精神,主角的頑強、堅忍,不怕困難而又不蠻幹,運用高超的邏輯推理方法判理行事,為朋友兩肋插刀,為知己出生人死,其大無畏精神讓人熱血沸騰。雖有異,可這兩人對人物的刻畫、形象的塑造都很成功。
背景。背景是人物誕生、成長和活動的場所,對人物形象塑造有很大影響。金庸、古龍小說所設的背景亦有差異,從中也可見他們兩人的文化知識背景的差異。金庸最善於將曆史事件推衍開來,以整個社會發展為主線,如其代表作《射雕英雄傳》就是以宋、金、蒙三國間的矛盾為主線,為大背景的。金庸具有很深的曆史文化知識背景,能巧妙地將人物安放其中,使虛假與真實相結合,既不違背曆史,又能吸引讀者。而古龍的小說則很少提及朝廷、皇帝等,其實也沒有這個必要,因為他的小說很少與皇帝掛鉤。論曆史知識,古龍比不上金庸來得淵博,所以他盡量回避這些問題,但回避得很好,如他的著作《楚留香》就是明證了。
情節。如果說環境是人物誕生、成長和活動的背景,那麼小說的情節則是人物鬥爭和發展的過程。綜觀金庸、古龍小說的情節設計,亦各有千秋。金庸、古龍都善於編織故事,他們的小說情節都十分曲折,構思巧妙,懸念層出不窮,伏線引出千裏,環環相扣,此呼彼應。但金庸的小說情節隨曆史的發展,主角性格也是走由弱到強的基本路子,他往往開局平平,隨著情節的推移,人物紛紛湧現,情節盤根錯節,主幹巍峨,枝葉繁茂,還有宏大填密的構思,詭異莫測的布局,真是奇跡聯翩,回環波動,攝魂奪魄,回腸蕩氣,如《射雕英雄傳》。
古龍小說的情節往往是一個懸念接一個懸念,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情節中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著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能定,計中套計,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變幻莫測,驚險頻出,令人喘不過氣來,吸引你不肯釋手,非一口氣讀到底不可。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構思堪稱一絕,非金庸所能比。
古龍與金庸的武俠小說迥異之處很多,如金庸文筆的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使人心明神往。而古龍小說的語言句式簡短,句法多變,簡潔、利落、灑脫,給人以上等的享受,難以忘懷,比起金庸小說的語言,更令人回味。
閑來之時,可欣賞一下金庸的幽默風趣和古龍如詩般的語言,但武俠小說畢竟不同於其他科普、文學讀物,雖有回味之處,絕非學生所讀之物,請君莫多看,如定力不夠,不能自拔,影響學習,其害多多。
亮點評析
金庸和古龍是所有武俠迷都熟知的,但他們有何不同呢?作者便列出了四點:一是人物:金庸筆下人物的來龍去脈,一清二楚,刻畫時重性格,古龍筆下人物身世是迷,刻畫時重精神。二是背景:金庸以曆史為背景,古龍的小說很少提及曆史背景。三是情節:金庸情節盤根錯節,古龍情節懸念迭起。四是筆法:金庸詼諧逗趣,古龍利落灑脫。文章的觀點中肯恰切,符合實情。
地球可不是個大麵包
山東 梁侃
據稱,經過2570年與3550年的兩次人口爆炸之後,即使地球是一塊大麵包,百日之內也會被嚼完。可是還沒有等到那一天,人們如今已迫不及待地爭“啃”這個“大麵包”了。
這些年來,農村盛行有錢就造房。不信,你現在到鄉村去放眼一望,不再是那一望無際的麥浪稻浪,而是一幢幢樓房平地而起,猶如“雨後春筍”,好一派“雄壯”景象。不單農村,現在城市造房也很熱鬧。瞧,新村、賓館、樓堂、廠房等等,建築正方興未艾。
房者,必有紅磚,有綠瓦也。紅磚綠瓦何處來?那別急,咱們腳下不正是一個碩大無比的地球“大麵包”嗎?大夥兒隻要扒拉些“麵包屑”,紅磚綠瓦不就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了嗎?既然有如此龐大的後盾,那麼就鼓足幹勁,挖土製磚囉!
於是乎一座又一座的燒磚窯冒了出來。靠近山的挖山上的土,在平原的就挖平原的土。製磚機張開了血盆大口,將土塊津津有味地“吃”進去,人們欣喜地等待著它排“殘渣”——磚坯。當有人發出異議時,他們還振振有詞說:“咱們大中國,地大物博,挖掉這麼一丁點土,算啥?”好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那麼讓我們粗粗計算一下,如果都用這種破壞耕地的方式燒磚製瓦的話,全國該有多少耕地將被毀壞?
咱們就以某縣某村的一個小磚窯為例:那個磚窯一窯磚10萬塊,需土近140方;那麼燒一窯磚就將毀去100平方米左右的耕地。這個小磚窯每年燒磚24窯,那就足足要毀去3.6畝耕地呀。可一窯磚僅僅能夠造2戶農家住房,現在沿海有些縣村,就是靠挖耕地的土製磚,那全國在短短的時間裏要毀損多少畝地啊!
樓房是造起來了,良田卻被挖得到處是坑,大地母親的臉上變成坑坑窪窪的。土地表麵的肥土被挖光了,隻留下了貧瘠的荒原。如此下去,泱泱大國的糧食從何而來?“沒關係,有錢了,我們吃進口糧食。”這些人不以為然地說。可是中國有13億人口,將來還遠遠不止,如果說靠進口糧食,即使收購了全世界的貿易糧,也隻夠一半中國人消費;而大部分人隻能以青草樹葉充饑,少數人則隻能以遊牧漁獵為生,共享原始社會的“幸福”。我想那些隻圖近利,挖土製磚的人可能還以為自己的確幹了一件真正“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呢。不過我想,長此以往,他的子孫,可能重新過上原始人的生活。這大概是他所始料不及的吧!
利令智昏的人們根本不懂“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的道理。就算地球是個大麵包,再大的麵包也有被吃完的一天,到了那時,他們將依靠什麼來生存呢?
當然,房子還是要造的,磚瓦還是要製的。那麼土從哪兒來呢?君不見,上海的地鐵工程就從地下挖出了200萬方的廢土,這不就是製磚的好材料嗎?上海的火車站,鋼鐵廠每天要“排泄”出數萬噸的灰渣,隻要經過一定的技術處理,不是也能成為製磚的好材料嗎?聯想開去,全國的“財寶”遍地都是,隻有獨具慧眼的人才能因地製宜,變廢為寶。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寶貴的自然資源,可竟有這麼多人毫不留情地蠶食著它。救救土地吧,救救地球,它可並不是塊啃不完的大麵包!
亮點評析
富於童趣的題目揭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土地流失問題。小作者用豐富的事例,確鑿的數據批評了那些利令智昏,無限製挖土燒磚的人,並揭示了這種做法的後果——子孫後代將無法生存,向人們敲響了警鍾。在文章結尾處小作者還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切實可行的措施,小作者的這種社會責任感值得稱讚。
什麼樣的青春最美
四川 張宇
青春是人生中的黃金時期。若問什麼樣的青春最美,肯定的回答是:為祖國、為人民、為社會主義事業奉獻一切的青春最美。古往今來,凡有所作為的仁人誌士無不在青春時期就立下了遠大誌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們的青春因此而熠熠閃光。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目睹軍閥混戰,洋人橫行,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立下了救國救民的遠大抱負。周恩來在青年時期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壯誌。他們的青春同祖國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自然是最美的。
當今社會有誌青年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用青春的熱血譜寫了新的壯麗的青春詩篇。君不見,改革戰線上多少青年奮力拚搏,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君不見,許多名牌大學畢業生背起簡單的行囊走向農村,走向貧困山區,走向北大荒,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那裏的土地和人民;君不見,十八九歲的“傻大兵”正當青春年華,為了祖國安危和人民安寧毅然奔赴祖國邊陲,他們青春的鮮血染紅了疆場,許多人犧牲了,殘廢了,但青春的靈魂卻放射出耀眼的光華。這樣的青春當然也是最美的。
可是,現在的青年認為人生一世是一場夢,隻求及時行樂。天天逛舞廳、上酒吧,在黃色書刊和錄像中尋求刺激,吃穿享樂占據了他們的整個身心,致使美好的青春頹廢了,畸形了,許多人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談何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青春呢?這種人雖然年輕,雖然有強健的體魄,但他們擁有的僅僅是一副青春的軀殼,這樣的青春是應該摒棄的。
青春是美麗的,美在熱血沸騰,美在壯懷激烈。正當改革時代,我們熱血青年,應該譜寫出壯麗的青春之歌。作為中學生,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們應該刻苦學習,打好基礎,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還應該對工作、對學習、對生活充滿信心,充滿熱情。讓我們的青春像一團燃燒的火,一輪滾燙的太陽,為祖國,為人民發出最大的光和熱。
亮點評析
這是一篇思想評論。文章在第一段提出了中心論點:為祖國、為人民、為社會主義事業奉獻一切的青春最美。然後從偉人毛澤東、周恩來青年時期立下救國救民的遠大抱負談起,接著又從正反兩方麵舉事實,采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本文觀點明確,內容清晰。在論證中注意運用整句,如“君不見……君不見……君不見……”等語,使得論證的內容讀來朗朗上口,節奏鮮明,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知恥而後勇
湖北 小草
清末學者朱起鳳,曾因弄不清“首施兩端”和“首鼠兩端”可以通用,結果誤批了學生的作文,而受到人們的恥笑。從此,他發奮學習,收集了三萬條詞語,加以編排,博舉例證,加以解釋,著成了300萬字的《辭通》。後來,這本書成為人們學習古文的必備工具書之一。朱起風在嘲笑中奮起的事跡,使我很受啟發。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們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總會暴露自己的許多缺點,有時甚至犯可笑的錯誤。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由於讀的書不多,閱曆淺、經驗少,這類事更容易發生。這就需要有朱起鳳的精神,把各種嘲笑、諷刺、挖苦化為自己的動力,從失敗的地方奮起。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知恥而後勇”。
還有許多古人,在這方麵為後人留下了千秋佳話。秦穆公曾經被晉國打敗過三次,但他不服輸,養精蓄銳,最終親率大軍打敗了晉軍,威震諸侯。越王勾踐,被俘後在吳國養馬多年,他臥薪嚐膽,曆盡磨難,回國後發憤圖強,最終橫掃吳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宋朝嶽飛時時不忘“靖康恥,猶未雪”,率嶽家軍轉戰疆場,立下汗馬功勞。蘇秦,也曾在落魄時受到家人的冷落,後來他發奮苦讀,“頭懸梁,錐刺股”,成為一代雄辯之士,終掛六國相印,名揚天下。蒲鬆齡曾屢次落榜,但他後來精心著成的《聊齋誌異》卻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明珠。這些,都是“知恥而後勇”的典型事例。
我們常在學習中犯一些錯誤,比如課堂上當眾讀了錯別字,與同學談論曆史人物時張冠李戴,寫作文時文不對題。這些,都容易引起同學們的嘲笑。同學犯了錯,不應該嘲笑他,但假如自己犯了錯受到嘲笑時,又該怎麼辦呢?對於這笑聲,既不要充耳不聞,繼續犯可笑的錯誤,也不要千方百計地為自己掩飾、辯解,當然更不能去報複同學,而應以此為“恥辱”,發奮學習,以彌補自己的不足,不再出類似的笑話。
同時,我們還要主動發現自己潛在的不足,多向老師、同學請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了“過”,努力改其“過”,才能不斷進步。
“知恥而後勇”,這句話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座右銘!
亮點評析
作者用“知恥而後勇”這一名言作為自己文章的論點,指出了恥和勇兩者間的內在聯係,並用充分的論據揭示出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開篇作者恰當地引用了一位學者知恥而發奮著書的事例,然後推導出中心論點“知恥而後勇”,並聯係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實際來說理,使道理深入淺出,易於被人們接受。作者旁征博引,從浩如煙海的文史資料中選取了幾個生動事例,具體充分地證明了論點,並由遠及近,為我們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文章材料豐富,觀點鮮明,使人讀後心悅誠服。
追求的人生是美麗的
華虹
不久前,我看到這樣一段話:
“曲線為什麼比直線美?就因為它不是簡單的,就因為它是有轉折的,就因為它富有流動的韻味,就因為它能‘引導眼睛做變化無窮的追逐’,因而能引起多元的思考。無論缺還是圓,月亮從不用直線勾勒自己的形象。假如月亮像一把尺子,望月的人便會急劇減少;如果人生像一條直線,那麼,往事還值得回首嗎?”在我看來,這段話深含著被許多人忽視的追求的美。
追求,從來都隻有艱辛,何來美?
對曲嘯的坎坷一生,大家也許還記憶猶新。從“老右”到“牛鬼蛇神”,從農場到“班房”,曲嘯在曆時十年的政治風暴中幾經磨難,但他一直不忘研讀政史,終於大有作為。他的一生,迂回曲折,卻又始終向前,可是又有誰會因他生活曆程的迂回曲折而否認他一生的瑰麗、人生的價值?相反,這些迂回曲折,載著他追求奮鬥的心血和汗水,人生的瑰麗正是在這些血汗中閃光的,因而它比他今日的榮譽還美麗。
追求,絕不僅僅是艱辛,它蘊涵人生的美。灑下的汗水,艱辛的摸索,總會給人留下永久的記憶。憶及往事,人們會慶幸昔日的追求沒有落空,更覺得那艱辛的摸索是一生中的壯麗。曲嘯的人生之路證實了這一點,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有此感受。屈原曾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道出了眾多追求者的心態:明知人生多崎嶇,偏去經曆風和雨。究其所以如此,因為他們知道人生的美正是在追求中體現的。
也許有人會說,不是也有許多知名人士隻求平淡一生嗎?諸葛亮不是曾說過“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嗎?
人生有多種追求,總的來看,有物質上的追求和精神上的追求。我們提倡的是精神上的不懈追求,而在物質追求上,則完全同意諸葛亮的超脫觀。諸葛亮所言也正是指淡於物質追求。設想諸葛亮先生若無事業上的追求,怕是沒有叱吒風雲的一生了。
許多名人都是如此:對事業成就的追求越多,在物質上的要求就越少。人生的追求,也隻有精神上的追求才是壯麗的,物質的追求再多,也隻不過是在人生旅途中給自己多背上幾斤重物,也隻不過是在飛行的翅膀上多係幾斤黃金。
人生的美,隻有在對事業、對精神的不懈追求中才能閃光。
美學上,如開頭所引“曲線比直線美”,也正是“追求的人生比平淡的人生更壯麗”的最好佐證。
哲學上,“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則是人生不能無追求的理論根源。
追求的人生是美麗的,人生的美麗即在不懈的追求中。
朋友,當你為著你的理想而不懈奮鬥時,你是否能感到你的人生的美呢?